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乡土地理资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2-05-30 17:52陈翠芹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乡土资源课堂

陈翠芹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阐述了核心概念,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和应用意义,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应用策略,以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核心概念的阐述

乡土地理资源的本质是本土的地理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文资源,这两种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师有效开展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而教师对乡土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所在地区的生活环境和地理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思维和逻辑能力,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最终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此外,学生如在未来选择留乡工作,还可以给这部分学生打下坚实的乡土地理知识基础。

二、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未能重视乡土地理资源

部分初中地理教师错误地认为没有必要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在课堂上,他们忽视了对乡土地理资源的研究和挖掘,导致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教学价值难以在地理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往往基于自身对周边地理的认识,形成初步的地理概念。在日常的地理学习中,学生虽可以了解到相关的乡土地理资源,但这些内容过于零散,不成体系,不利于学生记忆和学习。

(二)乡土地理知识储备不足

当初中地理教师逐渐意识到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教学价值并尝试应用时,由于他们缺乏长时间对乡土地理资源的深入研究和了解,导致乡土地理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在实际应用时,教师本身乡土地理资源知识的空白难以准确地将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在地理课堂上,学生也就难以从中有所收获。

(三)乡土地理资源应用形式单一

调查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大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最常采用口头讲述的形式进行授课,对乡土地理资源利用不足,缺乏实践类型的教学方法,学生得不到直观的地理知识体验,因而教学效果不理想。在这样的地理课堂上,学生只能片面地理解这些乡土地理资源,并不能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较为深入的理解,乡土地理资源的重要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三、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意义

(一)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地理核心知识和地理核心能力等心理品格,它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乡土地理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认知,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某个乡土环境案例,以此增强学生保护家乡环境的责任感,有利于學生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念。此外,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环境入手学习地理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理解。

(二)丰富地理教学内容

乡土地理资源属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非常丰富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因而蕴涵大量的地理教学资源。通过深入挖掘乡土地理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周边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地理知识,最终促使学生充分掌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仍旧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一些比较陌生的地理知识,学生往往无法形成较深层次的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也难以对地理知识进行运用。而乡土地理资源的合理应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现实生活与地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地理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的地理问题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发展。

四、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原则

(一)学科性原则

初中地理教师在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上不能抛开地理教材内容,不能与地理学科脱轨,否则将失去原本的地理教学价值。教师也不能只将乡土地理资源局限于本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自然地理要素,应加强研究,渗透更加丰富的内容,包括人文地理因素,如交通、经济等。确保合理运用乡土地理资源的同时,不丢失学科教材的教学价值。

(二)生活性原则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乡土地理资源的来源就是现实生活。因此,在实际的地理课堂上教师更应该将一些抽象性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环境有效结合,让学生可以通过熟悉的环境分析其中的地理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爱乡情感。

(三)开放性原则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需要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的地理课堂。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则可打破来自初中地理教材的限制,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放的地理课堂。同时,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将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更深入了解乡土环境。比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课下以小组的形式搜集身边的案例材料,供课上交流讨论。

五、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乡土地理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地理教材上含有很多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等知识,直观性较差。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可能只是对这些地理知识形成片面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乡土地理资源就存在于学生的周围环境中,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因此,乡土地理资源的应用,可以将那些复杂难懂的地理概念转变成更加具体的事物和周边现象进行理解,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地理课堂上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开阔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比如,在学习“地形和地势”时,由于这部分中含有地形、地势等抽象的地理概念,十分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乡土地理资源的利用在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本地的地形和地势,询问学生对周边环境比较熟悉的地形,让学生交流、分析、总结出其中的特点,进而得出地形类型。其次,教师可在这个基础上引入本节概念的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周边环境作为模型,尝试着判断出我国的地势、地形。通过多种方式对乡土地理资源进行应用,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加深记忆,最终促进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进步。

