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05-30 19:11陈慧莹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地理问题

陈慧莹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实施与深入,教学领域新颖、个性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微课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按照学生认知规律,由碎片化教学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组成,具有先进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微课虽然能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过程中,微课设计和应用却面临着一些问题,要想发挥微课的真正功能和作用,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笔者针对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微课教学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教学;问题;对策

微课作为新课改与信息技术共同作用下衍生出的一个新事物,为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思路,赋予了教学各种可能。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地理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的科目,涉及的领域广泛,知识点也是烦琐而复杂。随着时代发展,地理教学内容不断变化,始终采用常规教学手段,不利于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许多教师都将微课教学纳入日常教学之中,根据实际需要运用微课来教学。不过,微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微课教学中的问题,是提高微课应用质量的根本和前提。

一、高中地理微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制作微课能力有限

微课制作和运用要用到大量的信息技术操作技巧,这对教师的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虽然对于许多一线教师来说,微课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但是,许多教师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较为了解,但信息技术水平却不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对微课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都存在明显不足,微课应用效果也不理想。如一些教师的微课教学意识不强,日常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他们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有限,无法胜任微课课件制作工作,导致微课教学无法顺利进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影响到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

(二)微课素材比较短缺

通常而言,微课在制作时,使用到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基本上都是从课内外教学素材与资料中提取的。微课制作和应用要想达到预期效果,既离不开大量素材的支持与辅助,还需精心筛选素材,对微课形式、教学内容进行巧妙处理和深加工。此外,微课制作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超出他们的理解能力。在高中地理微课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选素材,素材短缺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原因在于:一是学校提供的微课素材有限,二是教师自主搜集、整理与开发微课资源的能力不强,加上还要兼顾其他工作,以至于难以确保微课质量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三)微课教学定位模糊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者相互渗透。不过,有的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时没有清楚的定位,以讲授自然地理知识为主,在人文地理教学中很少会用到微课,特别是遇到一些理论性极强的地理知识时,微课的适用性和使用率更低。有的高中地理教师则过于依赖微课,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课堂训练都会运用微课教学,这种做法导致微课教学过于泛滥,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令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教学的帮助不大。

(四)微课教学过于形式化

微课教学模式出现后,在互联网上引起了热议,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也很愿意使用微课。不过,如何从海量的微课资源中筛选出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的素材,对于教师来说是一大难题。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彰显教学的“先进性”,刻意追求微课的运用,几乎一整节课都在运用微课,而且微课的内容并没有多少创新性。这不仅严重违背微课创新教学的要求,还使教学显得形式化,导致学生出现审美疲劳,很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五)内容、技术无法兼顾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受限于个人技术和现有模式,很难兼顾内容设计与制作技术,所以,部分教师的微课看似制作得大气、漂亮,但是内容缺少针对性,仅给学生以一种美的享受,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帮助不大;有的微课内容选取与教法设计得很好,不过无法体现出微课教学的特殊作用。总之,制作技术与微课内容不搭配,微课内容与制作技术不契合,是当前微课应用中的“通病”,这也影响了微课优势的发挥,影响地理教学的实效性[1]。

二、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现存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加强微课技术学习,精心设计微课

现阶段,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涉及微课的内容并不多,不过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新时期,在信息化、智能化教育背景下,随着微课的日益普及,各科教师要多学习一些信息技术与微课制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微课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同样要与时俱进,加强微课技术学习与训练,除积极参与学校培训以外,还要自主学习,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特色精心设计、制作微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助力[2]。

例如,在开展“大气受熱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时,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由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四个部分组成,整体来看,本节课的许多知识都较为抽象,而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大气知识接触得不多,理解和掌握知识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鉴于此,教师要结合平常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微课制作技术,以及教学内容的特征和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等,认真搜集与整合材料,精心设计微课课件。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知识点中选取任意一点或者多点,搜集素材,制作微课: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幅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风的形成以及高空风和地面上的风受力情况等。这种以直观的微课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认真筛选微课素材,加强课前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就是“立”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需从课前预习环节着手,发掘教学中的各种可能。以往的预习一般都是以阅读课本知识与其他辅导材料为主,形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在微课盛行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围绕新授知识认真收集、筛选与整理素材,制作成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为一体的、具有导学案属性的微课,以之为预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3]。

