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所有权如何影响家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

2022-05-30 04:30杨舟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两权分离家族企业上市公司

杨舟

摘要:随着民营企业的崛起,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主要力量,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选取A股上市家族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家族所有权影响家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家族股权、管理权与企业慈善捐赠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可正向调节家族所有权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家族企业及董事长的特征也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存在显著的关系。

关键词: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家族所有权;两权分离;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2)03-0054-10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民营企业慈善行为的家族慈善动机进行了分析,证明家族慈善动机会有力地促进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不同民营企业的家族化水平是不相同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同民营企业的家族所有权各不一样。家族所有权是家族主导民营企业战略决策的权威来源和主要动力,家族所有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族占有企业的股权,二是家族掌握企业的管理权。因此,家族所有权对民营企业慈善行为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过往的文献关于家族所有权对民营企业慈善行为影响机理的研究较少,少量的研究结论也是不一致的。为此,本文将重点研究家族所有权与民营企业慈善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相关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文献中已有少量的关于家族所有权与企业慈善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Atkinson和Galaskiewicz[1]基于代理理论研究了股权比例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认为家族拥有的股权比例越高,企业捐赠越少,但实证研究结果没有得到支持。Cruz[2]的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国内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家族股权比例与企业慈善捐赠存在正相关关系[3-4]。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这可能与我国民营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同西方家族企业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有关。西方的家族企业往往股份很分散,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而我国的民营家族企业则往往是股权与管理权高度集中于一个家族手中,家族通过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董事或其他高级管理职务而主导着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一)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对家族企业的研究通常依赖社会情感财富理论视角来预测家族控制和非家族控制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实践差异[5]。根据Gmez-Mejía等[6]的观点,社会情感财富是家族通过其所有者、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身份从家族企业中获取的非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通过行使权利、满足归属、情感和亲情需求、长期维持家族价值、维持家族控制權、维持家族的社会资本、实现以血脉为基础的家庭责任、以利他的方式对待家人。社会情感财富的维护与家族对公司的控制紧密相连,一旦企业脱离家族的控制,就会影响到家族内部的社会情感财富,比如亲情的淡化、地位的下降、家族期望的不能满足等。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时依赖的主要参照点是家族委托人在社会情感财富保护方面的驱动力量[7]。朱沆等[8]认为,家族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对社会情感财富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家族对企业所有权控制程度的大小,即家族占有的股权比例和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大小。当家族占有的股权比例越大,或者是通过金字塔形集团组织结构所取得的控制权越大,家族越有保持社会情感财富的动机。为了获得或积累家族情感财富,家族所有者愿意从事不受经济逻辑驱动的行为[9],即追逐非经济目标,如进行慈善捐赠,通过慈善捐赠可以提高家族的声誉,增加家族成员对企业的认同。Chua等[10]认为,如果家族企业的策略决定只使得家庭成员从中获益,非家族成员管理者就会拒绝执行,尤其是在战略决定会削弱公司利润,并影响到非家族成员管理者的业绩时,这些管理者会拒绝执行。这时,如果家族成员是公司的董事长,有一些家族成员进入企业董事会担任董事,就容易实现所有者利益和管理者利益的一致,进而可促进企业的慈善行为等非经济目标的实现,且家族成员担任企业高级管理职位越多,这些非经济利益的目标越容易实现。

(二)战略性慈善理论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迈克尔·波特等人利用竞争优势理论对公司的慈善活动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慈善理论。该理论认为,慈善事业是一项能兼顾社会与经济利益的开支,公司的慈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策略。其中,“战略”是指根据公司的产品市场进行的有计划的、有模式的慈善活动[11]。企业慈善行为具有战略性等特点。其中,战略性是指该慈善行为可以是依据企业自身产品市场定位的一种有计划、有模式的慈善活动,比如通过慈善捐赠来提高企业的市场声誉、品牌影响力,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和忠诚度。也就是说,战略性慈善会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过去的一些研究也指出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慈善相关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和更好社会声誉[12]。因此,对于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来说,家族的股权比例越高,或者是通过金字塔形集团组织结构所取得的控制权越大,家族的经济利益就越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一致,这时家族就越有动机去通过慈善捐赠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这时,如果家族成员是公司的董事长,有一些家族成员进入企业董事会担任董事,就更容易推动战略性慈善捐赠的实施。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根据弗里曼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企业存在一系列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股东、债权人、消费者、生产员工和供应商、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居民和媒体等。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对企业利益的诉求。另外,这些利益相关者会通过资源的供给来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13],如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良好经济和制度环境,消费者为企业提供名誉支持,供应商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等。钟宏武[14]和Godfrey[15]认为企业积极投入慈善事业可促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维持良好的关系。因此,对于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来说,家族的股权比例越高,或者是通过金字塔形集团组织结构所取得的控制权越大,家族的经济利益就越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相一致,这时家族就越有动机通过慈善捐赠去履行社会责任,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对企业利益的诉求,从而争取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资源的支持,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时,如果家族成员是公司的董事长,有更多的家族成员进入企业董事会担任董事或其他高管,这种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慈善捐赠就更容易落实。

