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22-05-30 01:39孙冬梅
新西部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之间的联系正日益密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共同的挑战与利益的纷争。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暴露出长期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同时也对如何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机遇和思路。后疫情时代,时有起伏的疫情也将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疫情是新形势下的“战争”,是对全人类的一次“大考”。后疫情时代,应思考世界有关国家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以全球疫情作为切入点,梳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依据与可能性,分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机遇与现实困境,探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方向。

理论与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1、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从自然演进而来,人是自然的產物。相应的,自然界也先于人类社会产生。人类来于自然、用于自然,反之也影响、改造着自然。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1]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不具有针对性,它不是以单个人或某个民族为对象。极少数人类所种下的恶果,最终要以全人类的伤亡为代价。艾滋病、埃博拉、非典以及这次的新冠病毒已被证实或有可能来源于自然界中的野生动物,但野生动物并非罪魁祸首,造成这一切的根源,一方面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导致对大自然无节制地开采和利用;另一方面则是科学技术虽然带来先进的生产力,但人类对其产生的消极后果却缺乏强有力的控制手段。人与自然不应当更不是对立的,通过本次疫情,人类也应当反思,如何通过实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世界历史理论

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2]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是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世界上的各个民族是如何在资本的推动下由孤立走向整体的过程。人类历史从氏族、部落开始,经由地域史、民族史向人类史、世界史转化,就是这一规律的表现。世界历史发展至此,全球化进程进一步佐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预见性和真理性。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得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极大缩小,人类的交往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广泛与深入。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便是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抵制全球化并不是灵丹妙药,正视全球化的利弊,正确认识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加强国际合作才是治本之策。

(二)友谊交好的历史共识

纵观世界历史,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和前提,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从海外殖民与财富掠夺开始的。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商品、资本输送到世界各地,是以亚非拉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为基础的。二战后,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亚非拉地区,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众多民族国家的相继独立中土崩瓦解。由于共同拥有被殖民侵略的悲惨历史遭遇,对战争和苦难有着刻苦铭心的记忆,我国与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对合作共赢、守望相助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中国向世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传承和实践,也是出于中华民族百年的历史苦难与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共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一些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水平不高、医疗条件较差无力招架病毒的侵袭,我国感同身受,竭尽全力予以援助,得到受援助国家的感谢与赞同。

(三)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迫切需要

20世纪末,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长达四十四年剑拔弩张的冷战就此落下帷幕。随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当前,世界正在经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与复杂的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各国之间的角逐更加激烈。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处于新一轮转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国际局势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上日程的步伐加快。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国际社会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国家借助疫情打压他国,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污名化。此次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长期以来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凸显加强与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否克服疫情危机不仅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能在危机中挺过来的国家也能够获得他国比较优势。在疫情防控的中国战场,中国采取了最严格、最有效的防控措施,得到国际社会的赞同和支持,引领以疫情防控为主题的全球治理。

挑战与冲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困境

(一)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

现代民族国家制定内政外交政策所要考虑的首要的、核心的因素就是国家利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就判断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帝国主义的发展阶段,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直至今日,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家统治阶级对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是造成国家之间利益争夺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欧洲经济发展缓慢,各国政府在处理难民问题、恐怖袭击等危机时表现出力不从心,导致民粹主义和排外势力抬头,极右党派在西欧和北欧逐渐崛起。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共和党人特朗普打出“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和“让美国再度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号,引发选民对于“旧美国”的怀念和基督教传统价值观回归的渴望,获得中西部中老年白人群体的选票。全球化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分化加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使得左翼民粹势力获得未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群体的支持;而全球化伴随而来的移民、非主流文化等引发的民族矛盾和种族矛盾,无疑增加了整个世界的不确定性和分离趋向,其所表现出的保护本国利益的排外倾向、反全球化的主张,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的阻碍。在疫情蔓延之时,美国政府对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家进行打压,妄图利用疫情对相关国家施加压力,以实现自己的霸权目的,导致这些国家出现动荡混乱的局面。

