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疗法防治疫病探析

2022-05-30 18:32黄书婷曹峰张震郭永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作用机制疫病

黄书婷 曹峰 张震 郭永胜

【摘 要】 芳香药物对于瘟疫的防治具有特殊作用,历来备受医家的推崇。建国以来在时有爆发的多种新型传染病防治中,芳香药物亦得到广泛运用。根据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病疾患的途径不同,主要分为香汤疗法、香熏疗法、香蒸疗法、香灸疗法、佩香疗法、涂香疗法与服香疗法等。芳香疗法防治疫毒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为芳香醒脾化湿以培正驱邪,疏肝行气而怡神畅志,开通窍闭以苏醒神志,并可辛散解表而宣泄透邪,避秽化浊以解毒驱邪等,以奏调护正气而却避邪气的功用。

【关键词】 芳香疗法;疫病;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4-0015-03

Study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lague by Aromatherapy

HUANG Shuting1CAO Feng1ZHANG Zhen1GUO Yongsheng1,2*

1.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25, China;

2.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Aromatic drugs play a special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lague,and always been highly praised by doctors.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re have been outbreaks of a variety of new plague diseases,aromatic drugs have also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ways to prevent and treat plagu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using aromatic drug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epidemic diseases,i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ragrant soup therapy,fragrant fumigation therapy,fragrant steaming therapy,fragrant moxibustion therapy,wearing fragrant therapy,applying fragrant therapy and taking fragrant therapy.The mechanism of aromatherap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pidemic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at invigorating the spleen and removing dampness to nourish and dispel evil spirits,soothing the liver and refresh the mind,opening the orifices and awaken the mind,and Xin powder can relieve the exterior and vent the evil,avoiding filth and removing turbidity to detoxify and expel evil,so as to play the function of regulating and protecting healthy qi but avoiding evil Qi.

Key words:Aromatherapy; Plague;Mechanism

在我國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医对瘟疫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学理论认为,芳香类药物具有避秽化浊、扶正御邪的作用,从而起到预防瘟疫的效果,故备受历代医家与民众的重视与广泛运用。建国以来,新型传染病时有爆发,而借鉴以往中医理论与经验,通过不同途径广泛运用芳香药物,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故总结古今中医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瘟疫的理论与经验,以期为新型疫毒防治提供借鉴。

1 芳香疗法概述

芳香疗法是指将芳香气味的药物[1],制作为水浸、烟熏、香囊等的剂型,内服或外用,通过鼻腔、口腔或皮肤渗透入体内,从而发挥芳香药物所具有的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作用,以用于防治疾病的方法[2]。而这种运用芳香药物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防治疫毒病邪的治法,称之为香疗方法。这种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毒病邪的治法,又称为疫毒香药疗法。

疫毒香药疗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山海经》《楚辞》中,就有应用芳香药物来辟邪除秽和治疗传染病的记载,在《伤寒杂病论》《千金方》《温病条辨》等历代许多的医药文献中,也有大量治疗瘟疫香方、香药的记载。

近些年出现的流行性感冒、H7N9禽流感、埃博拉、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将其统称为“瘟疫”或“疠气”,与以往瘟疫加以区别,故称之为新型疫毒。按照中医理论,瘟疫是由天地暴戾之气所致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死亡。对于瘟疫的防治,西医学除了特异性疫苗外,多为对症治疗,尚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治疗。而对于病原体的快速变异或新发病原体的出现,西医学则缺少特异性疫苗或抗菌抗病毒药物。而中医疫毒芳香疗法凭借其先进的辨证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以及简便廉验的治疗措施等,在新型疫毒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医家的重视与民众的认可。

2 芳香疗法防治疫病的作用机制

疫毒芳香疗法利用芳香药物开窍醒神、通达经络、避疫却邪的作用,通过口鼻吸入或皮肤、穴位等吸收,疏通脏腑经络气血,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从而发挥辟秽浊、调机体的防御疾病功效。其具体作用机制如下。

2.1 芳香醒脾化湿,培正驱邪 芳香醒脾开胃,辛散运湿化浊,以促进脾胃后天之气的运化,不仅有助于生养气血以助正气,并可增强祛除湿浊之邪的功能。常选中药如佩兰、苍术、藿香、石菖蒲、白豆蔻、砂仁等。

