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村产业兴旺路径探析

2022-05-30 01:39李智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兴旺逻辑攻坚

李智

农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内生需要与农户自身经济理性行为都对实现产业兴旺提出必须和必然要求,并以集体经济和农村金融服务作为贫困帮扶与产业振兴过渡衔接的基本运作逻辑;通过对产业公共性的凝练改造、吸纳社会力量嵌入农村产业升级与整合,并发挥市场资本的带动效用,由此实现农村产业的基礎支撑与促动作用,切实为脱贫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提供可行的路径借鉴。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实践中,农村产业是实现扶贫向振兴过渡衔接的重要支撑,但以何种方式、如何推动产业兴旺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的路径探索与逻辑总结。立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从现实性与必要性、运作逻辑及实践机制三个层面予以论述农村产业何以兴旺。

问题的提出与分析框架

伴随着脱贫攻坚的历史性胜利,乡村振兴战略拉开帷幕,但乡村振兴也并非一蹴而就,重在何以衔接,当前乡村社会的原始生产秩序日趋瓦解,作为衔接基础的乡村产业日式渐微。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总要求,“产业兴旺”作为实现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乡村产业不充分、不均衡发展的前提。

脱贫攻坚与振兴农村有效衔接的根本在产业兴旺,是农民增收的渠道与关键,也是促动农业农村旺盛生命力的命脉活力。当前脱贫工作逐渐步入稳定样态,但乡村振兴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当前农户基础薄弱、经济水平不足的制约条件下,对衔接阶段的农村产业提出新的转型升级方向。宏观看来,国内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向好,呈现衔接阶段的新样态、新模式,但是产业融合异化、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也对农村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有关农村产业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的研究,学术界尚未形成一致,第一种观点认为,发挥企业带头人在带动脱贫中的模范作用,可以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信心;[1]第二种观点认为,统筹产业扶贫项目与乡村振兴项目规划,奠定农村产业现代化基础;[2]第三种观点认为,高职院校为农村产业聚力赋能,对脱贫攻坚与农村发展的成效体现明显。[3]可以看出,以往研究为本文积累一定的借鉴,而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时期,产业振兴何去何从,何以兴旺,尚未有系统总结与阐释,“三农”文件精神指出农村产业必须以增产与提质同步,意味着农村产业需要融入新型理念,为农村产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在脱贫攻坚与振兴衔接时期践行产业兴旺理念还要进一步探析。本文即以农村产业发展为分析对象,结合乡土产业经营现状,论证产业兴旺的现实必要性;并立足农村产业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农村产业何以兴旺的运作逻辑与实践机制;以此为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的产业现代化提供逻辑借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产业

基础夯实的现实性与必要性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过程中,农民切身需要、产业升级调整都对产业兴旺提出必须和必然要求,尤其是农业产品价格的波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激发产业兴旺理念发挥必然作用的内生性因素;其次,传统农户的滞后技术与经济脆弱性导致乡土品牌难以与市场主体抗衡,同样成为农村产业兴旺的必要诉求。

(一)内生性需求的产生:农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与产业结构更新

王国梁[4]认为企业产品价格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致使总需求转变的两个维度。农产品进入市场交易,农民自主选择交易的权力也随之增加,产业模式、经营种类都由农民自行选择,然而,市场行情、消费者喜好等都对农产品的销售生产起到议价影响,因此下文主要以产品价格的相对波动与产业结构的更新短板,作为分析农村产业基础夯实的逻辑起点。

第一,产品价格波动。以小农户为主的乡土产品难以形成价格规模,与消费者支付偏好的产品价格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并且受各地商贩、批发运输等逐级加价,农户产品议价能力低,另外近几年大部头农产品行情并不乐观,商贩开始将成本和市场风险转嫁给农户,农民即得收益大幅减少,因而具有较强的升级转型农村产业的内生需求。

第二,产业结构的更新。农户在交易中的竞争力高低也与产业的结构体系有关。当小农产业走进全国或国际市场,成熟的加工制造业加剧对乡土品牌的市场冲击,原有农产品的管理与销售策略老化,并不具有竞争优势。新品牌农产品凭借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现代技术,对老产区农产品的经济价值造成冲击,促使农户不得不尝试转变技术与策略更新。

(二)产业兴旺的必要性:小农经济的贫困滞后与农户的避险行为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结构转型对产业基础的夯实提出诉求,彰显出产业兴旺的必须和必然,而小农固有的贫困滞后、家庭本位与理性避险的短板同样需要产业兴旺理念的践行。其一,小农经济的贫困滞后。传统小农是在自足型农业基础上演化而来,私有制基础上的互助合作与土地交易逐渐加大农民的贫富分化,加上传统农户排斥商品市场化偏好,对市场感知较弱,难以有效抵抗市场成熟产品的冲击。其二,农户的家庭本位与避险行为。农户在经营行为中受家庭本位的影响,以家庭和宗族作为投资经营的行动单位,这也加大了农户对风险感知和投资谨慎的经营心理,以各种方式维护自身利益,避免盲目跟进产业投资,同样造成农村产业发展的缓慢滞后。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

农村产业兴旺的运作逻辑

在明晰农村产业发展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基础上,还需进一步探讨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的运作逻辑。具体来说,产业兴旺实现的逻辑关系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坚持集体经济的基本路径,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质量的重要一招;另一方面要将金融服务有意识地嵌入农村乡土产业中,处理好农村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与深度融合。

