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羞于去心理咨询室

2022-05-30 10:48陈文成
中学生博览 2022年18期
关键词:障碍者污名心理障碍

陈文成

在许多学校,大多数学生觉得去心理咨询室很羞耻,对所谓的“心理问题”并不十分理解,他们往往认为心理不健康的人便是“有病”。所以,他们在寻求心理帮助时会有很大的顾虑,认为去做心理咨询就说明自己存在精神上的问题。

他们对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往往望而却步。而且,周围的同学或老师也会认为去咨询的同学是“有问题的”“脑子不正常的”或“有神经病的”。

其实,学生对心理障碍的这类误解是一种污名现象,值得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重视。有学者提出人们不愿意进行心理求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污名的效应。他们认为污名是人们主观上对心理障碍和心理障碍者存在着偏见与歧视。由于学生很怕受到污名的影响,从而排斥学校的心理咨询,鄙视周围去咨询的学生。

导致学生不愿去咨询的污名有两种:公共污名和自我污名。公共污名指人们对心理障碍者及其行为的不接纳与不理解,这类污名会使学生对心理障碍者打下消极的印象,盲目地去给求助者贴上“有病之人”的标签。

自我污名指人们对心理障碍者及其行为的价值的自我贬低。也就是说,寻求心理援助的人承认自己确实有病,并导致自信和自我价值的降低。这类污名会使学生寻求心理援助之前出现很多非理性的想法。这些想法包括 “自己如果去咨询,一定显得自己有问题”“咨询时遇到熟人则太尴尬”“我去咨询是不是自己有精神问题”等。

两类污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     

公共污名的危害有三方面:

首先,同学或老师对心理障碍者的消极态度会使想去咨询的学生产生一定的恐惧,他们感到一旦承认有心理问题,颜面就会扫地。

其次,公共污名会使部分想求助的学生自动退缩,消极防御,不进行心理健康求助。他们很顾及自己的面子,不愿意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当问及是否需要心理帮助时,他们会极力否认,假装毫无问题,充当完全的心理健康者。

再次,公共污名的存在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尊,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有心理障碍,后果可能是同学以诧异的眼光看待或不接纳自己,这样他们的自尊便会降低,抑郁与焦虑的情绪也会出现。

自我污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有四方面:

首先,学生的心理幸福感会降低,一旦他们觉得自己可能患有某种心理疾病,则会陷入焦虑中,感到生活无趣。

其次,学生的自我同一性会降低。由于缺乏对心理健康的了解,无法接受现在的自我,认为现在我是有病的,非正常的,产生“我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人”的错误想法。这样,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矛盾,自己也痛苦不堪。

第三,否定自我,无望感增强。一些想去求助的学生会不断地责问自己,抹杀自己的任何优点,不承认自我,并认为自己已没有希望。

第四,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由于他们过度担心自己所谓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自己的交往不自然,并同时怀疑朋友的信任与接纳。

消除两类污名的策略            

公共污名对学生的影响可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消除:

第一,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媒體的正确宣传可以使周围的人相信心理障碍者与普通人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心理的某一方面他们需要帮助。通过引导与宣传,学生与老师不再畏惧心理障碍者,不再歧视他们。这样,想去心理求助的学生的心理恐惧感才会降低。

第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而应该从心理健康的本质出发,使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判断心理健康,以及心理问题不及时解决的后果。健康教育的形式可采用心理障碍者的现身说法,学生面对面与之交流等。

第三,发挥社团的作用。学校可利用心理健康周活动之际,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与同学一起讨论遇到心理障碍时可采取的做法,消除学生心中对心理障碍者的阴影。最后,增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权威性与专业性。这就要求学校的咨询人员能够不断地学习与进修,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足够的信心去咨询,不会因为污名的影响而放弃帮助。

自我污名对学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几条措施来消除:

第一,进行课堂干预。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明白自己不是完人,而是具有某些缺陷的个体,一旦出现心理问题,需要正视它,并且寻求帮助并加以解决。同时,教师也要使学生了解出现心理问题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责任,帮助学生进行认知上的矫正。

第二,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班会活动,小组讨论,经典电影鉴赏等,使学生逐渐接受自我,达到人格的统一。在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渐地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第三,采用意念对抗的方法。学生可尝试使用积极的意念来对抗消极的意念,如个体产生“我有了心理问题,我就是一个不正常的人”的想法时,就立即用“不对,即使我存在一定的心理疾患也不要紧,这并不能说明我是一个病人,而且我还有许多优点”来进行意念上的对抗,撕去错误的污名标签。

污名不但阻碍了学生进行心理援助,而且威胁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教师与学校领导的关注。当然,单纯依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污名是远远不够的。消除污名的影响需要学生、学校、社区、教师以及社会媒体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与大众对诸如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的知识才会丰富,对待心理疾患的态度才会理性。也只有这样,校园心理咨询的服务功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特约编审/武金红

猜你喜欢
障碍者污名心理障碍
职业污名与离职倾向:牵连家人污名与家庭卷入的作用*
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即刻停止以新冠病毒行污名化之举
自灸 睡眠障碍者的自救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大国“制”理:中国用制度优势回应西方污名化言论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听觉障碍者社会融合的现状与路径叩问
污名的道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