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探究

2022-05-30 10:48郭桂红
商业文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郭桂红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从以往高速增长模式变革为高质量增长模式。而国有企业打造的资产管理体制对企业自身发展以及国家经济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创新,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有机协调,并合理划分企业、资本与政府职能,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客观性、有效性。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研究

国有资产管理的行使人为政府,其作用是充分发挥社会的公共利益,再依托于产权关系,组织、协调、监督国有资产,以此获得理想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成效。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政府管理国有资产时,所形成的各项职能的制度化体现。因此,需注重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以此彰显出体制所具有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意义。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日益完善,而企业内部制度也呈现出现代化的特点,并在市场中有着极强的活力,为国有企业良性经营与稳定发展提供可靠助推力。尽管国有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但在改革过程中,仍需解决多项问题,其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便是国有企业改革时需着重考虑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为改革持续推进的关键与核心。国有企业资产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因此,国企改革既要与自身运行特点相符合,还需契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将国有企业变革为自主经营的主体,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

转变政府基本职能

当前,政府的工作内容应以行政体制深化改革为主,以此丰富自身工作职能,在此基础上,注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但这一工作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执行力,且部分政府公共管理部门有着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身份,无法实现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此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既要履行资产处理的义务,还具备公共管理性质的职能,与当下政企分开或政资分开的管理要求相违背。对此,政府需全面优化行政主管部门职责,打造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赋予管理部门新的责任,并将该部门原有的经济管理职能过渡给专业机构,从而实现政资分离。由此可见,通过革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也可加快行政体制改革进程,科学划分企业与公共管理部门工作内容,推动政府管理监督工作有效落实到公共管理的任务中来。

优化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特点明显,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基础,又涉及到市场经济实现方式。起初我国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再搭配多种经济成分。对经济制度形式进行分析,要想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就需始终将国有经济控制作为切入点,革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赋予经济更高活力,以此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助力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加快国有資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可行性策略

优化现代企业制度

政府需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实施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且可行的策略为体制改革提供支撑力,为保证各环节工作的秩序推进,还需注重企业经营管理,可通过制定、优化现代企业制度来达到企业经营改革的目的。首先,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进程。不同国企自身特征有较大差异,可细分多个经营类别。因此,要想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就需依托各企业制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来执行。比如,针对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务类国有企业,可以在把握控股地位、丰富参股组成的同时邀请非国有资本参股。若为自然垄断行业,可依托于行业特点采取网运分开管理方法,实现各类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加强股份制、公司制的改革。依据实际运营情况鼓励其他国有资本参股,保留产权多元化特性,在企业内部召开股东大会,推动企业内部运营机制灵活性革新。最后,全面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通常来说,企业会通过设计内部治理结构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为各类问题的高效解决提供依据,并早日达到设定的发展目标。对此,需建立、优化内部监督体系,成立董事会,大力推行可起到制衡作用的监督机制,以此发挥出董事会作用与职能。

国有资产统一监管

现阶段,政府部门仍是规模较大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政府拥有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会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与国家以及公共利益不相符,还不利于国有企业健康、稳定经营,若不加以及时处理,还极有可能造成国家不同部门工作目标的混乱,严重制约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对此,应剥夺政府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权利,而是由国资委肩负起出资人的责任,统一监管国有资产。这一改革既可以打造公平且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规避因政企不分而引发的竞争扭曲问题,还可以稳固国家所有权人身份,从根本上增强绩效监督的全面性,并保证目标界定的清晰性。将国资委发展成为国家唯一的所有权实体,积极履行国有企业出资人职责,可制定出极具统一性、完善性的国有资产监督标准,还能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政策的全面落实,为国有企业革新与发展指明统一的方向,并合理化、统一化配置国有资产资源,促使国资委出资人相关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以此强化社会群众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信心。此外,绩效监督时,严禁出台特殊性政策如财政补贴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支持,而是以劳动合同或法律条款的方式予以补偿,规避市场结果被扭曲,并保证行业市场中普通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公平竞争地位。

规范国资委职责

为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国资委清晰认知自身应履行的工作职责:1.设置专业且规范的国有企业董事会,并对董事会的角色进行界定,归还给董事会应有的权利,在此基础上,告知董事会近期及未来经营目标,再加以会议协同,使其了解受托责任。2.制定、完善报告制度,安排专业负责人定期评审、考核、评价国有企业绩效,监督企业治理标准的执行情况。3.利用股东会实现股东权利的有效行使,针对具体工作要求为国有企业设计公开透明、结构合理的董事提名流程,而国资委也应参与到提名工作中,助力董事会成员多元化发展。4.为董事会出台科学的薪酬政策,以此调动成员工作积极性,主动履行义务,还可在政策的支撑下实现骨干人才队伍的培育,确保企业中长期利益的达成。5.大力施行信息披露政策,合理划分信息披露范围,打造稳定且多元的信息披露渠道,以保障披露质量。

发挥国有资本优势

改革、创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时,可将国有资产独有特征作为基准,积极落实四项工作,促进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其一,充分发挥国有资本优势,依托于其全民所有的特点,可使国有企业认识到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将更为优越的社会环境提供给大众,为国民利益提供基本保障。其二,国有资本可实现国家综合效益的进一步提升。通常来说,国有资本的收益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既包括国有企业主动缴纳,还有缴税期间为政府提供帮助而完成社会管理目标,推动国有企业良性经营与发展,以此增加政府税收总额。其三,科学、合理分散国有经济,可起到规避资产风险发生的作用。清算破产的国有资本时,一般不会遭遇较高的资金风险,因此,国有资本在回报率方面的要求较低,与此同时,赋予国有企业更高的创新、科研实力。由于国有资本的运行成本较低,若站在长远视角加以分析,即使是远期收益也可获得较为显著的利润,因此,可方便国有资本投资项目的选择,并保证项目的前瞻性。且科技的创新需大量资金作为支撑,而国有资本在这一方面有着极为明显的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落实国有资产管理,优化配置、科学处理、合理使用国有资产,既是国有企业内部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提高国有总资产利用率、增强国有资产整体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对此,需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为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依据,并深入探究可行性改革路径,促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秦志超.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改革对策[J].投资与合作,2021(04):15-16.

[2]伏开迎.基于国有企业分类视角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财经界,2020(30):77-78.

[3]张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优化方案[J].现代企业,2019(12):38-39.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国有资产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