由此我们得到如下假设:

假设1:家族股权控制程度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1a:家族股权比例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1b: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家族管理权控制程度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a:董事长的家族关联(是否为家族成员)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假设2b: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的比例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四)股权制衡度的中介作用

在民营企业里,家族所有权包括家族股权与家族管理权,它们是家族控制民营企业的主要手段。在探讨家族所有权影响时,还要考虑多个股东制衡结构的影响,因为大量的民营企业都是由多个股东共同拥有公司的所有权。股权制衡度作为企业股权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体现的是非控股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程度[16]。股权制衡度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成效和企业战略的选择,研究表明,企业的治理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因为“一股独大”的情况在家族企业中较为常见[17],股权制衡可以有效减少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害,使得大股东的决策向有益于企业长期目标的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研究论证了股权制衡度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公司股权制衡会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国外研究表明大股东会为了自身的權益而减少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股权制衡可以遏制这一现象的产生,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国内学者史敏超[18]、张彦明[19]分别利用上市公司截面和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论证了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正相关的。一般情况下,股权制衡度能够削弱大股东对公司利益的侵害,但是,如果企业的控股股东,即家族企业所有者的行为对公司长远发展有积极作用,比如为了提升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而选择进行慈善捐赠,此时股权制衡度会支持家族大股东的战略选择。由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3:股权制衡度会调节家族所有权控制程度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正向关系。具体而言,股权制衡度高的家族企业会比股权制衡度低的家族企业在家族所有权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更强。

假设3a:股权制衡度会调节家族股权控制程度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正向关系。

假设3b:股权制衡度会调节家族管理权控制程度对家族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正向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在进行实证研究前,首先要对“家族企业”的含义进行界定,学界普遍认为家族涉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是家族企业最为显著的特征。根据Chua[20]的经验设定,家族企业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标准:(1)企业实控人为某个单一家族的自然人,或者多个自然人;(2)家族中至少有两人为企业的股东,或者进入企业董事会、高管层担任相应的职务。

基于以上对家族企业的设定,本文进行有慈善捐赠行为的上市家族企业数据的收集。主要通过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中家族企业研究数据库(CFFD)的相关信息,结合国泰安(CSMAR)数据库和万得(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财务年报、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慈善捐赠项目数据,以及东方财富网等财经网站来收集数据。本文以2010—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家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共计获得 5 600个样本观测值,样本地域覆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未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弯地区),行业涵盖范围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样本企业做如下筛选:第一,剔除金融类行业上市企业,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编制方式、部分项目与非金融企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故排除该类公司。第二,剔除了ST类上市公司,ST类公司往往连续两年出现亏损或者财务报告出现重大差错、虚假记载等违法违规行为,因此该类公司的指标会出现部分异常值,影响论文的分析结论。第三,剔除主要指标数据连续缺失或异常的上市公司。

(二)变量定义与分析方法

1.变量定义

(1)因变量:慈善捐赠(donation)。参照现有的研究文献,使用企业慈善捐赠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作为慈善捐赠的替代变量,使用相对数可以用于控制公司规模对慈善捐赠金额的影响,因为往往大公司通常能够支持更高水平的慈善捐赠。由于企业的慈善捐赠金额相较于企业的销售收入来说往往占比较小,因此我们将计算出来的比例乘以1 000作为参数。

