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的逆向激励效应测度及其对我国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启示

2022-05-30 10:48刘思峰
科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菲尔科技人才称号

摘 要:运用负灰色相似关联度模型测算了菲尔兹奖的逆向激励效应。参照菲尔兹奖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现行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进行分析。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评价“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原则和让院士等人才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的重要思想,提出了通过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将广大科技人员引入人人研究真问题、争创真价值、追求真贡献之正确轨道的思考和建议。

关 键 词:菲尔兹奖;逆向激励效应;负灰色关联度;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DOI:10.16315/j.stm.2022.04.009

中图分类号: F 204,N 941.5 文献标志码: A

The measurement of reverse incentive effect of Fields Medal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reform of talent incentive mechanism in China

LIU Si-feng

(Grey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nd Astronautics,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The reverse incentive effect of the Fields Medal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negative similitude grey relational degree model. Referring 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ields Medal, the current incentiv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hina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innovation value, ability and contribution oriented” put forward by General secretary Jinping Xi and the important idea of “returning the honorary and academic nature” of the titles of academicians and other talents, the 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of fundamentally eliminating the impetuous mentality of being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quick profits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introducing the vast numb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nto the correct track of everyone studying real problems, striving for real values and pursuing real contribu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Fields Medal; reverse incentive effect; negative grey relational degre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ncentive mechanism

榮誉激励被认为是终极的激励手段。国家、上级机关或第三方机构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或组织,以一定的形式或名义予以标定,进行表彰、奖励,其作用一是鼓励荣誉获得者发扬成绩、不断进取;二是产生强大的社会感召力,激发其他个人或组织比、学、赶、超,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荣誉激励制度的设立源远流长。我国上古时期建立的爵位制度和古希腊的城邦荣誉制度,在激励成员服务部落、城邦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并颁布实施。国家荣誉称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荣誉,授予在经济、社会、国防、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享有崇高声誉的杰出人士。2019年9月17日,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8月11日,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本文将结合菲尔兹奖的逆向激励效应测度,提出我国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建议。

1 菲尔兹奖

1932年,根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John Charles Fields)生前提议,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数学家大会决定设立以其姓氏命名的国际性数学奖—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每四年颁发一次,在由国际数学联合会主办的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举行颁奖仪式,每次授予2~4名有卓越贡献的年轻数学家。获奖者将得到1.5万加拿大元奖金和一枚金质奖章。按照评奖规则,菲尔兹奖只授予评奖年元月1日未满40岁的数学家。 自1936年首次颁发至今,世界上共有64位数学家获得菲尔兹奖。

菲尔兹奖(Fields Medal)是国际公认的数学领域最高学术奖,全世界的数学家均以能够获得菲尔兹奖为荣。因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未设置数学奖项,菲尔兹奖也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作为一项声誉卓著的世界大奖,菲尔兹奖对吸引大批有天赋的青年学者投身数学研究,破解世界数学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菲尔兹奖只授予年龄在40岁以下的数学家,有人认为,这一年龄限制导致其公平性缺陷,因为有为数众多的数学家,他们做出了比获奖者更大的贡献,仅因为年龄原因不能获奖。

2 菲尔兹奖的逆向激励效应测度

对于那些获得菲尔兹奖的学者,获奖对他们的研究工作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呢?

2015年,美国诺特丹大学的乔治·鲍尔斯(George·Borjas)和科克·多朗(Kirk·Doran)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收集了当时全部56位菲尔兹奖得主(medalists)与对照组(contenders)86位数学家从学术生涯开始到60岁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等相关数据,据以分析菲尔兹奖对获奖者研究产出的影响[1]。

对照组的86位数学家均为另外一些数学大奖的获得者。其中包括阿贝尔奖、沃尔夫奖和美国数学会颁发的科尔代数奖、博谢分析奖、维布伦几何奖和萨勒姆傅里叶级数奖。菲尔兹奖得主多数都是首先获得上述奖励,然后获得了菲尔兹奖。因此,可以说,对照组的86位数学家都是有实力参与菲尔兹奖角逐而最终未能获得菲尔兹奖的学者。

将菲尔兹奖获得者和对照组年均发表论文数序列划分为获奖前16年和获奖后20年2个部分,分别记为XM、XC;YM、YC, 求出XM、XC;YM、YC的3期中心移动平均平滑序列,计算积分[2]:

这一结果清晰地揭示了研究者在年富力强之际获得菲尔兹奖对其研究产出具有显著的逆向激励效应。

文献[1]还同时收集、分析了能够反映两组学者研究“质量”的相关数据。他们发现从论文被引数等数据看,菲尔兹奖获得者获奖后研究工作的质量也明显降低。

菲尔兹奖让获奖者赢得了社会声誉和尊重,同时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许多学术机构纷纷以高薪延揽、礼聘菲尔兹奖得主,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一些人在获奖后开始“陶醉追捧”“游戏人生”,放弃了之前的学术追求。这也许是逆向激励效应产生的原因。

