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2022-05-30 18:40陶瑛
求知导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

摘 要:教育事业关乎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与速度,对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自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文化事业、综合实力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同时对各行各业的经营与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今,教育事业正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德育逐渐在各高校的改革与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成为当下开展德育的重要指导理念。在职业院校的建设和管理中,各校需要不断加强开展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力度。文章将对职业院校主题式德育活动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职院教育;主题式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陶瑛(1985—),女,江苏省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建设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各高校都不能有丝毫懈怠,需要齐心协力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新时代教育的目标。职业院校也不例外,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职业院校的教育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加强对学生德育理念的树立,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

一、职业院校主题式德育活动内容

(一)“三观”教育活动

在职业院校开展“三观”主题德育活动,也就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了解更多的哲理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求的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和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志向[1]。

(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互相联系。在职业院校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德育活动,就是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同胞、维护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团结、拥护党的领导,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

(三)党团知识、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在职业院校开展党团知识、形势政策主题德育活动就是指为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中国发展史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同时,还可以开展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促使学生关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发展形势,了解国家的基本政策、外交政策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发展形势。

(四)道德品质教育活动

道德品质主题德育活动指的是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我国优良道德传统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公德意识,使其具有崇高理想、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自律意识。除此之外,开展道德品质教育活动还有利于促使学生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公共生活秩序、诚实守信、举止文明,培养其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及道德责任感,使其拥有较高的道德判断力和选择力[2]。

(五)学风及其他教育活动

在职业院校开展学风及其他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纠正其不良行为。同时,帮助其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个人素养等。

二、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各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将直接决定高校能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用什么方式培养学生以及为谁培养学生。要想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必须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环节,为我国教育事业开创新的局面。因此,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相关主题式德育活动是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了解党史、筑牢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形成责任感的重要保障。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各职业院校必须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对高校开展德育活动的要求,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德育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从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符合国家需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人才[3]。

三、职业院校主题式德育活动面临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价值迷失

随着如今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有些学生受到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集体意识逐渐减弱,导致许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现象出现。此外,教育工作的缺失也是导致学生出现价值迷失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部分高校的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德育和价值选择的积极导向作用,学生在面临多种价值选择时不知如何下手、迷茫不已,产生价值迷失的现象。而学生出现价值迷失的现象又将反过来为学校开展相关德育活动增加了许多困难和挑战[4]。

(二)德育环境不够成熟

教学是一项复杂且严肃的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职业素养,热爱教育事业,甘愿奉献,并且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然而,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师道德素养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甚至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价值已逐渐迷失,思想意识也发生了变化,其教书育人的理念逐渐淡化,奉献精神、责任意识以及敬业理念缺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逐渐下降。

(三)德育方式简单化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德育方式主要为说教形式,内容空洞且抽象,教育方式单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整体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部分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性格特征以及思想判断力等因素的差异,只是一味地讲授相关理论与知识,忽视对学生进行启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或者进行个别教育。部分学校只注重德育的外部管理功能,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动机,不能通过德育活动激发学生对良好道德品质的追求,从而导致学生的内在精神意识不能被触发,德育活动开展的目标没能实现[5]。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根据当前阶段德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身主观想法来开展,并没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关评价方案和体系,实际的评价工作并无方案可循,导致评价工作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而部分学校虽然制订了相关体系与方案,但这些方案缺乏一定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过于形式化与表面化,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需要在评价内容上做到多元化、综合化与个性化,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只注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度与熟悉度。同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特征、进步水平、道德价值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而传统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看成是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对其发展评价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个性特点,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与实际发展情况出现误差,使学生德育水平发展评价工作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

四、职业院校主题式德育活动优化措施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青少年群体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判断与选择。针对这种现象,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进行主题式德育活动设计时,应当设计相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如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爱国题材视频、纪录片与电影等,将价值观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从而让学生在面对多样化的价值取向时能够坚定自己的价值信念,做出正确的判断[6]。

(二)提升专业素养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自身的思想意识、表达方式、行为方式等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并且不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学习,了解相关政策与要求,不断学习相关理论、历史背景和价值理念等内容,丰富自己的德育内涵,加固自身的德育意识,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德育观等,为学生进行德育活动提供高质量保障。此外,德育工作关乎学校各部门的工作,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相关德育培训,筑牢思想意识形态防线,在这个过程中,要多与那些思想意识先进、道德素养高以及德育意识深入的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学习其身上的良好品德和教育经验,从而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校开展主题式德育活动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

(三)精心設计主题

优秀的主题设计是主题式德育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主题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能否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等将直接决定活动的最终效果。因此,学校以及相关教师需要对活动的主题进行精心设计,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遵循序列性原则,道德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培养和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多个主题活动,不能将一个活动贯穿全程,站在宏观的角度对主题进行整理与规划,可以先从小目标着手,然后再逐渐延伸至总体目标的实现。其次是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尊重学生在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应当与学生进行充分的 交流与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保证所设计的活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要遵循时效性原则,在设计主题时,学校与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时事与热点事件的变化,尽可能地将活动主题与最新发生的时事相结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活动[7]。

(四)实施科学评价

开展主题式德育活动,不是为了做形式工作,而是要获得真正的实效。确保实效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进行科学评价,我们要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跟随循序渐进的活动流程进行多元化、形成性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变化,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就要及时给予相应的鼓励和肯定,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实现德育活动开展的目的。除此之外,德育评价需要贯穿德育活动全程,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包括评价者、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以及评价内容等,从而为评价工作提供可靠的方案依据。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教育改革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在职业院校开展主题式德育活动时,教师需要遵循相关原则,并设计合理的主题,进行科学评价,从而保证德育效果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张姣.新时期高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4):253-254.

王金瑞.高职院校德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15-16,27.

王宏燕. 浅谈网络环境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1):55-57.

常铃敏.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大学,2022(1):70-73.

赵永兵.新时期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4):132-134.

李青龙.中职学校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26):28-29.

陈功.访学营:主题式德育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7(12):24-28.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分析系统及其在抽水蓄能电厂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导向”的税法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