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课堂教学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

2022-05-30 19:58陈辉娟杜文雯
高考·下 2022年7期
关键词:建构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历史

陈辉娟 杜文雯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活动教学,有时被称为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做中学”。在核心素养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这一教学方法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核心素养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意味着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素养才能体现出来,也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素养才能够不断被提升。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了进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策略。本文就高中历史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研究,并以一五计划等课程内容为例,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建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向问题;建构策略

课程标准改革前的教学目标一直都是以讲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歷史思维能力为主,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度要求学生掌握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再加上教学内容繁多课时紧张,以至于课堂教学总是以“满堂灌”“说教”,或者强调“重难点”为主,使得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学习无非就是死记硬背而已,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无疑有助于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需求。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由来

任务驱动教学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运用于教学实践领域。国外学者甚至借助了教学五阶段理论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直接运用在了英语学科教学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美国高校里,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得到了普遍运用,如加州理工大学农学院就曾经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开展本科课程教学和花卉种植专业专科教育,以五六名学生为一组,开展实训教学,效果显著。由此,欧美发达国家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功实践也为国内职业教育运用提供了先例。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开创初期就借鉴了多元化的教学理论与成果,并将其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过程中,教师为主导角色,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辅助教学下和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以分小组方式开展探索学习,根据不同任务主题来达成学习目标。由此能够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如下优势:第一,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带着任务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具有教学目的明确的特点,在学科教学及探索过程中有助于始终围绕着一个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更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第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任务的出现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学习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育都大有裨益,更有助于学生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1]。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策略

(一)针对问题,师生共同准备

第一是教师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充分对标课程教材,在任务的设置上始终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任务的达成;最后,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设计出不同水平的教学任务,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二是学生的准备工作。首先,提前预习课文,对文本教材知识和学习重难点有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其次,学生对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所认识,根据该方法设置学习任务;最后,要配合好教师的工作,根据教师的引导,参与到任务学习中来,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

(二)围绕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应当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课堂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好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具体来说,任务的设计要坚持如下三点原则:

第一,教学任务的设计,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符合大部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的课程任务设计前,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相关主题的内容,因此,本课程任务的设计目的旨在强化高中生对课程的深度理解,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首先,要围绕着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在《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中,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即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2]。各个目标都非常具体,首先,知识能力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以及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其次,在任务的教学设计中,结合目标可以列举一五计划相关的数据、图表以及视频资料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五计划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致力于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决心与信心,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最后,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可设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史料搜集任务,通过史料搜集,学生能够通过数据直观地感受一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建设成果,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任务的设计,应当坚持表达性原则。众所周知,很多高级教学任务并非一两节课堂就能够完成,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任务的理解程度,教师往往不得而知,如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被激发、对待历史的认知是否有更为全面的改善,教师都是难以获悉的。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设计理应兼顾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由此,美国学者爱纳斯明确提出了表达性任务的概念,也就是说,任务要求学习者所参与的活动及情境都要有明确设置,而对于学生在任务能够学习到什么不进行设置,因为学习成果是难以预测的。表达性任务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在《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一课中,主要任务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家一五计划的内容以及成果,培养学生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信心[3]。这时,教师可以设计观影读后感,并选择几篇优秀的文章进行演说,借此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表达性任务教学目标成了教学目标的补充。但是,在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过度依赖视频,要学会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第三,教学任务的设计,应当坚持探究性原则。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探究性的任务设计,是对课程任务教学的一种探究式延伸。学生以某一个设定问题为突破点,在学习和实践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以知识点为基础,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实现整个探究任务驱动教学的流程。如在《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的任务,如为何国家会提出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重要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些任务展开课堂教学,学生的探索欲被激发,通过学习和课后资料的补充,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到一五计划开展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国人为了达成一五计划拼搏向上的精神,由此能够培育民族自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成果而自豪[4]。

(三)聚焦课堂教学主题,创设任务情境

教学不仅仅是展示教师的思维及方法,更是为学生提供暴露个性思维过程和方法的学习情境与学习实践,让学生经历学习探索的过程,在对结果的发现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成为“有意义的学习与保持”。因此,教师要用学生熟悉的素材,让高中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产生共鸣。同时,从时代话题和学生关注的类型中挑选素材,创设情境,更能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关注现实生活,使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这就意味着历史课堂教育更需要教师有效地引导和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发现自我。教师更多的则是倾听、分享,以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思考学习,通过主题情境的引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其固有的作用。”要在学生脑海中建构有核心素养的“历史”,就不能只让他们简单粗暴地死记硬背历史结论,必须让他们主动经历历史的建构过程,新高考的考查方式也由原来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向能力和素养立意为主,逐渐淡化直接考查史实,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不让学生陷入碎片化的历史之知识的深坑不代表史实不重要,而是为了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5]。

《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中,从立德树人,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足学情,落实历史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确立本课的主题是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围绕这一主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具体成就以及对史料的研读这两个角度进行突破,具体设计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五计划特点的分析,充分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紧迫性、必要性,树立为中国继续深化改革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分析材料了解一五计划的影响,理解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进一步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精神面貌[6]。

(四)聚焦任务情境,驱动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历史学科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素养直接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以及未来的价值取向。但是,新时代高中生有着极强的自主意识以及争强好胜的欲望,他们反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生硬的比喻、简单的贴标签和道德说教。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课堂素材,以最有代表性的史实为基础,展开描述并解决问题,将问题与史料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的能力。同时,问题的设定要有指向性、启发性和层级性,令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新课标教材中,除了正文部分外,还配了很多精美的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包括课后的【学习延伸】补充了大量的文字信息,再加上丰富的影视资料,在教学中还可以补充史料,进行筛选,注意史料的真实性、趣味性、新颖性、乡土性、现实性、直观性。通过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历史人物活动图等直观教具,以及幻灯、投影、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察、感悟历史。由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生活实践情境”。这类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第二类是“学习探索情境”。学生在解决这类情境中的问题时,必须启动已有知识开展智力活动,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7]。教学过程基本以“学习探索情境”为主要展开方式。运用问题链的方式展开主题,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问题的核心。教师需要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究。

在《从一五计划看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程》中,进行如下任务设置,驱动课堂教学:

问题一:为什么要制定一五计划?提问学生,概括一五计划的背景。1953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中出现这样一段话:“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

学生经过思考后可得出以下答案:

1.基础: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薄弱。

2.前提: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3.国际局势:两极格局,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

4.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借鉴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

结束语

综上可以看出,立足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与整体提升,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新课改背景下,教師应该摒弃守旧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尝试和探讨更加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以生为本,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遵循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以问题解决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重要方式,课堂教学要逐渐向实践教学转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素养得到提升,这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10):25-34.

[2]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9):181.

[3]张俊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的开放式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9):224-226.

[4]张昕.基于核心素养的“问题任务驱动”式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离子键”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3):47-53.

[5]廖琳琅,李化树.乡村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7):40-42,113.

[6]周瑾.以党建工作高质量推动中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J].决策探索(中),2021(4):33-34.

[7]陆启威.课题如何走进课堂?:“课题进课堂”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22(14):9-12.

猜你喜欢
建构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法高中历史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建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