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

2022-05-30 10:48晁赫赫
商业文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金融绿色经济

晁赫赫

前 言

绿色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尤其是近些年来,外部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绿色发展的观念已经成为了当前各行各业主要发展思路。在绿色发展观念的指引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绿色金融秉持的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针对各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用的金融服务。该理念的提出与实施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在深化供给侧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该理念就已经被提出,在G20峰会上也被激烈的讨论。在此之后,绿色金融的相关内容被不断地研究,到目前为止,绿色金融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绿色金融被日益关注的背景下,结合一定的数据信息展开分析与探讨对于经济的增长、应对经济新常态、创造新的增长极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实践价值。

绿色金融概述

绿色金融理念是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而提出的,与传统的金融工作相比,在绿色金融理念下相关的工作部门将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风险及回报列入到日常的金融工作之中,并且结合绿色发展的观念来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得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更加节能降耗。绿色金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生态环境内容进行关注,保证环境、经济、生态等同步协调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外就已经开始了绿色金融方面的尝试,德国从该理念出发建立了国有控股的、具有调控性职能的生态银行。其主要功能就是为本国环境项目提供支持与帮助。到了21世纪之后,世界银行也开展了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研究,在荷兰与世界银行的合作下,赤道原则被提出,该原则基本上与绿色金融的内涵相一致,均是从环保的角度入手,为国家的各类项目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我国对于绿色金融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早在2007年,我国环保总局就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绿色金融方面的尝试,也在一些行业如制造业、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等进行了试点研究工作。到目前为止,绿色金融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绿色金融的相关理念也已经应用在实际的经济工作之中,但是从整体布局情况来看,我国有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内容探究力度不大,所涉及的行业较少,推出产品的种类也比较少,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绿色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自从绿色金融理念被提出之后,经济领域内对该内容的研究逐渐深入,在对其经济增长效应的研究中,因变量是经济增长的指数,而金融的投资情况、政府的投入规模以及某区域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则可以看因作变量。在因变量中,为了使得经济增长能够通过数值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在实证分析中可以将人均生产总值约看作经济增长值,而其他数据均可以通过历年的统计年鉴获取,在实证模型中进行统计处理。从目前业内的研究情况来看,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空间这一维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大多数也是集中在定性分析中,而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统计学的专业分析涉及比较少,空缺性比较大。从目前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征来看,绿色金融的相关研究内容也是通过社会各个层面、各个机构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如政府机构扶持、绿色金融机构的支持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狭义上的绿色金融、广义上的绿色金融我们都需要展开深入研究。从广义的层面上来看,目前最主要的绿色金融投资者集中在政府层面,在一些金融机构中也有所涉及。业内也针对这一概念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分类区别,这些分类主要还是以绿色金融的公共性作为界限来进行分类的,公共性的绿色金融侧重指的是政府方面的行为,而非公共性恰好相反,指的是非政府性的行为,通常指的是市场行为或者其他类型金融机构的行为。

而从狭义的层面来看,绿色金融的含义比较狭窄,一般都是指的是非公共的部分,这里面重点说的是市场方面的因素,这种狭义层面的绿色金融大多数指的都是绿色证券这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绿色金融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因素都将会对绿色金融产生影响。例如,绿色金融的规模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政府在金融规模扩大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其中财政性的支持占比非常大,剩下的一部分则大多数都是由市场中大中型的金融机构来填补的。

学术界对于这方面也有着深度的研究,结合上交所、深交所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广义上的绿色金融规模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信贷市场总规模、公共部分总规模以及证券市场总规模。结合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广义的实证分析角度来说,使用经济距离权重矩阵来对绿色金融规模的增长效应进行研究,当使用5%的置信水平时,其对经济影响的参数水平大约处于0.06左右,这也就说明绿色金融的规模能够对经济效益产生显著的影响。从数值上来表示,如果市场中绿色金融规模增加了1%,那么绿色金融就会发挥出比较积极的作用,经济增长就会出现明显地上升,上涨率大约会在0.06%左右。从狭义的角度来实证分析,地理距离权重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与广义的研究方法相同,置信水平依然采取5%,其计算出的经济参数水平大约为0.05,该结果也显示在狭义的视角下绿色金融是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的,与广义分析的结果相似,当绿色金融的规模上升1%的时候,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为0.05%。总结来说,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当绿色金融的规模持续扩大时,绿色金融更能够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经济投资中,可以加大绿色金融的投资力度,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绿色金融未来发展路径探析

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目前的金融领域中,国家在规范金融市场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尤其是近些年来为稳定金融市场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这些法律中对于绿色金融方面的内容却很少涉及,从上述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绿色金融的发展是有利于经济效益提升的,因此,首先应当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进行完善,通过法律条款的形式来规范绿色金融业务流程,把控绿色金融风险。其次,政府方面要加大绿色金融发展的指引力度,将环境与经济的统筹发展规定为企业的义务,明确金融工作各个参与方的责任,进一步地落实相关政策机制。

完善绿色金融体系

我国目前对于绿色金融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其体系建设并不是很完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绿色金融对经济效益增长的积极作用,从社会需求方面以及用户需求方面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开发灵活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例如,绿色金融机构可以对企业的环保项目进行评级,根据企业环保情况来设置不同的贷款利率,从而促使企业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绿色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来。此外,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的区域性比较明显,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易较少,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大力发展碳交易,在这种发展思路下,金融机构也就应当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如碳基金、碳期权以及碳期货等,从而为企业和各类机构提供丰富多样的产品,使得绿色金融市场更加具有多样性,进而推动经济效益的增长。

结 语

综上所述,绿色金融是未来金融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狭义上的绿色金融还是广义上的绿色金融,其金融规模的扩大均可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更加注重绿色金融的投入力度,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文静,何泰屹,武慧敏,史娅婷,李启浩. 京津冀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华北金融,2021(01):28-41.

[2]李雨婕,肖黎明,李忠强. 中国绿色金融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企业-城市网络转译模型的視角[J].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01):101-113.

[3]高锦杰,张伟伟. 绿色金融对我国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影响研究——基于系统GMM模型的实证检验[J]. 经济纵横,2021(02):105-115.

[4]毛彦军,徐文成. 绿色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转型耦合机制及实证评价——基于河南省17个省辖市的经验证据[J]. 征信,2021,39(03):73-80.

[5]孙莹,孟瑶. 绿色金融政策与绿色技术创新——来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证据[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1):126-138.

猜你喜欢
金融绿色经济
绿色低碳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P2P金融解读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