(2)自变量。家族股权。家族股权比例指的是家族成员持股比例之和。本文结合相关上市公司年报、招股说明书等所披露的相关资料整理家族股权比例相关数据。由于上市家族企业多数是金字塔结构股权控制方式,为了准确表示股权比例,本文参考Liang的测量方法[21],利用家族直接或间接各级持股比例之积计算家族股权比例。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度。两权分离度为控制权比例与所有权比例之间的差值,实证中往往采用SEP=所有权比例/控制权比例,该指标越小代表两权分离度越高,终极控制人即控股股东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就越大。董事长家族关联。该变量用以反映董事长是否为家族成员所担任,如果董事长为家族成员,该变量用1代替,反之为0。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该变量为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席位的人数除以董事会总人数。

(3)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股权制衡度反映上市家族企业中非控股的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程度。具有较高股权制衡程度的公司治理结构较好,其原因在于,具有较强的股权制衡能力,能够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内部和外部股东的权益,从而有利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22]。股权制衡程度指标的衡量,本文利用上市家族企业中第二大股东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的比例来衡量。

(4)控制变量。参考现有研究,本文对其他可能会影响企业慈善捐赠的变量进行控制。企业层面,我们控制的变量包括企业年龄、企业规模,经营绩效、资产负债率;个人层面,我们控制的变量包括董事长年龄、性别、政治身份;其中行业变量及年份变量为虚拟变量,用以控制不同年度和行业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变量的定义及测量见表1。

2.模型设定

针对以上讨论,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检验家族所有权对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

donationit=α+β1Sizeit+β2Eait+β3Levit+β4Roait+β5Pcit+β6Ageit+β7Genderit+β8Zit+IndustryDummy+

YearDummy+ε(1)

donationit=α+β1Sizeit+β2Eait+β3Levit+β4Roait+β5Pcit+β6Ageit+β7Genderit+β8Zit+β9Foit+β10Sepit+

β11Fcit+β12Fsit+IndustryDummy+YearDummy+ε(2)

为了检验股权制衡度对家族股权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作用,建立了如下的回归方程:

donationit=α+β1Sizeit+β2Eait+β3Levit+β4Roait+β5Pcit+β6Ageit+β7Genderit+β8Zit+β9Foit+β10Sepit+

β11Zit×Foit+β12Zit×Sepit+IndustryDummy+YearDummy+ε(3)

为了检验股权制衡度对家族管理权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作用,建立了如下的回归方程:

donationit=α+β1Sizeit+β2Eait+β3Levit+β4Roait+β5Pcit+β6Ageit+β7Genderit+β8Zit+β9Fcit+β10Fsit+

β11Zit×Fcit+β12Zit×Fsit+IndustryDummy+YearDummy+ε(4)

在檢验股权制衡度对民营家族企业股权、管理权与企业慈善捐赠的调节作用时,我们采用调节性逐步回归的方法,主要步骤为:首先引入控制变量、引入解释变量家族股权、家族管理权;其次加入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以及股权、管理权变量与股权制衡度的交互项,检验股权制衡度对家族所有权、管理权控制程度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作用。

为了避免交互项与自变量、调节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James和Brett[23]等提出的方法,本文先对自变量与调节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之后再相乘,具体做法是:对家族企业股权、管理权的四个自变量家族股权比例(Fo)、两权分离度(Sep)、董事长家族关联(Fc),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Fs)与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变量(Z)进行处理,首先将各个变量分别减去各自均值,接着进行相乘,最终产生家族股权、管理权变量与股权制衡度变量的交互项:Fo×Z、Sep×Z、Fc×Z和Fs×Z,接着验证股权制衡度环境对“家族所有权与企业慈善捐赠”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个变量的含义在表1中已列举,除此之外,i代表不同上市家族企业,t代表所处的年份,YearDummy代表年份的虚拟变量,IndustryDummy代表行业的虚拟变量,ε为残差项。

