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壮医药文化英译研究

2022-05-30 22:00潘广琴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7期
关键词:翻译

摘 要:壮医药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壮族医药传统和文化内涵。在壮医药文化文本翻译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其中的文化因素及壮医药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本文旨在探讨文化图式理论对壮医药文化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面对文化图式对应,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冲突,译者需灵活地采用直译、意译、音译、注释、增译等翻译策略实现文本信息的传递,帮助目标读者实现文化图式的调整和构建,从而促进对壮医药文化的了解和传播。

关键词:壮医药文化;翻译;文化图式理论

作者简介:潘广琴(1986.04-),女,右江民族医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医学英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壮医药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具有广西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壮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壮瑶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中医药壮瑶医药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实施中医药壮瑶医药国际合作专项,推动中医药壮瑶医药文化向港澳台及海外传播。推动壮医药文化传播海外,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坚定壮医药民族文化自信,弘扬壮医药文化。

本文拟从文化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广西壮医药文化文本英译,总结和归纳壮医药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为译者在进行壮医药文化英译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提高壮医药文化的英译质量。

一、文化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一词源于希腊词汇。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康德认为“新的信息,新的概念和新的想法只有在个体同已知信息存在关联,才产生意义”。1932年,巴里特将图式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在《记忆》一书中提到“图式是对过去反应或过去经验的一种积极组合,这种组合必然对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机体反应产生影响”。

文化图式理论是图式理论的重要分支。Garrel 认为图式主要包含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其中,文化图式理论是内容图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对文化图式理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刘明东教授认为: “文化图式是指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是人脑通过先前的经验已经存在的一种关于文化的知识组织模式,可用来感知和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由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生活方式、社会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简言之,文化图式是指人类存储于大脑中已有的根据先前经验形成的与文化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在接触新事物时,人们总是倾向于把新事物与自己已有的相关或相似的图式关联起来,加以调整,不断修改、丰富、完善已有的图式或重构新的图式。

20世纪80年代,文化图式理论开始在翻译中得到普遍应用。周笃宝教授探讨了图式理论对理解翻译的解释力。他指出“由于目的语与本族语的文化差异,文化图式在文本的理解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文化图式理论不仅关注到由于语言形式或语言内容造成的理解和表达差异,它更加注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图示的构建。用文化图式理论指导壮医药文化文本翻译实践具有可行性。

二、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壮医药翻译对策

壮医药文化文本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这一特点给壮医英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在文化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依赖于原有的图式结构对翻译内容进行理解、调整、再构建,从而用目的语进行输出。目的语读者亦需要依赖和借助自身的图式结构对译文进行理解和消化。译者需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原有的文化图式,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对壮医药文化文本进行处理,实现对不同文化图式的构建。

(一)图式对应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并且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的总和。人类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共同性促使人脑内存在着相似甚至相同的文化图式。

尽管壮医药蕴含丰富的壮医特色,在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用药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但在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方面,壮医药术语与现代西医术语意思接近,有些甚至重合。在面对此类文化图式相似或相同的情况,译者只需要采用直译或“音译+直译”的方式将目标读者大脑里原有的图式与壮医药文化图式一一对应即可。

壮医滚蛋疗法是选用鸡蛋、鸭蛋或鸟蛋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来回滚动,以达到缓解伤风感冒、风寒咳嗽和关节痛等病症。尽管壮医滚蛋疗法是壮医中的一种特色疗法,但西方读者对蛋已经有相关的文化图式,译者只需采用直译的方法,将壮医滚蛋疗法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翻译成rolling egg therapy, 就能够帮助目标读者认知,并调整和构建新的文化图式,从而促使壮滚蛋疗法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壮医治疗技法信息得以传播。

(二)文化图式缺省

文化图式缺省指的是源语所指向的文化图示与目的语所指向的文化图式对应空缺或对应不完整。在文化图式缺省的情况下,译者需要加以斟酌,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原有文化图式进行补偿和迁移。

壮医药膳是指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将食物和药物相结合,经过适当的加工,形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用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特殊食品。壮医药膳中有许多独具特色的食疗方法。 “姜糖仙人汤”是指用生姜切丝,加水煎煮后取出,加入红糖溶化而成。姜糖仙人汤具有祛寒毒和祛风毒的疗效。“仙人湯”这一术语在英语文化图式中并不存在,如果采用直译必定会使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而且,在壮族传统神话中,仙人是指正常死亡的人的亡魂被超度进入仙界,变成仙界的人。仙界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世界。“仙人”和“仙界”与英文中的God 和paradise 存在差异,概念并不一致。 姜糖仙人汤以“仙人”取名,意在说明此药膳在治疗疾病上的神奇功效。 在翻译的时候,对“仙人”一词可以采取省略译法或者采用意译,将仙人汤的功效加以补充说明。姜糖仙人汤可翻译为“ginger soup with brown sugar” 或者“magically-effective ginger soup with brown sugar”。副词magically本身含有神奇的,有魔力之意,与“仙人”一词所表达的内涵意义有异曲同工之效,重在突出姜糖汤的神奇疗效。

