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困境与对策分析

2022-05-30 19:13卢芳
商业文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办公流动

卢芳

近年来,各地区积极尝试大数据技术,逐步形成以大数据技术为导向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确实可以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但与此同时,也会暴露出各个环节的不足。比如说,“缺乏大数据办公模式下的基础条件”“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未更新”“工作人员应用大数据技术的能力比较薄弱”……基于这些问题,相关部门要重新规划大数据办公模式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要懂得引入大数据技术,又要懂得灵活应用大数据技术,保护大数据办公模式下的档案资源,科学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大数据时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困境

在大数据时代,各地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缺乏基础条件,硬件与软件不完善,管理机制落后,忽视考核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更新,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技术与素质均不达标等。

缺乏基础条件

进入大数据时代,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需要基础条件的支持。目前,在硬件方面,有些地区的基础条件未升级,仍然采用传统的硬件设施,没有结合大数据的应用,增加一些新型设备,如信息化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很难真正地尝试大数据技术,各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度缓慢,管理人员任务多、压力大。在软件方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要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要与多种计算机软件相互配合,共同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但在实际情况中,有些地区片面强调硬件的升级,没有关注到软件的配置情况。总体来说,大数据时代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既需要硬件条件,也离不开基础的软件条件。

管理机制落后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些地区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已经十分落后。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考核机制落后。应用大数据技术之后,管理人员主要以线上模式,处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但在考核环节,相关部门的考核范围、考核标准,并没有进行调整,仍然强调管理人员的线下办公能力,没有突出管理人员的线上办公水平;另一方面,监督机制落后。引入大数据技术之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生很多变化。但在日常的监督机制中,各项监督措施并没有太大变化。传统的监督机制,主张由专人进行检查、反馈,这样的模式,存在一些局限,难以做到及时、高效,难以实现全程化监督,并不适用于大数据办公。由此可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升级之后,相应的监督机制也要升级。

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

大数据时代蕴含无限机遇,也充斥着诱惑和竞争,有些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难以在大数据时代做好本职工作。例如,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领域,有些工作人员不愿意自主学习,也不认真对待统一的大数据培训,在技术实操环节,掌握不了大数据技术的核心要领。长此以往,积极的工作人员越来越理解大数据技术,而被动的工作人员越来越担心大数据技术,整个工作团队的内部差距越来越大。此外,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时,有些工作人员只懂得如何应用大数据技术,不懂得如何降低办公风险、如何保护人事档案,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状况,破坏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完整性。这一类工作人员,并不缺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能,但内心的责任感不强,属于职业素质不达标。在大数据办公模式下,依然存在办公风险,管理人员要细心、专注,如果这些素质不达标,很难成为一名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对 策

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基础条件、改革人事档案管理机制、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等,密切关注流动人员信息,科学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基于大数据背景 完善基础条件

基于大数据背景,各地区要集中精力和资源,进一步完善基础条件,升级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硬件方面,相关部门可以分析大数据的应用特征,引入相匹配的新型办公设备,包括信息化设备和人工智能设备,打造大数据人事档案管理办公中心,支持管理人员尝试大数据技术。在软件方面,相关部门要从应用视角,关注硬件与软件的协调性,关注5G网络,优化传统软件,开发新型软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直接引入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属于通用型软件,未必有很强的针对性,相关部门要灵活地应用这一类软件,要在通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二次开发,提升软件的有效性,更方便、更科学地管理流动人员信息。

结合大数据应用 改革管理机制

结合大数据的实际应用,各地区要积极改革管理机制,科学管理大数据办公模式下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具体来说:一方面,改革考核机制。针对大数据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相关部门可以重新划定考核范围、考核标准,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大数据考核机制,密切关注每一位管理人员的线上办公水平,评估管理人员对新技术的适应情况。另一方面,改革监督机制。在大数据办公模式下,相关部门可以调整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面的监督措施,以高效化、精准化为监督目标,以全程化、透明化为监督原则,建立一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大数据监督机制,升级传统的监督机制,通过智能化的大数据监督模式,降低专人检查、专人反馈等监督环节的人力成本。

以大数据为导向 提高工作人員专业性

以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为导向,相关部门要关注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素质,提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专业性。比如说,以大数据应用为主题,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从趋势、影响、实操、管理等不同角度,介绍大数据技术,并通过多学习多积分的模式,量化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培训情况,让整个工作团队重视培训活动,实现共同进步。为了突出培训活动的现实意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还可以与各个社区、各个企业合作,搜集多项数据、多类案例,作为培训活动中的一部分,培养工作人员的分析能力,指导工作人员活学活用。另外,从专业性出发,相关部门还要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估、培育。举例来说,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专门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职业素质奖,以公开奖励的方式,突出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引发工作人员对职业素质的深入思考,呼吁工作人员保持细心、专注,追求素质层面的达标、优秀,成为一名真正专业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

结 语

综上所述,关于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既有困境,也有机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部门要善于发掘有效对策。具体来说:1.基于大数据背景,及时配备相关硬件和软件,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基础条件。2.结合大数据应用,更新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改革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制。3.以大数据为导向,开展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动态,以前沿化视角,定期优化大数据技术,将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及时应用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雷波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建彬 . 坚持就业优先 筑牢民生底线——威海市文登区就业促进“一法一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盘点[J]. 中国就业,2021(10):22-23.

[2] 王月霞, 韩世明 . 大数据时代西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探究—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J]. 办公室业务,2019(11):58-59.

[3] 黄毓晖 .“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 城建档案,2019(11):24-25.

[4] 戴艳清 , 孙英姿 .“互联网+政务服务”背景下人事档案网上服务优化研究——基于对省级政务服务网的调研[J]. 档案与建设 ,2021(8):32-37.

[5] 马仁杰 , 潘文珂 . 新冠肺炎疫情排查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若干思考[J]. 档案学通讯,2020(3):68-73.

[6] 朱云峰 . 基于云平台的城市流动人口档案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7):115-117.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办公流动
流动的光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流动的画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