3.模型的分析方法

在检验研究假设时,本文的模型分析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Logit回归方法,当因变量donationit为虚拟变量Bdonationit时,采用Logit回归方法检验影响上市家族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二个阶段,运用Tobit回归分析,考察了家族企业股权结构、管理权控制水平与企业慈善捐赠之间的相关性。在连续变量Donation_Revit中,由于一些上市家族公司的慈善捐款在某些年份是0时,会产生角点解,而根据一般最小二乘法,会导致计算结果的偏差。采用Tobit回归方法可以对实证结果的有效性有所保证。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展示了因变量、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平均值(Mean)、标准差(Sd)、最小值(Min)、中位数(Median)、最大值(Max)、偏度(Skew)和峰度(Kurto)。慈善行为(Bdonation)均值为075,说明大多数企业会进行慈善捐赠活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慈善捐赠意识较强;经过处理后的家族企业慈善捐赠比例(Donation_Rev)均值为052‰,标准差为043。就其他因变量而言,家族股权比例平均为040,标准差为1598,两权分离度平均为086,标准差为021,总体来说,家族企业实际控制权要高于其所有权。董事长家族关联的平均数为079,说明样本中79%的家族企业董事长由家族成员担任,比例较高;董事会中家族成员比例平均为032。从企业层面看,样本企业的平均年龄为1754年,多是20世纪90年代后建立,平均资产负债率为045,平均资产收益率为002;从个人层面上看,董事长政治身份指标的均值为050,表明一半的企业所有者曾经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董事长的平均年龄为54岁,董事长性别指标均值为094,董事长多为男性担任。我国的民营企业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建立,随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多数家族企业一代董事长的年龄正处于两代交接班时期。家族企业的股权制衡度平均为073,能够对大股东的决策行为起到较好的制衡作用。

(二)变量相关性分析

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可以得知解释变量中控制权衡量变量家族股权比例(Fo)和两权分离程度(Sep)对慈善捐赠行为(Bdonation)和慈善捐赠比例(Donation_Rev)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管理权变量中,董事长是否具有家族背景(Fc)对慈善捐赠行为和慈善捐赠比例都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023和0018 8,而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Fs)对企业的捐赠行为和比例都无显著的关系。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Z)对企业的捐赠行为和慈善捐赠比例都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控制变量中,就企业层面来看,企业规模(Size)、企业资产负债率(Lev)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Roa)都对企业慈善捐赠比例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企业年龄则会对企业的慈善捐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就个人层面来看,政治身份和年龄对企业慈善捐赠比例显著正相关。尽管解释变量中家族股权比例(Fo)和董事长家族关联(Fc)、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比例(Fs)之间存在相关性,但是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说明相关性不高,整体来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变量的选取是可行的。

(三)回归分析结果

1.Logit回归结果分析

表4展示了民营企业的所有权、管理权与慈善捐助的关系,从 Logit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在家族企业的层面上,公司规模与慈善捐赠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表明公司的规模愈大,慈善捐助的可能性愈大。企业年龄对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系数为-0.032,p<0.01),较为年轻的家族企业为了维护声誉、增加影响力,更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慈善捐赠;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的慈善捐赠也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关系,系数为0.334,显著性水平为0.05,说明企业当年盈利越多,企业越有冗余资金进行慈善捐赠。就董事长个人层面而言,董事长的政治身份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484,并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当董事长曾经担任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时,企业更可能发生慈善捐赠的行为。除此以外,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系数为0.06。

就模型2而言,加入家族所有权(股权及管理权)的四个变量,以检验家族所有权各个变量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从表4中可以看出,家族股权变量中的两权分离度指标对慈善捐赠行为有负向影响(p<0.01),由于两权分离度的衡量指标为家族股权比例/家族控制权比例,该指标越小,说明两权分离度越大,因此企业的两权分离度对企业慈善捐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族管理权的两个变量(董事长家族身份和家族成员进入董事会的比例)皆与慈善捐赠行为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家族企业中家族管理权控制程度越深,企业越有可能进行慈善捐赠,以实现非经济目标,模型R2为0.132,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根据模型2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家族股权和管理权与慈善捐赠行为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H1a-H1b和假设H2a-H2b基本得到验证。

模型3在家族所有权两个变量基础上加入股权制衡度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家族股权与慈善捐赠行为的关系,Sep×Z交互项系数为-0.164,并在0.1水平上显著,由于本文选用的两权分离度指标越小代表企业两权分离程度越高,说明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家族成员两权分离度与慈善捐赠行为的正向关系。假设3中的假设3a得到验证。

模型4与模型3相似,在代表家族管理权变量的基础上加入股权制衡度调节变量,表4中相关数据表明,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家族管理权中董事长家族身份与慈善捐赠行为的关系。董事长身份(Fc)与股权制衡度(Z)的交互项系数为0.26,并在0.05水平上显著,表明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董事长身份与慈善捐赠行为的正向关系,Fs×Z交互项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综合来看,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家族管理权与慈善捐赠行为的关系。假设3b基本得到验证。