3 我国现行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为鼓励创新,加快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党和政府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科技人才奖励项目。这些项目对激励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大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毋庸讳言,我国现行的科技人才评价、激励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王帆[4]、高志等[5]研究表明某些人才称号也存在逆向激励效应。某些重要的人才“帽子”,由于附加奖金或经费资助,且限额严格,导致竞争激烈,入选难度较大,被有关管理部门特别看重,被列为学术机构评价中的“重要砝码”,成为一些表格中的“标志性指标”。导致拥有某些“帽子”的人才被各单位“天价”争抢,少部分“帽子”人才频繁“跳槽”的乱象。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推动了“破五唯”的系列改革。紧接着,教育部、科技部也发布相关文件,推动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事实上,改革科技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心态,首先要解决评什么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公平性。分析世界上公认度较高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评审不难发现,科技评价主要还是要看贡献、看价值。一是看学术价值,主要评成果的影响力:二是看实际价值,主要评价成果对推动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贡献。之前一些面向中青年学者的评价,因为来不及等待其成果产生实际价值,又难以找到真正的“小同行”对其研究进行仔细判断,转而看成果是否发表在权威刊物上。虽然不无道理,但久而久之,却将人们引向忽视贡献、忽视价值的“唯论文”之路[6-7]。

4 关于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思考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在人才评价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并提出要让院士等人才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特提出以下建议:

1)“回归荣誉性、学术性”后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名,不再设年龄界限,避免某些“大器晚成”的学者和价值呈现滞后期较长的“睡美人”成果得不到认可的缺憾。对于年龄超过80岁,因重大学术、技术贡献而被提名的人选,可以提名授予荣誉性的资深院士称号。

对于荣获“共和国勋章”和“人民科学家”称号,或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科技工作者,可由相关学部提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主席团决定,直接授予院士称号。

院士称号授予可以突破诺贝尔奖只颁发给在世人士的局限,参照建党百年表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院士称号授予近5年内去世的人员。

2)设立“国家创新发展奖”。此奖作为仅次于院士称号的国家级荣誉,建议每2年评选一次,每次评出300人左右。目前实施的“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創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项目”等人才称号并入“国家创新发展奖”。

“国家创新发展奖”提名不设年龄界限,每一位对国家创新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都有被提名参与遴选的机会。

3)大幅度增加“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优秀青年基金”等面向青年学者的人才计划项目数量。鼓励各地区、各部门规范设立人才奖励项目,吸引大批具有创造潜能的青年人才投身创新活动,走上追求卓越的道路。

科技人才遴选评价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原则。

5 结 语

本文基于文献[1]中关于菲尔兹奖获得者和对照组的研究产出数据,运用负灰色相似关联度模型测算了获得菲尔兹奖对获奖者研究产出的逆向激励效应。对照菲尔兹奖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现行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院士等人才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对科技人才激励机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只有遵循“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将广大科技人员引入人人研究真问题、争创真价值、追求真贡献的正确轨道。

参考文献:

[1] BORJAS  G J,KIRK B D.Prizes and productivity: How winning the Fields Medal affects scientific output[J].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2015,50(3):728.

[2] 刘思峰.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9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1:1.

LIU S F.Grey system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9th Edi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21:1.

[3] LIU S F.Negative grey relational model and measurement of the reverse incentive effect of Fields Medal[J].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2022,12(4):2.

[4] 王帆.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晋升与学术绩效间的关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8,16(5):76.

WANG F.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motion of distinguished professors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J].Fudan Education Forum,2018,16(5):76.

[5] 高志,王一诺,陈兰杰.科学家学术荣誉获得与其学术影响力关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OL].情报杂志:1-7[2022-05-29].

GAO Z,WANG Y N,CHEN L J.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tists academic honor and their academic influence[J/OL].Journal of information:1-7[2022-05-29]

[6] LIU S F,LI Q,YANG Y J.A novel synthetic index of two count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for researcher evaluation[J].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2020,10(2):85.

[7] LIU S F,YANG Y J.Do not try to evaluate research results in a hurry[J].Grey Systems-Theory and Application,2019,9(1):2.

[编辑:厉艳飞]

收稿日期: 2022-05-21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长期项目(YQR20024);欧盟居里夫人国际人才计划项目(629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71111);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引智基地项目(G2021181014L)

作者简介: 刘思峰(1955—),男,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菲尔科技人才称号
最终,菲尔兹奖二次花落女得主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军人称号
康菲尔科技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获得全球最小称号4K投影机 Acer VL7860
吴彦祖:实力比男神称号更重要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