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

2022-05-30 10:48康晓风
商业文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价值链产业链重构

康晓风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趋势,也能够确保中国社会经济更加从容应对国际领域的金融危机。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为了能够更好的化解危机与挑战,把握更多潜在机遇,早日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历史任务,必须要加紧对中国产业链升级与价值链重构,进而为促进国内大循环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稳步推进中国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

引 言

近几年,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影响力稳步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经贸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逐步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去。但在中国制造业、加工业不再能够凭借人口红利优势,占据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优势地位后,产业链向外迁移,中国制造在世界领域竞争力逐渐减弱。尤其在我国供给侧改革以及全球产业链布局结构重新调整的背景下,更需要重新考虑中国产业链与价值链建设发展方向,力求在更好地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同时,继续稳固中国的产业链、价值链在国际领域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

新发展格局提出背景及其必要性

在我国早期阶段的双循环经济中,主要是通过国际循环带动国内循环,在此条件下,对于中国产业链、价值链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对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国经济更加倾向于国内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攀升。从战略角度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國经济主动应对世界金融发展形势,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对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来说,能够帮助我国提高供给质量与水平,主动摆脱“低廉代加工”的标签束缚,逐步提升我国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增加值水平,缩短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增加值水平,进一步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此外,为了尽快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各个领域产业核心技术的限制,增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国产业链在国际领域价值链的地位,保证中国产业链安全性,必须要依赖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在双循环新发展条件下,为了实现绿色产业发展理念的基本目标,必须要加强对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调整,确保整个产业链能够稳步运行,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停滞现象,这就需要加紧对产业链升级以及价值链重构力度。以我国激光器行业为例的产业链升级分布。(见表1)

中国产业链升级具体优势分析

产业链较为完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影响力与地位逐步提升,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不断提升对外经贸开放力度,国内领域的经贸投资环境明显改善,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企业纷纷在国内建造加工线和市场部,这使得“中国制造”受到更多国际关注。有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国,中国目前制造业门类要明显高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增加值高达近4万亿美元,占据中国GDP总额近三成。中国产业链不仅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产业链规模最庞大、内容最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多个制造业的增加值高居世界前列。这一因素,是我国产业链升级的重要优势之一,能够显著提高我国产业链抗风险、抗冲击的能力,而且还能对我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起到关键作用。

比较优势较为突出

一直以来,我国在国际生产制造领域都被牢牢贴上“劳动力成本低廉”、“低质中国制造”等标签,很多国际大型企业纷纷在中国建立工厂,或者选择中国企业作为产品代加工企业,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有着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人口红利”。但是近几年,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显著提升,这使得很多国际企业纷纷将工厂转移到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中国数字经济高居世界前列,凭借这一优势,中国传统制造业发生了巨变,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更大幅度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目前,我国国内的营商环境、消费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潜力,均在世界范围内占据较高水平,市场优势明显,应对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也较为突出,再加上制造业中的高精尖技术、数字技术不断增多,进一步提高了比较优势水平。

中国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路径

稳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以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积极推进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再加上动荡的国际金融环境,需要中国尽快做好新发展格局建设工作。中国应当继续坚持走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呼应的产业发展道路。我国国内的消费市场庞大,几乎任何一种实体产业都能够在国内领域找到合适的消费市场,在此条件下,我国需要继续走好供给侧改革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各个实体产业的核心技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产品标准,抢占国内、国际中高端产品市场,从而促进消费结构的进一步升级调整。我国可以积极引进发达国家高质量的实体制造业商品,以及高水平的服务业产品,不断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高国际领域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依赖度,为此,需要我国在不断增强国内经济循环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基础能力,稳步提高我国产业链整体水平。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我国为了避免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应当加快对价值链的重构,以此作为应对不稳定世界经济环境的重要措施。从当前的国际经济情况来看,目前以及未来几年,中国都会是世界领域经济水平领先的国家,这对于中国产业链升级以及价值链重构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此,需要积极发挥好这一优势,牢牢把握住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的主导权。

受到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我国制造业外部迁移的速度明显下降,很多西方国家的企业陆续将生产线回迁到国内。但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无法彻底避免传统制造业向东南亚、南亚迁移的总体发展趋势。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重构,我国应当牢牢把握近几年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领先时期,继续发挥出国内消费市场优势,加大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与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领域核心竞争力,为对外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优化产业链体系和区域价值链环境

从全球范围来看,区域产业链、区域价值链已经出现了明显发展问题,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中美与其他国家原有的区域价值链稳固性并不牢固。为此,中国应当围绕国内市场,对区域价值链环境进行优化,并且构建新的产业链体系。同时,以此为基础,继续加深与全球产业链之间的深度合作,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摆脱西方国家对我国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束缚与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应当牢牢依靠“一带一路”倡议,继续加深与欧洲各国、拉美国家、日韩等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提升中国与这些地区国家之间的产业链稳固水平,积极打造“中国+X”产业链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主动地位。除此之外,中国还需要积极做好国内产业的顶层设计,加快产业结构向西部地区的迁移,提升国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帮扶力度,解决技术问题、资源问题与人才问题,从而在国内范围内走好“一带一路”。

结 语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具有明显的主动性、时代性和必然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也在国际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双边贸易”政策影响下,中国对外经贸循环强度与密度大幅提升。中国应当充分发挥出近几年在国际领域的经济与金融领先优势,稳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以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优化产业链体系和区域价值链环境。

(海盐爱德森特种线缆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何涛,衡容. 国际产业链重构新动向与四川加快南向开放的思考[J]. 决策咨询,2021(3):9-15.

[2]王爱华,党洲.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产业链升级路径探析[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1(6):48-54.

[3]王赞新. 知识分工、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新发展格局的视角[J]. 晋阳学刊,2022(1):102-111.

[4]李雯轩,李晓华.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升级的路径研究——对"雁阵模式"的再探讨[J]. 经济学家,2021(6):81-90.

猜你喜欢
价值链产业链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