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遗文化工作坊在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践

2022-05-30 17:52林琼心
天津教育·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作坊篆刻美育

林琼心

中华五千年历史诞生的传统美术作品的技艺,是人类文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是落实非遗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是学校因地制宜、形成“一校一品”美育特色的最佳产物,笔者以“福州时代中学书法篆刻工作坊”为例,以书法篆刻教学为内容,以艺术工作坊建设为载体,通过非遗教学工作坊构建模式研究,探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工作坊构建过程中的思路和方式交流,为更好开展中小学艺术实践工作坊建设,传播地域特色美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经验支撑。

什么是非遗文化工作坊?

所谓工作坊,意为小手工业者的工作场所,是能满足小手工业者完成基本手工产品制作所需的材料、工具和制作的空间。非遗文化工作坊,是以非遗文化艺术实践创新为教学内容的工作坊,在普通工作坊的基础上增加了教学、体验、展示和评比等功能。非遗文化工作坊与校外的工作坊相比,不以产品制作为中心,而是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实践和创新,培育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观念。

一、非遗文化工作坊对常规美术课程的补充和提升作用

(一)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探索

中小学常规美术教学以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指导,现阶段美术教材具有规范化、普适化的特点,对学生特别是教学条件较差地区的学生而言,能够通过简单的学习完成教材规定的课程。但中国幅员辽阔,城乡发展、东西部发展差异在客观上导致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福州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中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师教学水平、学生整体素质比较高,根据国务院要求开展地域特色文化教学,探索“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道路,在普适化的常规教材基础上探索獨具特色的教学内容,既要对现有常规教材进行有力补充,也要为地域文化传承提供基础平台,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升华审美价值提供实践基础。

(二)非遗文化与中小学美术教学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广袤的地域文化、丰富的民族文化孕育出形式各异、独具特色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的制作技艺,是人类文明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天然的美术教学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美术作品或因为替代品出现,作品失去了市场空间;或因为技术革新,为时代所淘汰;或因为未构成完整产业链,面临工艺失传的风险。为保护和传承这些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要以学校特色美术教学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技艺传承下去,以此丰富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提高中小学美育水平,提升中小学生动手能力、鉴赏能力。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为例,油纸伞、软木画、脱胎漆器、寿山石雕等物品制作历史悠久,制作技艺精湛,是值得中小学师生不断传承、探索、丰富和发展的宝贵的美术教学内容。

二、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

福州时代中学是福建省乃至全国较早开展非遗文化教学的中小学校之一,福州时代中学书法篆刻工作坊是笔者在2011年书法篆刻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通过不断丰富完善,2016年开设书法、篆刻校本课程,2018年成立福州时代中学书法篆刻工作坊。工作坊成立以来,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配备专用活动教室,有较为齐全的书法篆刻工具和材料。教师在制定学年计划、学习课时,采用自编校本教材,以“二十四节气”“论语”等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为内容,并延伸了拓印、封泥等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内容,培养了学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奋进的民族精神。书法篆刻教学不仅面向选修校本课程学生,还纳入时代美术教学计划面向全员。书法篆刻作为特色教学,开展以来便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创新创作,并用学生作品装饰校园文化长廊、橱窗、楼道,形成浓厚的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氛围,成为福州时代中学美育特色。书法篆刻工作坊曾多次开展公开课、工作坊展示活动,邀请其他学校师生参加体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书法篆刻作品展。

三、构建非遗文化工作坊模式实践

非遗文化工作坊的核心是美育,以书法篆刻为例,从教学内容选择、校本教材编写、环境创设设计、名家匠人讲座和教学作品展示等各个环节以美育为核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非遗文化为主题主线。工作坊在美育实践活动中,面向学生开展,主题内容丰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其潜能,培养1~2项艺术特长,传承非遗文化技艺,促进个性化发展。

(一)校本教材

非遗文化只有在本土的生态环境、人文社会、地域文化中才能呈现出鲜活生命力。校本教材是落实非遗文化传承最好的载体。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长,结合当地特色美术作品和各阶段学生学情,编写校本化美育教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寿山石是福州市的特产,笔者以寿山石篆刻为基础,编写制作了《福州时代中学篆刻校本教材》,课程主要分为三大篇:“印从书出”介绍篆刻与书法的联系,篆书“印化”的合理性与艺术性;“佳构天成”介绍篆刻章法布局,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意趣;“走刀如笔”介绍篆刻过程中刀法的精要,刀法为笔法服务,使篆刻线条呈现整齐、残缺、润泽、藏露等艺术效果。编写课程教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是对非遗文化的介绍,提高学生对非遗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产生共鸣,形成爱国爱乡的思想观念。二是由浅入深地开展非遗文化课程学习,注重引起学生对非遗文化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乃至动手实践的乐趣。三是以美育人,助力学校美育建设,打造“一校一品”特色美育课程。

(二)硬件设施

工作坊环境创设设计应紧扣主题,注重审美,以润物细无声的美育环境,让学生快速投入创作实践中。工作坊陈设除了需要整体美观外还要有文化特色,宣传背景应包含该项目的历史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介绍、步骤方法、成果展示等。

