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促进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思维发展

2022-05-30 09:11刘向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轮驱动阅读思维联想

刘向阳

【摘要】低年段是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为防止学生的阅读思维固化,可以将“联想”“提问”这两个思维工具作为推动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双轮”。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联想开花、联想接龙、主动联想”三种具体的联想方法和“引导学生说出疑问、训练学生主动提问”两类具体提问策略,以促进低年级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联想,提问,阅读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低、识字量不够,同时教师对阅读教学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缺乏思考,影响了学生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

笔者从联想与提问两个角度,探索促进低年级学生阅读思维发展的路径。

一、联想——阅读思考的“原料仓”

联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加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无意识地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联想,如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做一些联想训练,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

1. 联想开花,拓展阅读的广度

“联想开花”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学生感兴趣或者特定的“点”进行发散性的联想。这个“点”犹如花朵的“花蕊”,发散开来的想法犹如“花瓣”向四周展开,拓展阅读的广度。

如读到“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树和喜鹊》)这个句子时,教师就可以提问:“同学们,说到孤单你想到了什么?”围绕“孤单”这个点,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这些不同的想法放到一起,进行简单的评价或者对比,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孤单”词义的理解,还能引导学生把“孤单的感受”链接到更多的语境中,拓展了阅读的广度。

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进行“联想开花”的训练。比如,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与这篇文章“同质”的其他文章。

2. 联想接龙,挖掘阅读的深度

“联想接龙”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围绕学生感兴趣或者特定的“点”激发其联想,然后由激发出的联想继续产生下一个联想,以此推动阅读向深度展开。以一年级下册《彩虹》为例: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麗的桥。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彩虹》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第二、三、四自然段中的每一处情景,都很好地体现了“联想接龙”的思维特点。比如,第二自然段,看到彩虹——想到桥——想到爸爸——想到拿爸爸的水壶浇水——想到不用挑水浇田了——想到爸爸高兴的样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接龙的训练,如看到彩虹——想到桥——想到奶奶、爷爷、老师、清洁工人,等等。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明白要关爱家人,还能帮助其感知文本的构思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为其阅读思考提供支架。

“联想开花”和“联想接龙”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孤立发生的,二者共同使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

3. 主动联想,形成阅读的图式

低年级学生在阅读中的联想,更多是无意识的。当“联想”训练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质变,学生逐步建构起阅读的图式,形成阅读的习惯。当学生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在阅读的过程中“停下来”进行联想的时候,就是习得了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就得以发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联想”植入内容,感知“情感、规律、形式”,等等。低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知”,是形成阅读策略“概念”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这些都将成为阅读思考的重要原料,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二、提问——阅读思考的“加速器”

阅读教学中,学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引导学生说出“疑问”

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再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分类梳理,让学生对自己的提问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有效方法。笔者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学生的提问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方面的问题: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会怎样的问题,以及怎么办的问题。下面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色》一文为例来说明。

《夜色》是一首叙事性的儿童诗。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出了“我”原本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在爸爸的帮助下,战胜了对黑夜的恐惧,学会了欣赏夜色。这首诗告诉我们: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便能够收获美好。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胆小”是什么意思,“偏要”是什么意思。

对概念的理解,是低年级学生阅读的难点。如果就概念解释概念,就是一种指认储存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的阅读浮于表面。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表明其在这个“点”上有探究欲,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去探究一番,阅读就有了思考,有了深度。比如,理解“胆小”,教师可以先和孩子交流:胆是人体的一个器官,就像心脏、肺、胃等器官一样。如果学生有相关经验,读过有关人体器官的绘本,可让学生交流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进而引申出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

(2)为什么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会胆小呢?”“为什么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爸爸为什么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很黑很黑的夜晚,为什么还会看见小鸟怎样睡觉呢?”

凡事问个“为什么”,这是一种探究思维,体现的是追根溯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样学生会逐渐形成一种多元思维方式,不再仅仅是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阅读也就走向了深入。

(3)会怎样的问题。比如,“心乱跳,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有学生说:“心里会想,外面有鬼。”有“鬼”会怎样呢?“我们就会被抓走!我们就会被吃掉!”也就是说,那么黑,出去会有“危险”,真正让人害怕的是会有危险。夜里,因为看不清楚外面的事物,所以人就会感觉害怕,而真正让人害怕的不是“黑”,也不是“鬼”,而是害怕自己会有危险!沿着这样的提问,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理解加深,阅读能力不断提升。如果学生仅凭自己的感觉,这就是猜测;如果结合生活的经验,这就是推测;如果能够再结合文本的内容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这就是预测。

(4)怎么办的问题。比如,“我的胆子也很小很小,我也想变得勇敢,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种指向问题解决策略的思维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让阅读为自己所用,把阅读内容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比,发现异同;从阅读中发现问题,获得解决现实层面问题的办法,这是阅读思考的关键。

2. 训练学生主动提问

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发现,越到高年级,学生越没有问题可提,越是成绩落后的孩子,越不会提问题。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和习惯。根据布卢姆对认知过程的分类,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梳理出7 种提问方法(见表1)。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低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利用联想、提问“双轮驱动”,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入发展,实现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轮驱动阅读思维联想
提振实体经济的“双轮驱动”
怎样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怎样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人类文明的底色:科技与人文“双轮驱动”
坚持倒逼降成本和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走出脱困前行的新路径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采取“三级训练”发展学生阅读思维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
打开阅读之门体验快乐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