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受众为主的影视作品海外传播情况探析

2022-05-30 19:13翟舒亮
商业文化 2022年17期
关键词:影视剧影视受众

翟舒亮

当今社会,影视出海逐渐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究了近年来以青年为受众的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现状和传播特征,总结出目前影视出海遇到的瓶颈并为其海外传播提出针对性建议。

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背景概述

文化交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频繁,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可以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使全世界公民近距离体验到我国文化的特殊风采。

以影视作品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承载着这一使命,影视作品不仅能满足人民对于精神文明的追求,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中国的电影、电视剧、网络剧产量近些年连年攀升,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影视大国。影视出海日益形成一个趋势,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影视产品本身所讲述的中国故事、文化价值也因此为外人所熟知。中国影视行业不断扩大海外传播路径,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而青年作为电影受众的主力军,研究以青年为受众的中国影视作品海外传播情况对中国电影文化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青年受众为主的影视作品特点探析

青年受众及其亚文化概述

青年是标志着社会文明发展的晴雨表,是影视作品的核心观众。青年因为其独特性,形成了特定的圈层文化,他们一方面受所处的文化环境的感染,一方面又极力想要挣脱主流文化的束缚,在这一相互矛盾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文化形态与文化话语。

青年受众及其亚文化特点分析

1.娱乐性

这里所指的"娱乐"并不是我们传统观念里的喜悦放松,青年群体相对于掌握更多话语权的中年群体而言,是社会地位较弱的边缘性群体,他们经常通过娱乐性的手段来表现与建构自己的文化,发出自己的诉求与声音。娱乐性对青年群体而言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合适的。

2.恶搞性

这里所指的的恶搞是对已有资源的再创作,这种创作将原作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变,进而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西游记》里的唐僧在大家眼中一直是不苟言笑的,但是在《大话西游》里,唐僧变成了一个话痨,这种反差让观众忍俊不禁。对青年群体而言,搞笑背后所包含的意义——戏谑嘲讽才是恶搞真正的意义所在。恶搞的目的不仅仅是对原作的嘲讽,而是青年人自身个性的张扬以及对主流文化的抵抗。

3.反叛性

青年群体往往以不被主流认可的非主流形象出现,他们通过这种非主流的形象为自己发声,为自己所代表的文化站台。青年族群的反叛通常是阶段性的,而这些阶段性的反叛最后回归平静,被主流文化所容纳,并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员。

以青年受众为主的影視作品在海外的传播情况

不同题材在海外受欢迎程度

1.古装、甜宠、悬疑,成出海剧三驾马车

古装剧及其古装甜宠剧一直是我国电影出海的主力军,在南洋五国(泰式、越南、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颇受欢迎,从2015年热播的《琅琊榜》到2019年火遍全网的《陈情令》等都在泰国、越南等国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三生三世枕上书》于2020年登上泰式热播影视剧排行榜第一名,被誉为“今年最不可错失的国家连续剧”之一。悬疑剧《白夜追凶》以其高节奏、高悬念等优势在国内外备受青睐,以四十亿次的播出数量收官,同时还成为了第一个由美国Netflix购得国外发行权的中国网络连续剧,在全世界195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河神》将民间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件件离奇的事件中找到真相,受到众多观众的追捧。

2.现实主义题材剧广受欢迎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非洲国家受到观众追捧。2014年《媳妇的美丽年代》输出非洲国家后,《父母爱情》、《咱们结了婚吧》、《努力奋斗》、《杜拉拉升迁记》等国产剧也紧随其后,横扫了克尼亚、埃及等四十六个非裔国度;在美洲引起追剧热潮的《都挺好》尽管呈现的是中国家庭状况,讨论的却是人口老龄化等全人类一同面对的赡养问题;体现我国贫困地区社会发展变化的脱贫攻坚战电视剧《山海情》,已经在世界各地的五十余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热播。

3.纪录片成为出海新主力

从《舌尖上的中国》《寻味顺德》,到覆盖亚太、北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味人间》,再到先后登陆马来西亚Astro电视台的《宵夜江湖》《早餐中国》,国产饮食纪录片飘香“海外”。《中国脱贫攻坚》、《武汉战疫纪》、《城市的温度》等也走向美国、欧盟、东南亚等区域,用真实影像打开一扇扇窗,让海外观众从不同角度理解当代中国。