2.2 芳香疏肝行气,怡神畅志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芳香行气,能够疏达肝气。肝主调畅情志,心主神明,芳香之气令人心旷神怡,情志调畅。瘟疫疫情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传变迅速,易使人们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继而导致急性应激障碍,需预防病人、医务人员、隔离人群及相关家属的心理卫生问题[3],而芳香疗法有助于怡神畅志,从而保持平静的心态,改善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2.3 芳香避秽化浊,解毒祛邪 芳香性味功擅避秽化浊,其所避之“秽”,是各种无形、有形之秽,为古人对于导致人体发病急、致病重的病因认识。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揭示芳香药物的作用机理:“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指出借助芳香性药物的清正之气,可奏祛除秽浊疫气而达匡扶正气的功用[4]

古人认为运用芳香药物可以起到化浊祛邪、防避疫毒的作用,如《山海经》:“佩之可以已疠”;《本草经疏》:“芳香之气,能避一切恶邪”。《尚论篇》在卷首“详论温疫,以破大惑”中指出:“古人元旦汲清泉,以饮芳香之药;上巳采兰草,以袭芳香之气,重涤秽也。”而瘟疫起病急骤、致病危重,古人非常重视治未病,常预先采用芳香药物,正如叶天士认为:“未受病前,心怀疑虑,即饮芳香正气之属,毋令邪入为第一义。”喻嘉言指出:“病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若不慎感染疫毒,宜根據辨证论治理论,灵活化裁运用芳香疗法,正如《时疫辨》所谓:“未病而防避之,已病而能解之,病重而消除之,病愈则调理之。”[5]2.4 芳香辛散解表,宣泄透邪 瘟疫病邪属于急性外感热病,一般发病急骤,传变迅速,病性以邪实为主,故其治疗当重视祛邪外出,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温病条辨·杂说》亦称:“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芳香药大多具有解表透邪外达的功效,若病证性质偏于寒者,常运用芳香辛温解表药,如荆芥、白芷、紫苏、藁本;而若偏于温者,则需选择芳香辛凉解表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其偏于湿者,常用芳香宣透之品,如藿香、佩兰、青蒿等,以芳香疏化肌腠湿邪。而若疫病初期疫邪伏于膜原,可取芳香药物透络清络、宣畅气机之效,如草果、槟榔、厚朴等药。

2.5 芳香开通窍闭,苏醒神志 芳香开窍药大都具有辛香走窜之性,可奏清泄心包邪热、芳香清化湿热痰浊、醒神利窍等作用,多用于防治邪热深陷心包或痰浊蒙蔽机窍之证。常用药如麝香、郁金、石菖蒲、冰片、苏合香等。

《温热论》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病传变迅速,致病深重,可使邪热内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謇肢厥等危重表现,治当亟亟开窍醒神。治以辛香透络通窍、清心化痰之品清泄心包痰热,而使神志快速苏醒。代表方剂为“凉开三宝”,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其中清热开窍法代表方安宫牛黄丸,用冰片、郁金、麝香、牛黄等辛香辟秽,通窍开闭,《温病条辨》称:“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使邪随诸香一齐俱散也。”至于湿热郁蒸,酿生痰浊,蒙蔽心包清窍之证,治用芳香避秽、化痰清热之品,以宣通窍闭而促使神志恢复正常,常用方剂如菖蒲郁金汤。

3 芳香疗法防治疫病的主要方法

根据运用芳香药物防治疫毒疾患的途径不同,主要分为香汤疗法、香熏疗法、服香疗法、佩香疗法、香蒸疗法、香灸疗法与涂香疗法等。

3.1 香汤疗法 将单一或多种芳香类药物放入水中,或直接浸泡,或进行加热甚或煮沸,然后将药物的煎汤或浸液加入到浴水之中,浸浴、熏洗身体某一部位甚或全身,从而达到防治疫毒的沐浴方法。此种香汤疗法,属于古之香汤沐浴习俗与中药药浴疗法相结合的范畴。常用于香汤疗法的芳香药物主要有佩兰、苍术、桃枝、白芷、藁本、川芎、茅香等。

3.2 香熏疗法 利用熏燃香料所产生的芳香气体,以洁净空气环境,从而达到驱除疫毒秽浊邪气功效的治疗方法。常用香薰疗法的方剂包括有避瘟丹、避疫丹、雌黄丸等[6],其包含的药物以艾叶、苍术、降香、白芷、雄黄、大黄、木香、丁香等香燥之品为主。