(二)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斗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3]只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共存于世界,意识形态的斗争就绝对会不休不止,这是由二者的社会制度与阶级属性等方面的本质不同所决定的。从新中国成立直至现在,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从未停止,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各国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不同的思想意识、政治理念、价值观念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同时,伴随着更加频繁的斗争与交锋,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分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网络社交媒体扰乱他国社会秩序,干涉他国内政外交,通过歪曲历史事实,散播虚假言论,煽动民众上街游行,先后在突尼斯、埃及、乌克兰等国家发动“颜色革命”,引发当地社会动荡。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未抛弃冷战思维,把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和挑战西方制度模式和价值观的洪水猛兽。在与中国进行多方面合作与交流的同时,仍未放弃并加紧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网络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魚龙混杂的自媒体为境外敌对势力提供便捷渠道。西方国家有针对性地围绕“疫情”大做文章,通过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制造负面舆情,很大程度上威胁到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三)文明存在差异和偏见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文明自然而然也会有所差异。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夺得发展先机,一度成为世界的主导者,其所推行的政治制度、思维方式等成为先进的代名词,从而也就成为进行殖民扩张的借口和工具。冷战结束后,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创建“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是引发国际间冲突最主要的因素、文化的差异必然导致文明之间的冲突。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标榜以“正义、自由、民主、人权”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充当“救世主”的角色,以自身所代表的“文明”对抗所谓的“野蛮”,并将此作为正当理由侵犯别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事实上,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4]在这次疫情中,相同的抗疫措施因国别而招致不同的声音,足以见西方国家的偏见和“双重标准”。“普世价值”并非普适,它仍然是以西方历史文化作为基础、以西方传统价值观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反思与超越:后疫情时代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探寻

(一)寻求共赢,以携手应对超越利益冲突

进入新世纪,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突显,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重叠交织,亟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与携手应对。而有些国家却以自我为中心,凭借商人式的思维,为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而抛弃责任与信誉,树立极为不负责任的反面典型。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在全球化发展产生“副作用”时,更不应当逃避与推卸自身责任。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利益需求和道路选择,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的,而解决此问题的惟一办法便是寻求彼此之间的利益交汇点,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国际社会才能战胜疫情。[5]回顾人类历史,曾经发生过的历次疫病都与当时人类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其他原因缺乏合作而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全球化发展至此,面对疫情等诸如此类的公共危机,所有国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后疫情时代,抗击疫情早已不是一国之事,需要世界各国的普遍参与。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我国始终给予他国以人道援助,向需要帮助的国家捐助医疗物资、派出中国的专家组和医疗队、分享经验以及捐献疫苗等,以自身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抗击全球疫情贡献中国力量。

(二)掷地有声,以中国故事超越话语霸权

国际话语权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社会发展事务和国家事务等发表意见的权利,而这些事务是与国际环境密切相连的,并体现了知情、表达和参与权利的综合运用。[6]自中国正式加入WTO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与敌意从未停止。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上“说话”的分量有所加重。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被首次提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际场合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引发国际社会的热议,获得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然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占据国际舆论高地,对中国进行抹黑和诋毁,以至于我国在国际舆论中经常处于被动位置,与我国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亟待塑造。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丹麦媒体刊载辱华漫画拒不道歉,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频繁“污名化”中国,将“新冠肺炎”称之为“中国病毒”,把新冠疫情的全部责任推卸给我国。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以及我国自身相对羸弱的国际话语权,主观上抹杀着中国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的贡献和牺牲,严重制约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对外传播。尽管国际社会不乏有明理之士为我国据理力争,但西方媒体长期以来的歪曲事实以及选择性报道,使得国外人民对中国缺乏正确了解、存在偏见。对此,对外宣传工作必须要坚定立场、表明态度;创建自己的传播平台、完善话语体系;提高国际舆论引导能力,坚决捍卫国家和人民利益。

(三)从容不迫,以交流互鉴超越傲慢偏见

全球化时代,我们习惯将地球称之为“地球村”。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在市场、资源、科技、文化方面日益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命运共同体。而作为命运共同体,人类社会在搭乘全球化的“快车”高速发展的同时,同样面临一致的问题,就要承担相应的共同义务与责任。当下,尽管物质层面的共同体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精神层面上共同体并没有普遍确立。对于我国,由于近代时期被殖民侵略的境遇,使得中华民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抬不起头”;建国之后,由于受到地缘、文化、思维的不同以及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影响,中国人对外部世界始终缺乏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外部世界进行广泛交流合作,双方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就当前来看,就交往的群体、层面、内容方面,中国对于世界和世界对于中国的了解始终是不够也是不准确的,例如,部分国人仍然存在“崇洋媚外”的观念以及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公民抱有歧视;新冠疫情下曾在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谬论“黄祸论”沉渣泛起。须知,命运共同体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要明确其性质与定位。因此,必须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并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一方面,要让中国人民准确把握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要客观全面了解世界发展大势,做到不偏不倚、不卑不亢。

总之,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来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团结一心的凝聚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始终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充满信心并坚持不懈地付诸行动。鉴于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有利于维护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和发展诉求的方案。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斗争任重道远,但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国际社会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付出实际行动,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0-361.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541.

[3]朱继东.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J].人民论坛,2019(36):117-119.

[4]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17-01-20(002).

[5]习近平.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武器[J].实践(思想理论版),2020(05):4-13.

[6]梁凯音.论国际话语权与中国拓展国际话语权的新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3).

作者简介

孙冬梅 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

猜你喜欢
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命运秀
全球化陷阱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