教学实践工作坊是教学场所,因此工作坊在空间面积上要作出一定要求,配备教学区、存储区、展示区等。以福州时代中学书法篆刻工作坊为例,除具有正常教学所需的设备外,还配备工作坊独有的工具柜、优秀作品展示柜、作品展示评比栏等设施设备和国内外优秀作品资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选校本课程到书法篆刻工作坊进行课程学习、现场创作、交流互动、参观鉴赏等,学校可以邀请其他学校的师生到书法篆刻工作坊进行体验式教学实践。

教学区与一般教室相当,所不同的是讲台布置成操作台,教师可进行现场书法、篆刻教学展示,便于学生观摩。教学设备结合现代数字化技术让教学展示更直观、互动性强。存储区、展示区主要摆放工具、原料、展示柜、展示栏等。以书法篆刻为例,书法有各种毛笔、墨水及宣纸、毛边纸等教学材料。篆刻的工具有印床、篆刻刀、棕老虎、拓包等,原料有印石、连史纸、砂纸、印泥等。展示柜可单层也可以多层,环绕工作坊半周,展示栏可置于展示柜上方墙上,用于展示作品。不同的非遗文化工作坊对存储区、展示区要求不同,在建设工作坊过程中要预留充分的存储区、展示区空间。

(三)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的开展应设定固定教学时间,制定系统的学年计划,保障课程开展和美育实践。书法篆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完备的鉴赏标准体系,课程设计中应注重书法篆刻知识的学习趣味化、通俗化、生活化,通过欣赏体验与创作实践结合,让学生学习书法篆刻基本知识,感受书法篆刻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情趣。笔者执教的《方寸钤记——藏书印》在2020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市级优课。以该课为例,课程教学采用了“探究→发现→实践”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学生认识篆刻,探讨印面布局特点,发现篆刻作品的笔意刀味,情感美与章法美;再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创作,突破“章法美”的难点,鼓励学生大胆落刀,小心收拾,将用刀失误处理成欹的章法美。最后作品展示与评价力求多样化,有书签、册页雅集、封泥等。该实践中主要利用希沃授课助手与实物展示台实时展示评价作品,运用传统与现代数字化科技呈现丰富多彩的作品形式。

(四)展示成果

展示成果分为静态展示、动态展示和参加校内外各级工作坊展示。静态展示包含名家作品展示和非遗文化工作坊教学成果展示。动态展示指教学过程的展示,学生创作实践过程的展示,参观者体验互动的交流。校内展示如工作坊创编舞蹈《篆意团扇》、为初三同学制作做书法篆刻书签送祝福。校外展示如笔者在2021年7月组织福州时代中学书法篆刻工作坊参加福州市教育局主办的“传承优秀文化 共迎世遗大会”福州市中小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

书法篆刻十分重视临摹、实践、创新的美育教学,教师在选材展示成果时,要注重传承与创新,在作品内容、文创形式、展示设计上体现美育的传统性、创新性,有一定的带动、引导和弘扬作用。

四、构建非遗文化工作坊的建议

(一)非遗文化教学要就地取材因材施教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天然的美术教学的宝库,可供挖掘的文化内容、教学技艺丰富,各地中小学可以根据本地区传统、地方特色开展非遗文化教学。例如,竹草资源的地方,可发展竹草制品制作教学;建盏陶瓷瑰宝流传近千年的福建南平,可在新产品新技术不断突破,形成南平特色文化名片时,将此文化引入学校。因此,各地在校园开展非遗文化教学,要因地制宜发掘本地区特色非遗文化,就地取材、因材施教,提高美育教学水平。

(二)非遗文化教学要形成思想共识

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学科,离不开一定条件下社会历史环境的学术研究成果、理论体系、竞技展示平台、研究教育人才,更离不开初级教育为这门学科提供源源不断地人才支持。福州时代中学开设书法篆刻工作坊,是有深厚的思想共识、历史共识和现實共识作为支撑的。其一,福州时代中学历来有学习书法篆刻的优秀传统,寿山石是福州市的文化名片,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其二,书法篆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2009年9月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资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随之提高,书法篆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可迎着时代发展焕发新的生机。福州时代中学在开设书法篆刻校本课程,乃至建设书法篆刻工作坊全过程,都获得了市领导、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广泛支持。

(三)非遗文化教学要注意对学生的保护

与现代工业化生产相比,传统的非遗产品生产制作对工具的要求较低,但对人工的要求较高,部分非遗文化产品的制作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伤害,因此在非遗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如制作漆艺时,注意避免接触式过敏的同时,也要防止非接触式的呼吸道过敏。开展石雕、线香制作等非遗文化教学时,注意粉尘防护。另外,工具的使用安全等也应得到重视。

五、结语

非遗文化工作坊践行着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丰富着美术课程结构,传承着地域文化特色,有利于打造“一校一品”的美育特色。福州时代中学书法篆刻工作坊的构建,从教学内容选择、校本教材编写、环境创设设计和教学作品展示等各个环节都围绕美育为核心,践行艺术教学实践活动,传承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美育特色。既丰富了中小学美术教学课程,提高了中小学美育水平,也提升了中小学生动手能力、鉴赏能力。有必要以学校美术教学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技艺传承下去。新时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时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育相结合,开展非遗教学乃至构建非遗教学工作坊值得各中小学校、各中小学教师共同探索。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常规课题“中小学书法篆刻工作坊构建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0CG1043)的研究成果。

(刘  芸)

猜你喜欢
工作坊篆刻美育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篆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瑩波篆刻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