3.3 香蒸疗法 是指将芳香药物水浸加热,或将从芳香药物中提取的精油滴入接近沸腾的热水中,以使机体能够吸入挥发弥漫出的蒸气,或将精油注于干花或某装饰品中,以待香气渐渐散发。另外,亦可在浴盆水中滴入植物精油以沐浴、洗头或泡脚等。然严格来说,仍属于香熏疗法,故常与香熏疗法并称,称之为芳香熏蒸疗法。

3.4 香灸疗法 艾灸是香灸疗法的主体,主要是指用点燃艾叶制成的施灸材料(如艾绒、艾柱、艾条等),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火热,以刺激机体某一部位,尤其是特定穴位,激发经络的运行或气血的活动,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的紊乱状态[7],从而达到防治疾患、增强体质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根据具体疫病种类以及病性的不同,可在艾绒或艾柱之中加入细辛、羌活、白芷、冰片等芳香中药,以增强香灸疗法扶正祛邪的功效。

3.5 佩香疗法 佩挂芳香药物或将芳香药物放置于某一空间,利用芳香制剂持续释放一定浓度的芬芳气味,从而达到悦神爽身护正、防御疫邪侵袭的治疗方法[8]。最常见的佩香方式,是选取某一种或配伍不同种类的芳香药物,装入特制的香囊之中,又称为悬佩香囊。佩挂香囊的部位多为胸前、腰间或门窗、床帐前。常用佩香方剂有辟毒丹、老君神明散、太乙流金方、避疫香粉等;常用佩香药物包括檀香、苍术、藁本、山奈、雄黄、冰片、甘松、丁香、石菖蒲、降香、艾草等。

3.6 涂香疗法 将芳香药物捣成碎末或磨成药粉之后,根据疾病与体质的需要以配成各种香方,然后选取一定的溶剂进行混合,或制作成香粉、香油或香脂,再涂抹在身体某一部位,以达到驱毒防疫作用的治疗方法。涂敷常用方剂有紫金锭、透顶清瘟散、诸葛行军散等。涂香疗法多用气味俱厚的芳香性气味药物,如川芎、白芷、细辛、薄荷、佩兰、鲜苏叶、朱砂、藁本、苍术等。

3.7 服香疗法 芳香药物以其独特的避秽化浊、逐邪解毒功效,被广泛用于防治疫毒疾患。其中香汤、香熏、香灸、涂香、佩香等疗法,皆属于外治法,而在临证实践与人们生产生活中,以常服用芳香方药,即为服香疗法。正如《松峰说疫》认为“治法于未病之前,预饮芳香正气药则邪不能入”;《感症宝笺》指出瘟疫大病“用芳香逐邪,解毒开化之法”,预防瘟疫、治疗疫毒疾患,均宜用芳香方藥。

4 小结

芳香疗法是防治疫毒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闻香、饮香、佩香等措施来预防瘟疫的案例非常普遍,对包括非典、新冠肺炎等新型疫毒具有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常用是通过佩戴香囊、使用香器、应用香灸、服用香药等方法以期外除瘟邪、内化浊气、护佑平安的防治效果。而对于芳香疗法防治疫毒的现代机制以及不同施用途径的差异等方面,尚需深入研究,揭示其作用原理,以便于制作更加简便的剂型并向人们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杜建.芳香疗法源流与发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8):454-456,512.

[2]林慧光,丁春.芳香疗法的作用机理[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1):26-28.

[3]王凤玲,苟荣,王娟.中医芳香疗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用探讨[J].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2(3):52-55.

[4]梁菊萍,杜青,姚雷,等.芳香植物精油在抗焦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4,13(8):676-677.

[5]孙灵芝.明清香药史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147.

[6]张伟娜,李兵,李立,等.古代瘟疫预防方法探析[J].陕西中医,2018,39(6):787-789.

[7]王文远. 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28.

[8]金煜昊,易荣,梦江琼,等.一种改良的痛经艾灸仪器[J].上海针灸杂志,2018,37(11):1336-1338.

(收稿日期:2021-12-01 编辑:刘 斌)

猜你喜欢
作用机制疫病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浅谈猪疫病的治疗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