例如,在进行“水循环”教学时,本节课主要涉及了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包括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过程和类型,以及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搜集、筛选微课素材,从网络上搜集水循环的动画演示过程和示意图,及海陆间水循环、陆地水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和动画,通过加工处理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化。然后将微课通过微信或学校网站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自主观看。此外,以微课为载体,还可搭配相应的预习任务,如自主组织语言简要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列表总结三种类型水循环的发生领域、特点和意义,并简单对比异同;合作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等。要求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及微课视频完成任务,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三)利用微课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优化新课导入方式,以视频的方式揭示新课主题,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自然进入学习状态,焕发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与动力,舒缓紧张,释放压力[4]。

在这里,以“海水的运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微课,内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纪录片,搭配语音介绍指明指挥部选择6月6日登陆,引出问题:为什么盟军将登陆日选在6月6日,农历是四月十六这一天呢?这一天的海水水位是如何变化的?这里面蕴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利用微课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让他们了解到新课内容同海水有关。接着,教师在微课中播放一些常见的海水运动形式,包括海浪、潮汐与洋流等,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对照教材内容思考相关问题,形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然后着重播放海浪的微课视频,设置问题:海浪有什么特点?海浪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与微课思考问题。随后教师运用同样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究潮汐和洋流,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保持旺盛的热情。

(四)借助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人文性、复杂性,教学难度比初中更高,而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尚未成熟,有时候他们很难透彻理解那些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地理知识。面对这一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积极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围绕所授内容搜集丰富的图文资源,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微课,据此创设生动、形象的地理课堂情境,辅助学生轻松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5]。

例如,在“常见地貌类型”教学中,教师事先通过实地拍摄与网络渠道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地貌类型的图片或视频,制作成精美的微课,以便为课堂教学所用。课堂上,教师先在微课中展示“桂林漓江两岸地貌景观图”,设计导语:大家知道这是哪种地貌类型吗?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什么影响?并在微课中出示大量的地表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图片,据此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欣赏微课,阅读课本内容,说出喀斯特地貌的物质组成、成因与分布情况,使学生学会区分地表与地下喀斯特地貌的不同,强化他们的认知。

(五)精准利用微课资源,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高中地理知识同初中相比,内容更加系统而复杂,地理学习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有了更高的要求。受诸多因素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障碍或困难。假如不解决好这些疑难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还不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微课在重难点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微课资源优化重难点教学,提升微课教学的精准性,使学生在微课辅助下顺利扫除障碍,增强学习自信,实现新的突破[6]。

例如,在讲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过程中,教师先在微课中播放“鲍姆加特纳高空跳伞”的视频,通过介绍他的装备,引出以下问题:39千米高空的大气与地面大气有何不同?鲍姆加特纳为什么需要配备特制宇航服?学生结合原有知识自由回答,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其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接着,在微课中展示“大气的组成图”和“干洁空气组成图”,询问:大气中除了纯净的空气外,还有哪些物质?引导学生结合图表与课本内容思考与作答,使其了解大气的组成,以及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了解大气对地球、生活的作用。之后,教师在微课中展示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搭配“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让学生分析该山地处热带山顶终年积雪的原因,使其突破疑难障碍。

(六)课后环节运用微课,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微课的制作和使用都很方便,不仅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可以使用微课,课后巩固环节、复习阶段、课后练习都可以用微课来辅助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当讲授完一节新课以后,可把课前、课中等环节用到的微课全部共享给学生,或者让他们从网络上自主搜集同本节课有关的微课,使其通过观看微视频的方式巩固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例如,在实施“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时,鉴于本节内容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他们在初中时期就学过聚落的概念,对聚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师制作微课时,可以拍摄一些当地的乡村与城镇的空间结构图片和视频,结合实例介绍乡村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与分布情况。课堂上,教师借助微课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当完成课内教学任务以后,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相关微课全部分享给学生,让他们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性观看微课,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同时,教师可在微课中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实地调查和分析当地城乡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引入微课教学的必要性和特殊作用,要了解当前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分析成因,有的放矢地制订教学对策,使地理学科特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完美契合,让学生在微课辅助下,更好地学习、理解与掌握地理知识,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小艳.教育现代化视野下高中地理课堂微课教学的开发与应用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4):173-174.

[2]刘祥美.探究情景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发展[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12):35-36.

[3]洪荣达.基于“互联网+”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0):99-101.

[4]赵鸿.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9):164-165.

[5]潘丹.高中地理微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师教育论坛,2021,34(8):92.

[6]阮广洪.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开展微课教学的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6):93-94.

本文系厦门市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立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高中地理项目式教学”(立项编号:Z521)成果。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高中地理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