提升统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

2022-05-30 17:52郑昊楠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活动目标

郑昊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教育活动中的深入推广,义务教育阶段全部使用统编版教材,沿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教育模式,突出了“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同时也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要素分成多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促使其文学素养得到稳定提升。大单元教学鼓励教师以阅读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从丰富的文本材料中获取全新的知识,从而更完整地理解所学内容,构建一个完整的、坚固的语文知识框架,从碎片化教学走建构过化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个性能力,真正地形成“阅读、观察、书写、思维与表达”等基本技能,建立良好的文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做好充足准备。

文章立足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简述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内容,围绕着课程目标、课程难度、阅读特点、知识课型、情感体验几大视角出发,对大单元教学展开评价,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一线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其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再将几篇课文单独地组合在一起,而是通过教学目标的分配,找到不同阅读内容的共同点,通过大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系统性、全面性的语文知识,并提高其某方面的知识技能。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经过国家教育部的精心筛选,根据课程教育标准及语文学习的独特性与特点,如何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形成了具有系列化、规律性的课程框架,发掘单元教育优势,对小学生文学素养及语文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二、小学语文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元教学中的弊端,不仅涵盖了教材本身的阅读资源,还能拓展文本知识,为学生提供工具多元化、趣味性的教育活动。因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活动开始前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整合相同阅读资源,帮助学生分析不同文章的同一特点,并匹配相应的评价标准,及时检测教学过程及结果。接下来,笔者从阅读目标、阅读特点、情感体验三大视角出发,提出几点教育建议。

(一)聚焦目标,梯度拆分,确定课时

想要保证语文课程活动质量,突出大单元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进而保证后续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保证课程实施的关键,目标内容影响着教师对教学材料、视角、资源的选择及课程活动中内容的规划,对教学活动整体起着直观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备课准备时,应具有全面观察的意识,结合大单元教学本质,综合学习内容,通过分析不同课程目标寻找其相同特点,深度挖掘本单元中的“人文要素”与“语文要素”。

以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包含课文《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等阅读内容。在本单元的导语中,引用了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句: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而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为:1.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2.学习从多方面描写人物特点。

在构建文言文大单元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着重分析本单元教学目标,通过不同文章的内容及要求,找到这些阅读活动的共性,通过共性聚焦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形成具有梯度的阅读活动,并确定整体课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大单元学习的第一课时中,教师可以以“文言文为导入”,通过我国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明,向学生利用文言文揭示简单的人生哲理。在目标的设定中,教师主要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言文,如在《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中,教育目标为: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3.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采用“换词法”与“组词法”等方式,让学生先拆再讲。如:“囊萤指用袋子装的萤火虫,‘囊是动词,意思是‘用袋子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简练的古文扩写成一篇生动的现代文,模仿《“諾曼底号”遇难记》及《黄继光》两篇文章的描写方式,用现代文描述出文言文中人物的言行及人物品质,形成有梯度的教学活动,达成大单元教学的教育目标。

(二)总结特点,分析类型,设计课型

“最好的设计,是以终为始。”在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围绕最大的教育目标,从单元整体出发,综合不同阅读的类型,将活动过程分为“预习课→引领课→阅读课→结合课→表达课→巩固环节”。这种课程模式能满足在同一单元内的多篇不同文本类型,让学生形成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学习模式,促使其在文言文大单元教学中获得更高深的文化素养,进而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小学语文课堂活动。以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为例。在本单元中包含课文《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月光曲》《京剧趣谈》及写作类课程《口语交际:聊聊书法》《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等内容。不同的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也不同,对学生能力提升也有不同的效果。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标准出发,对不同的课文及内容展开具体的安排,让学生得到全面性的提升。

1.单元预习课。预习课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在阅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是以提升学生基本阅读能力为主的活动。在该环节中,教师可以选择本单元略读课文《京剧趣谈》,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引导其自主总结文章内容,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2.单元引领课。在文言文大单元背景下,教师可以将《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进行整合,详细划分两篇文言文的阅读目标,并根据课程类型,突出“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详细阅读中掌握全新的知识经验,加强其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渗透文言文所传递的内容,形成“连接生活——拓展阅读——实践迁移”的教育模式,促使学生文学素养得到提升。