(二)巧用乡土地理资源,降低学习难度

传授地理知识的过程并不是一昧地给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帮助学生积极消化和构建新的地理知识。初中生仍旧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对他们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较高。若只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而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合理应用,则可以将这些地理知识以一种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可以降低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讲解“河流与湖泊”这一内容时,为了降低流量、水位变化等水文特征的理解难度,教师首先可以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周边的河流、是否知道这些河流的指向、是否知道这些河流有无支流、是否知道这些河流在不同季节的水量变化等问题。其次,教师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而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自然而然理解这些水文特征,如此可降低本节地理知识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内化。

(三)巧用乡土地理资源,提升实践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倡的内容。而地理实践能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初中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更需要注重学生这一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因此,教师巧用乡土地理资源设计乡土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地理课堂的限制,让学生学会与自己的周边环境进行对话就有了必要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还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比如,在讲解“交通运输”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乡土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播放交通业发展的视频,让学生可以对如今的交通形成感慨,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乡土实践活动,让学生考察一些自己家乡交通运输的变化,整个变化是怎么样的。最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考察的结果,提出有助于家乡交通运输发展的策略,以此促使学生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地理问题中。这样的乡土地理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地理探究兴趣的激发和调动,最终促进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

(四)巧用乡土地理资源,增强爱乡情感

初中地理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地理知识的重要场所,还是教师渗透爱乡教育的良好讲台。乡土地理资源具有开展爱乡教育的重要素材资料,是增强学生爱乡情感的重要阵地。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巧用乡土地理资源,增强学生的爱乡情感。教师可以以地理知识为重要载体,合理扩大地理教学范围,渗入爱乡教育,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當地有名的事件,或者是分享一些经典景观,以此增强学生的自豪感,那么学生的爱乡情感就会油然而生。比如,在讲解“可爱的家乡——山东”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播放“好客山东”的宣传视频,提醒学生注意视频中的内容,认真感受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好。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出示山东省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描述山东省的地理位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山东省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全面加深对山东地理位置的认识,如此一来,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乡情感。

(五)巧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自然环境中的事物和现象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但很少会有学生注意这一点,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深入挖掘和理解,促使学生从观察生活中习得地理知识。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待周边环境的事物,并且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讲解“自然灾害”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周边环境入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自然灾害,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自然灾害,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灾害。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自然灾害,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最后,教师顺势引入本节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自然灾害。

(六)巧用乡土地理资源,直观讲解概念

对于地理概念的传授和讲解,很多教师常常会觉得头疼,自己明明已经讲解得很清楚,但是学生仍然觉得难以掌握,甚至还会衍生出错误的理解,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地理能力的成长。而通过乡土地理资源的巧用,则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挖掘身边的乡土地理资源,找出与地理概念相关的部分,展示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可以透过这些乡土地理资源去深度理解和充分掌握该地理概念。事实上,乡土地理资源在这里充当的是桥梁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学生对这些地理概念理解的障碍,进而推动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进步。比如,在讲解“枢纽”这个地理概念的时候,若教师只是站在地理概念的层面上带领学生进行剖析理解,那么学生可能难以透彻理解。而通过乡土地理资源,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印象中的汽车站和火车站。有的学生说自己回家需要去汽车站,有的学生还说自己上次出去旅游的时候要去火车站,等等。之后,接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引入地理概念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这两个地方都属于交通枢纽。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回家或者出去玩的时候是不是会在这两个地方碰到很多人。此外,让学生在以后回家的时候注意观察,归纳和总结一共有几条线路,大概的人流量有多少。当学生每次经过火车站或者汽车站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会想起这个地理概念,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通过这样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这个抽象且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将会变得简单化,学生自然也就可以充分掌握。

综上所述,乡土地理资源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应用是值得教师积极尝试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更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地理课堂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巧用乡土地理资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喜欢和热爱,最终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刘  芸)

猜你喜欢
乡土资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美在课堂花开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乡土中国
资源回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