4.科幻片出海初获好评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和澳大利亚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流浪地球》在科幻题材与高科技特效的绚丽外壳之下,还包含了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家乡、国土情结,而这正是海外观众最津津乐道的地方。

不同地区“类型”偏好分布及背后原因分析

中国影视剧出海的主要目的地有:东南亚、非洲、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东南亚、非洲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影视剧存在明显的偏好,东南亚五国更喜欢古装剧,非洲国家更偏爱都市家庭剧,其他国家和地区则不存在明显的类型偏好。

1.东南亚五国对中国古装剧的偏爱原因分析

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地缘接近,在文化根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这些国家的观众在观看中国古装剧时比其他国家的观众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此外,中国与东南亚五国同属儒家文化圈,对儒家文化有着天然的好奇与崇敬,而中国古装剧和宫廷剧中所凸显的礼仪、服饰、建筑、家居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YouTube 等网站上网友看完《琅琊榜》之后的互动后普遍反映“感谢这部剧让我再次学习了中华文化。”

2.非洲国家对中国家庭剧的偏爱原因分析

国内都市家庭电视剧在非洲受到关注,除了制作精美以外,还在于此类电视剧表现的日常生活场面与情感心理引发了非洲人的兴趣。非洲社会的大部分家庭都有很多儿女,所以家庭社会关系也比较复杂。而我国电视剧往往有着曲折复杂的家庭故事,正好符合了这一特征,更易于把握非洲观众的心理。

以青年受众为主的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中的瓶颈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致使海外传播乏力

目前在我国“走出去”工程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背景下,政府顺应时代趋势,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影视剧海外传播的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主要围绕作品出国手续简化、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方案,內容上均较为模糊,缺乏具体化引导。以资金为例,对于电视剧译制这一关键方面,政府没有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导致对于影视机构来说需要承担巨大风险与压力,且往往难以独自承担。

翻译引起的文化折扣为海外市场设限

由于东西方文化与语言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影视剧的译制成为一大难题,许多中国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很难被“信、达、雅”地翻译成外国语言,这是国产影视作品难以大范围进军海外市场的一个重要制约。此外,由于目前中国影视剧故事方法和文化融合方式尚未实现完美结合,文化差异的存在直接导致许多在国内热播的影视剧未能在海外获得良好反响。

以青年受众为主的影视作品海外传播建议

国家政府加强顶层政策设计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根本动力,是解决影视剧海外传播动力不足问题的关键。政府应强化影视剧海外传播政策科学性和有效性建设、明确资金扶持相关规定、精简相关出海手续、加强建立影视剧质量评估体系,从而完善政策扶持力度、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中国政府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加强文化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在影视剧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重点培养人才;设计专门的信息化促进资金、电影振兴基金等多种专项基金扶持政策,在针对海外出口影视剧翻译制作的相关费用上加大补助。

影视机构迎合海外文化

制作和播出在技术角度应逐步满足国际影视市场的标准和规范,为中国影视作品在海外传播在语言和技术方面创造前提条件。影视公司应不断探索译配技术服务新模式,例如与当地的翻译、配音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产出符合当地语言和发音习惯的译制剧,用国外观众能够理解的方式与口吻讲好中国故事。此外,影视作品创作要有现实观照性和价值引领性,要兼具厚度和高度,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当下青年受众产生正向的价值引领,传递正能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高诗涵.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的策略研究[J]. 文化月刊. 2021,(02).

[2]迈克尔·H·普罗瑟著,何道宽译.文化对话:跨文化传播导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13:164.

[3]孙绍谊.年度报告:2008年中国电影的海外市场和评价 [J]. 当代电影,2009(5):43-49.

[4]吴杰伟.东南亚的中国文化消费[J]. 东南亚研究, 2012(1):102-106.

[5]印度电影的国际策略对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启示[J].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2021,(01).

[6]张玲.“走出去”战略下中国影视海外传播之译介模式[J]. 研究时代教育. 2017,(13).

[7]张一潇 兰朵 狄心. 2018-2020中国电影海外网络传播特征分析[J]. 传媒. 2022,(07).

猜你喜欢
影视剧影视受众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影视剧“烟雾缭绕”就该取消评优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影视风起
影视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被影视剧带火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