壮医的生理病理观中,脏腑、三道两路、气等概念是壮医文化所特有的,目的语读者的头脑中缺乏相关的文化图式。译者要对壮医药文本加以充分考虑,在保留原文特色的基礎上,加上注释,帮助目的语读者在原有文化图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文化图式。壮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五谷滋养人体,壮医把食物进入体内得以消化吸收的通道称之为谷道。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可以考虑“直译+意译注释”的方法,将其翻译成grain passage (anus),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又能帮助译文读者将原有的文化图式(anus)和新的文化图式(grain passage)构建联系,帮助译文读者理解。水为生命之源,人体通过水道进水出水,如吸收水分、排出汗和尿等。在翻译水道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直接翻译成 water passage。译文读者基于原有的文化图式加以思考亦能理解,调整并构建出新的文化图式。在壮医中,位于颅内和胸腔、腹腔内相对独立的实体都统称为脏腑。因而在翻译时,译者可以采用“音译+意译注释”的方法,将其译为Zang-fu (organs and viscera),一方面读者可以构建新的文化图式Zang-fu, 另一方面通过意义注释,理解脏腑在壮医中的切确含义。

在面对文化图式缺省的情况下,译者在尽可能保留壮医药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省译、直译+增译、直译+意译注释、音译+意译注释等翻译方法,帮助译文读者理解壮医药文化,并调整和构建新的壮医药文化图式,实现信息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的有效转换。

(三)文化图式冲突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造成语言交流和翻译存在障碍。文化图式冲突指的是源语读者的文化图式与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图式内涵不同从而产生冲突。他们会按照各自不同的认知习惯来解读同样的内容,进而导致理解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当文化图式冲突产生时,译者需要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消除冲突,以便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实现文化图式的对等。

壮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独具壮族特色凝聚壮族人民智慧的疗法。壮医神针疗法是指用微型刀针于痛点最明显处入针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针法。神针如果直译成“God's neddle”会造成目的语读者不知所云,甚至出现理解偏差。在一些西非国家如几内亚比绍,God's neddle 指的是用来注射青霉素及其他救命药物的注射器。而在壮医神针疗法中,“神针”指的是使用微型的刀针针刺已达到神奇的治疗效果。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壮医神针疗法的翻译不宜使用直译的方法,可以考虑意译,将其翻译成“Zhuang micro-needled acupuncture therapy”。

壮医神龙灸通过在人体龙脊上施灸,运用姜渣辛散温通之力促三道两路运行;艾绒温经通络激发三气滋生,调补气血解毒祛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高贵与吉祥的文化寓意。中医称:“脊者,人之支柱也。” 脊柱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当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医传统文化中,脊柱也被称为龙脊。然后在西方国家眼里,龙是邪恶的象征。 在文化图式冲突的情况下,翻译“壮医神龙灸”时,可以采用音译加直译的翻译方法,以保留其原有的文化特色,并通过增加文中注释或脚注等方法加以补充和说明,帮助译文读者构建新的文化图式,亦有利于壮医药文化的保留和传播。“壮医神龙灸”可以翻译成 “Zhuang Shenlong moxibusion (a kind of moxibusion positioned over acupuncture points along spine.)”。

三、结语

壮医药翻译是科技翻译和文化翻译的结合。壮医药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壮族传统文化图式,在翻译壮医药文化文本时,译者不可避免地面对文化图式对应、文化图式缺省和文化图式冲突的情况。在尽可能保留壮医药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译者需充分考虑目标读者原有的文化图式,采用合适的译法,通过直译、意译、音译+注释、直译+意译注释等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为目标读者调整或重构新的可接受的文化图式,从而促进我国壮医药文化信息的交流和传播。

参考文献:

[1]Carrell P L, Eisterhold J C. 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 TESOL Quarterly, 1983(4):553-573.

[2]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2.

[3]Patricia Carrell, Joanne Devine, David Eskey.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4]刘明东.文化图式的可译性及其实现手段[J].中国翻译,2003(2):30-33.

[5]周笃宝.图式理论对理解翻译的解释力[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86-89.

[6]容小翔,龙玲,李珪.实用壮医药膳[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3.

[7]胡晓玥,黄美芳,唐婵娟,祝凤,林琴.壮医神龙灸治疗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21(3):40-42.

猜你喜欢
翻译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教学设计探讨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望文生义现象
从句子层面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浅谈汉语颜色词的解析及英译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