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及实践应用

2022-05-30 10:48王新建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王新建

摘 要:与小学、初中数学不同,高中数学更多的是强调对各方面数学能力的综合培养。高中教师常常在高考的压力下,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只会做题答题,而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根据新课标对高中数学的要求,它所强调的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综合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课堂的固有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加强他们的数学运算。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掌握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途径;实践应用

传统应试教育对高中各门学科的教师影响深远,学生需要在高中三年里,学会各类知识,掌握各种考试技巧,以便在高考中胸有成竹地面对各种难题,取得理想成绩。这使得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他们认为,在这短短三年中,学生更有必要的是掌握各种答题技巧、答题套路,让其在高考中尽可能地获得分数。然而,现实是不论对高中数学还是其他学科来说,教师一味地注重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机械重复地训练各种答题套路,必然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三年的教育中,主张的是核心素养和考试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培养思维能力等,还要帮助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尽可能地多得分。新时期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往的教育虽然也提到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但并没有过多重视,而在现如今的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愈发受到关注。

高中数学教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高中数学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法,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由以前的一味地提高成绩更改为成绩与核心素养同时并重。高中数学教师要基于提高培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开展有趣、生动、充满知识的学习新模式,坚持成绩与核心素养同时并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与水平。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及实践应用的意义

核心素养和学习能力相辅相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实就是在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做铺垫、打基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这一时期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纸上谈兵”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真正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语数英这三门学科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大学都会一直学习,数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提高核心素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传统教育中,教师过多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对各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能力,以及在考试中尽可能地多得分,但这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明白,学生只有自己真正感兴趣去学习,才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最大肯定。

提高高中生数学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生活中以更好的姿态面对各种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背景的改变,要求现在的学生必须具备更多的技能,对高中生的要求也日益增多,而在高中数学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面对这种改变趋势下的一种重要措施。数学这门学科贯穿人生各个阶段,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所具备的逻辑性非常强,数学作为学生学习中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对学生的立体思维构建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和发展[1]。

虽然新课标的改革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调动起来,但现实情况是教师需要让學生在高中短短三年之内尽可能多地掌握各类知识,以期在高考中获得一个好成绩。

目前,大部分高中教师的考核主要偏向于教授知识水平的高低,以及学生学习成绩高低来评判,这促使大部分的高中教师并不十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而是倾向于利用“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使用固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其形成思维定式,难以跳脱固有思维,利用各种类型的数学知识进行新方法层面的思考和解题。

开展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各类知识,真正地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把数学思维运用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掌握数学这门学科。与此同时,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也能够提升专业能力,比如: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才能使得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准确有效?如何让学生能够化学习的被动变为主动?这些问题都是高中教师所亟待解决的,而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方案,可以使得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或者有所解决,这是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养成路径探究以及实践应用的策略

(一)引入科技元素,优化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化元素,通过一些视频和一些科技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打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隔阂,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快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教学课堂效率,能够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师对学生一些答题技巧、课外知识的传授。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各门学科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引入信息化技术,既有助于减轻自己的教学负担,也可以使学生与时代接轨,优化课程配置,创新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感受到科技发展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展现过程中深入了解数学的魅力,从而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教学知识点。

尤其是教师在讲授一些复杂、较为难理解的知识点时,引入科技元素,优化课堂教学,未尝不是一种好办法。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多样,里面有着各种创意和各种文化的碰撞,数学知识的储备也是层出不穷,蕴含丰富。利用多媒体进行晦涩难懂概念的教授时,除了可以利用一些应用软件模型的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到相关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其中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和科技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实践中,有机地把数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2]。

(二)问题驱动教学,引领学生思考

教师在上课前应先针对数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设计教案,然后在课堂开始时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能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相关知识,在之后的课堂教学解答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驱动教学恰能够展现这一点。教师向学生抛出一些蕴含有数学知识点的具有可思索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寻找各种知识点,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如此,通过教师的教学问题提问,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教学课堂所需完成的目标。同时,教师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进问题,一步步地靠近数学本质,一步步地解决数学难题,这有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全貌,深刻了解数学本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意念,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寻找崭新的知识点和创意,解决相应的难题。也可以从一个问题散开来,形成一个个核心分散点的模式,使得学生在解决一个巨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将问题进行拆分,再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发挥自己的主体优势,进行高效学习。

在课堂上,高中数学教师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就放出问题,每一个高中学生解答每个问题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想法和教育目标,高中教师所传授的教学问题都是教师综合生活实际与各类数学知识点原理,高中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过程中,逐渐引出他们自己的想象能力,帮助他们进一步构建模型或熟练运用这类知识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力。采用提问题的方法开始高中课堂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较为明智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驱动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向向积极方向发展。

(三)注重日常训练,提高实践能力

不论是在高中的哪个阶段,高中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教学都应当注重日常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防止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纸上谈兵”“空口说白话”,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难以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进步,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学生的日常训练,既要有利于其对高中三年之中学习知识的准确把握,又要能够对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挑选针对性强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日常练习,让其在掌握和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又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能力等各方面的提升,为之后的生活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三年学生所需要學到的数学知识是大量且抽象的,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授以外,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可以通过在日常的作业练习之中进行掌握。日常的作业训练虽然是促进学生更快掌握课堂教学内容的途径之一,但是过多的、大量的、没有针对性的重复训练,对学生有害无益。教师需要在各类知识的题库中,精心筛选出一部分经典题目,使学生通过做经典例题,从而掌握一系列的答题技巧。同时,教师需要平衡学生的课业任务和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联系,在确定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量的基础之上,给学生布置适量、适当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

在高中三年中,属于数学的教学时光总是短暂的,时光飞快流逝,但是学生课业压力却一年比一年增重。因此,高中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明确了解教学目标,有选择性地筛选习题,使得高中生的习题练习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得各类知识点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掌握和巩固。不仅如此,教师在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习题筛选之后,既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抛除大量烦冗的重复性的习题集,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可以使得学生的空闲学习时间增加,可以在剩余的时间中学习一些新知识或课外拓展点,使学生能够在高考数学之中获得更多的竞争能力。而通过对高中生的日常训练,也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答题强度,而不会让高中生在高中数学的高考答题过程中放弃坚持,从而减少自己可获得的高考分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离不开自身思维的思考,同样,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这一必要过程。一个蕴含数学知识点的问题的有效解开,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的运算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学生对练习习题的筛选和把握,可以让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不知不觉强化自身对高中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意识。引导学生从了解数学知识点转变为掌握乃至精通数学知识点在实践中的应用[4]。

结束语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坚持学生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并重,改变传统的、固有的教育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良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同时也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积极主动,有效减少因为学生被动学习而导致的对教学内容的不充分掌握。与此同时,高中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积极与时代相接轨,可以通过引入科技元素,优化课堂配置来提高学生对教学课堂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设计问题,进行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对生活现象及各类知识点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高中教师可以通过精选习题训练,使得学生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并且能够在生活中有效运用,提高其自身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星.优化课堂解题指导深入挖掘学生核心素养:从求解条件型最值问题的基本思想与方法说起[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6):24-25.

[2]蒋澍.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报告(2016-2020年):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1):22-28.

[3]邵贵明,胡典顺,柳福祥.论数学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对数”教学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20,29(6):46-50.

[4]钟时泉.多角度观察多维度思考多手段处理:一道多元函数最值问题的求解[J].中学数学研究,2021(10):15-17.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