2.Tobit回归分析结果

由于衡量慈善捐赠金额的变量Donation_Rev为0时,会出现角点解,使得回归结果有偏,故本文实证的第二阶段采用 Tobit 方法使回归结果更为有效。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对模型1 回归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就董事长个人层面而言,家族企业中董事长的政治关联对企业慈善捐赠有积极影响(系数为 0.135,p<0.1),这表明如果董事长曾经担任过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等政治职务,可能出于政治目的,该家族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金额会更多。从家族企业自身层面来看,家族民营企业的资产规模对企业慈善捐赠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61,并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这是由于规模大的企业可能会有更多的剩余资源,能够促使企业进行慈善捐赠。显示了公司的股权制衡程度愈高,慈善捐赠程度愈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慈善捐赠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顯著;资产回报率与企业的慈善捐助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盈利愈高,慈善捐助的可能性愈大。Tobit 回归方法基本再次验证了以上结论。

对于模型2,加入家族所有权(股权及管理权)的四个变量,以检验家族所有权各个变量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从回归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家族股权及家族管理权对慈善捐赠金额有积极影响,R2为0.134,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综合可得出,家族股权控制程度及家族管理权控制程度均对企业的慈善捐赠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股权制衡度与慈善捐赠金额显著正相关(系数为 0.007,p<0.1),Tobit回归方法再次验证了假设1和假设2。

就模型3而言,在家族股权两个变量加入股权制衡度调节变量,股权制衡度对家族股权与慈善捐赠的正向关系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R2为0.121,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利用Tobit回归法,假设3a得到部分验证。

最后对模型4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引入股权制衡调整变量,发现在家族企业中,股权制衡对董事长家庭地位和慈善捐助的影响具有正向的影响,R方值为0.089。董事长的家庭关系与股东的权力制衡程度(Z)之间的相互作用项系数为0.268,并且在0.1的水平上具有显著性,这说明股权制衡对董事长地位和慈善捐助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利用Tobit分析方法,假设3b再次基本得到验证。

四、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1.家族股权、管理权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

家族股权、管理权与企业慈善捐赠基本呈正相关关系,而家族股权比例、两权的分离程度与公司的慈善捐赠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家族管理权中董事长的家族关联与企业慈善捐赠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上文对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的分析,当企业家族所有权比例更高,家族成员和公司的关系更紧密时,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会以非经济的方式,如慈善捐助,以累积家庭的社会情感财富[24],其原因在于,家族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为公司累积更多的道德资本,从而提高公司的信誉[25]。家族拥有股权比例越高,管理权、控制权越强,家族越有权利对企业的战略行为进行决策,家族企业的实际控制人越希望家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家族慈善是一种可以传承家族财产的方法,使得家族事业得到持续发展。因而家族通过所有权能够影响企业对非经济目标的选择,进一步影响企业慈善捐赠。

2.股权制衡度正向调节家族所有权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

当企业股权制衡度及公司治理水平较高时,由于家族企业决策层的行为受到了更多约束,会更有动机对自我进行监督,遏制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行为发生[26]。由于慈善捐赠等行为有利于企业维持良好的声誉,从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非控股大股东与控股股东的目标趋于一致,此时,在股权制衡度高的企业中,企业所有者更有动力通过慈善行为来积累家族的社会情感财富。因此,我们能够得出结论:股权制衡度能够增强家族所有权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正向影响。

3.家族企业及董事长自身的一些特征也与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有显著的关系

当企业规模较大,资产收益率较高时,企业进行慈善捐赠的可能性较大,反之,当企业规模小、盈利少时,企业自身生存成为难题,为了资本积累延续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就会减少对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投入;当企业年龄较短、董事长年龄较大时,一般这种情况下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尚未发生,家族企业多处于创始人的控制下,基于社会情感财富视角,此时企业所有者出于家族传承、家族价值观延续等非经济目的,更有可能进行慈善捐赠。

本文结合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研究家族企业自身控制权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的影响机制,论证了家族所有权与企业慈善捐赠的关系,以及股权制衡度对他们的调节作用,提出了家族控制企业行为背后动机因素的系统理解,研究结论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所贡献。

(二)促进民营企业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表明,家族民营企业存在着保护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动机,这种动机会促进民营企业的慈善行为;家族所有权与民营企业慈善行为之间也是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的慈善发展,政府可以开展如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对积极从事慈善捐赠的民营企业家给予公开表彰,不仅表彰企业家个人,也表彰其家庭,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家族成员增加对企业家和企业的认同,实现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传承。二是把从事慈善捐赠的表现作为提高民营企业家政治地位的前置条件。如在进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代表或其他可提升企业家政治地位的身份人选推荐时,地方政府可以规定其慈善捐赠总额须达到一定的门槛,从而激励民营企业家及家族致力于慈善事业。

参考文献:

[1]ATKINSON L,GALASKIEWICZ J.Stock ownership and company contributions to charit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8,33(1):82-100.