(一)以集体经济为脱贫衔接质量保障

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有效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其集体所有和经营模式将脱贫成果紧握在农民手中,将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绑定,充分调动和整合村集体闲置资源、集体资产和土地资源集中参与农村产业的助力与升级。

集体经济通常运用于资源配置中,而对农村产业发展也同样适用:其一,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链条延伸中的最大参与,尤其是发挥产业链前端基础与终端优势,从而保障农民在产业延伸中享受更大收益。其二,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理念引领、合股推动、集体联营、产业统筹”四位一体的多措并举,同时以“领头企业+合作社+村民组织”为整体依托,将农民从劳动者变为生产经营者,通过以点带面与优势结合,形成产业横向拓展的分工与协作;引导新型集体产业趋向新模式,同时强化基层组织的主导与带动作用,进行多元化、组织化、模式化的引导式经济发展样态,降低产业外溢成本,促进产业经营模式升级转型。

(二)以农村金融服务为嵌入基础

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产业振兴发展中的价值功能与运作逻辑发生了转变,从地域上由城市为主转向农村,从功能上来看,在脱贫攻坚期发挥金融扶贫、辅助政府实现金融供给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时期,发挥供给侧改革、完善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实现从干预性扶贫到嵌入性振兴的逻辑转变。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的过程,也是农村金融嵌入二者有效衔接的必然要求。金融服务嵌入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以数字化金融链嵌入为基础的普惠方式;同时,凭借金融资源下乡、债券保险和股权投资刺激农民增收,把握主体、地域差异背后的关联性嵌入农村产业经营活动。致使在农村产业发展中,以金融服务的介入弥合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之间的鸿沟,发挥有效衔接脱贫与振兴的基础支撑。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

农村产业兴旺的实践机制

显然,农村产业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需要坚守嵌入性作用的运作逻辑,然而农村产业的嵌入性成效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实践的,这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实现产业兴旺总目标的关键。农村产业兴旺发展直接关系到扶贫、社会和市场,农村产业恰恰是嵌入这三个基础要素的根本支撑,以下从这三个方面剖析产业兴旺何以实现的实践机制。

(一)扶贫与振兴互嵌下的公共性再造

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的互嵌是对公共性社会意义的实现,即通过政策工具以公共价值为引导集聚乡村产业布局,实现“个体效率-公共价值”有效衔接,实现扶贫与振兴衔接的产业资源供给。这就要求激活要素禀赋与公共资源,以政策吸纳赋予农村乡土产业更大公共性价值,增大农户的政策普惠性与资源收益度,以农民利益与城镇居民利益为导向,立足扶贫与振兴衔接、城市与乡村产业共治的长远目标和战略布局,建构产业经济长效机制。

(二)产业与社会互嵌下的吸纳机制

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产业扶贫与社会的嵌入,本质上是动员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的社会性力量,扭转乡村产业对城镇主体的整体面向,增加以社会团体、第三部门带动产业结构发展的附加值,形成农民增收、精准帮扶的基础推动力。具体而言,一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全域打造,与传统小农的私利发展逻辑不同,全域打造是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乡村产业的资源流入,打破要素城市偏向的桎梏,是“二元共治”的逻辑,实现产业场域内发展均衡;二是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长效工作推进,而非短期性工作布置,要将社会网络、行政资源、市场要素等吸纳进入农村产业的建设,由此形成产业兴旺理念在衔接阶段的整合互动,从而不断吸纳公众参与,形成行政牵头、平台助力、社会凝聚的整合效用,促动乡土产业释放集聚成效。

(三)产业与市场互嵌下的带动效应

市场力量在产业发展中并非直接干预产业部署与结构体系,调整市场行为在产业发展中的张力,实现二者在市场交易中的良性互动。究其本质,市场力量不是产业发展本身,二者具有稳定的互赖关系,发挥“企业龙头+产业典范”的带动效用。市场力量以培育、带动的方式凸显农村产业典型性,并呈现“基础培育-专业带动-均衡巩固”的联动样态,将市场要素禀赋植入农户经营模式中,使农民扩大增收,借助市场资本驱动等,促使农村产业发挥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结论与讨论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在于以农村产业为基础,以产业兴旺为驱动力量,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推动。但是以何种方式、如何促动产业兴旺有效支撑需要进一步的路径探析与逻辑总结。

立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现状,从现实必要性、运作逻辑与实践机制三个层面出发,以此阐释在脱贫向振兴衔接过渡路径中,农村产业何以实现兴旺。研究发现,传统农户贫困滞后、经济理性都对实现产业兴旺提出必须和必然要求,尤其以集体经济和农村金融服务作为衔接脱贫与振兴的基本运作逻辑,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发挥市场资本的带动效用,同时吸纳社会力量嵌入农村产业的升级与整合,由此夯实农村产业在脱贫与振兴有效衔接路径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琦,李顺强.内生动力、需求变迁与需求异质性: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差异化激励机制[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21,45(03):65-72.

[2]仲德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J].学习论坛,2021(02):119-124.

[3]陳荣强,熊景鸣.高职院校如何为农村产业革命聚力赋能——以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5):60-65.

[4]王国梁,吕晨炜,徐舒琪.技术创新对就业的“双刃剑”效应孰强孰弱?——基于1980-2020年中国宏观数据的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22,36(02):48-56.

作者简介

李 智 吉林财经大学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兴旺逻辑攻坚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兴旺一个村,需要几茬人?——三任支书一条道,一棒接着一棒跑
逻辑
推动产业兴旺 撬动乡村振兴
创新的逻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李兴旺画作欣赏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