3.单元结合课。结合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其他类型相同的阅读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这些文章的共性,进而提高其文学素养。如将本单元《月光曲》及“语文园地”中的内容有效结合,让学生展开组合阅读,加强其对文本知识的理解,遵循课程目标要求,引导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学知识,激活其语文阅读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单元表达课。表达课考查学生对本单元活动的语言组织及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口语交际及写作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将精读课程中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表达中,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操控能力,让其学会应用语文知识技能,实现单元阅读教学活动的最大目标。

5.巩固环节。巩固环节是最终环节,也是夯实学生语文技能的最佳途径。教师可以对单元互动展开延伸与拓展,为学生选取与本单元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其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文学素养,保证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情感体验,认知教材,整体串联

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更要通过所学内容帮助学生体会人生哲理,丰富其生活、社会经验。在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这一教育方法的优点,深度挖掘知识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阅读学习中感悟文字所传递给外界的情感态度及信息,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唤醒其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感觉与预感,通过文本内容加强对社会及人生的体验与领悟。

以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现代文阅读——《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他们那时多有趣啊》;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辩论》《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在构建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明确地制定本单元学习目标。如

目标一: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目标二:展开想象,学习写科幻故事。

此外,本单元的导语为:科学的发现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因此,在构建大单元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将文言文阅读中蕴涵的“科学”优势挖掘开来,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现代文文章,让其理解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创设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科学现象及科学技术的看法,在活动结束后使用文字讲述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这种具有系统化的教学活动,能满足如单元教学活动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深度挖掘,突出大单元教学的目的,激活其情感态度,不单单的纠结于字、词、句、段相关的联系,而是形成全面观察、全面学习的意识,找到不同文体的共性,获得系统化与完整性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在理解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对事物的认知,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评判标准,真正地突出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使学生文学素养得到稳定提升。

三、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评价

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评价对教师及学生而言,有不同的教育意义。对学生而言,好的评价方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激活其对语文知识的参与、互动意识,点燃学生与同伴的合作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倾听、讲述能力。因此,在课程评价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教师鼓励。

教师鼓励是一種较为常见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合作或自学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状态及能力,给予针对、肯定性地答复。以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第六单元课程学习中,讲述了两则经典的寓言故事。在本次文言文阅读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阅读状态、知识掌握、能力技能等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中总结的经验展开评价。如学生能快速了解文言文内容含义、了解不同字词的使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此类学习成果作为评价依据,肯定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其获得文言文阅读的成就感。第二,教师要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能形成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的思维。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将多篇阅读材料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学生对内容的认知与分析,形成对比阅读的模式。教师在点评时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展开评比,观察其能否准确地说出文言文阅读含义,并考察其类比、反问意识,根据学生的回馈给予相关的教育评价,让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学习品质。第三,在学生技能掌握中,教师要从情感态度、重点分析进行评价,文言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注重阅读质量的评价,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在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中获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二)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可以分为“学生互评”及“学生对语文活动的反馈”。在学生互评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伴及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方式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他人的优点,鼓励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他人之所长,补自己之所短”,进而实现班级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能突出文言文大单元教学的独特魅力。在学生对语文活动的反馈中,能准确地说出自己在课堂中较为疑惑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评价选择中肯的意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这一过程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让其更好地研究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还能诊断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其所提问题确定学生近阶段学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确保下一次大单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学生营造更高质、高效的大单元教学活动。

总之,大单元教学课程内容具有丰富性、多元化的特点,多种阅读分类推进,教学目标逐渐递增,打破了原本教学活动上的弊端,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又落实了新课程语文标准中的要求,让学生将课内外有效连接,保证其阅读数量与质量,提高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分析,促使其语文综合素养得到稳定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文言文大单元教学有效性展开探讨,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课程标准及改革要求,将教学内容拆分难度,总结不同阅读特点,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主,带领其在文言文大单元阅读中认知教材、感知语文技能,将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放在首位。大单元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好这一教育策略,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大单元学习促使学生获得全面性能力的提升,促使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生活及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刘  芸)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活动目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