[2]CRUZ C, LARRAZA-KINTANA M,GARCS-GALDEANO L,et al.Are family firms really more socially responsibl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4,38(6): 1295-1316.

[3]陈凌,陈华丽.家族涉入、社会情感财富与企业慈善捐赠行为——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4(8): 90-101+188.

[4]刘云芬.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评价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

[5]CHRISMAN J J,CHUA J H,PEARSON A W,et al.Family involvement,family influence,and family-centered non-economic goals in small firm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2,36(2): 267-293.

[6]GMEZ-MEJA L R,HAYNES K T,NU'EZ-NICKEL M,et al.Socioemotional wealth and business risks in family-controlled firms: Evidence from Spanish olive oil mill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7,52(1): 106-137.

[7]ZELLWEGER T M,KELLERMANNS F W,CHRISMAN J J,et al.Family control and family firm valuation by family CEOs: The importance of intentions for transgenerational control[J].Organization Science,2012,23(3): 815-868.

[8]朱沆,葉琴雪,李新春.社会情感财富理论及其在家族企业研究中的突破[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2):56-62.

[9]BERRONE P,CRUZ C,GOMEZ-MEJIA L R,et al.Socioemotional wealth and corporate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Do family-controlled firms pollute l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10,55(1): 82-113.

[10]CHUA J H,CHRISMAN J J,BERGIEL E B.An agency theoretic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ized family firm[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2): 355-372.

[11]PORTER M E,KRAMER M 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12): 56-68.

[12]倪建文.中國民营企业战略慈善策略的考量——基于华为公司全球化战略慈善的研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1-8.

[13]PFEFFER J.SALANCIK G R.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Harper&Row,New York,1978.

[14]钟宏武.正确看待慈善捐赠对企业的价值和作用[J].WTO经济导刊,2007(7):46-49.

[15]GODFREY P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4): 777-798.

[16]李亚辉,耿浩,张建波.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J].商业时代,2012(12):73-75.

[17]徐莉萍,辛宇,陈工孟.控股股东的性质与公司经营绩效[J].世界经济,2006(10):78-89+96.

[18]史敏超.股权结构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10(10):13-15.

[19]张彦明,涂苗苗,付会霞,等.社会责任、股权集中度与企业价值——基于石油石化企业的实证分析[J].财务与金融,2018(4):19-24.

[20]CHUA J H,CHRISMAN J J,SHARMA P.Defining the family business by 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9,23(4):19-39.

[21]LIANG X,WANG L,CUI Z.Chinese private firms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Effects of family involvement in management and family ownership[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4,27(2):126-141.

[22]吴丹.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影响[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3.

[23]JAMES L R,BRETT J M.Mediators,moderators,and tests for medi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84,69(2):307-321.

[24]DOU J,ZHANG Z,SU E.Does family involvement make firms donate mo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ivate firms[J].Family Business Review,2014,27(3): 259-274.

[25]GODFREY P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 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30(4):777-798.

[26]MAKHIJA A K,PATTON J M.The impact of firm ownership structure on voluntary disclosu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zech annual report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4,77(3):457-491.

责任编辑:彭青

How does Family Ownership Affect the Charitable Donation of Family Enterprises?

——Research o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Yang Zhou

(School of Finance,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aian Jiangsu 22300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private enterprises, private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hina's philanthropy. Privat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family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lfilling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Based on the data of A-share listed family enterprise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family ownership affecting family enterprises' charitable don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amily equity, management right and corporate charitable donations are basical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Equity balance can positive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charitable dona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mily and the chairman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re also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corporate charitable donations.

Key words:family enterprises; charitable donation; family ownership;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listed company

猜你喜欢
两权分离家族企业上市公司
家族企业创新:前因、调节与结果
两权分离与企业价值:支持效应还是掏空效应
家族企业的“感情困境”
传·承
公司内部代理问题分析
民营金字塔结构、产品竞争市场与企业创新投入
家族企业传承模式的风险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