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2022-05-30 20:57段晓红牛天勇林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4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虚拟仿真创新创业

段晓红 牛天勇 林芳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双创教育成为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虚拟仿真实验在高校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拓展实践教学模式、丰富初创训练场景、推进前置创业演练,进而增强高校人才培养效能,促进大学生双创思维、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4.103

0引言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高校作为双创生力军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双创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将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程,持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仍面临诸多问题。为此,本文从双创教育的现实困境出发,探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支撑双创教育的意义和模式。

1虚拟仿真实验对突破双创教育困局的现实意义

1.1拓展实践教学模式,突破当前重理论轻实践、实践途径单一的困境

新时代下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创新是高素质人才的第一要素。高校顺应时代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体系,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组成的培养模式已基本形成。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明確创新创业的方法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认知。专业教育重在学生对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实践教育则是在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将学生的创意付诸行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执行力和实践力的过程。

然而,据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统计显示,当前大学生中有尝试创业想法的有96.1%,但真正付诸实施及准备的只有14%。在对学校选修相关课程学生的调查中也发现,缺乏执行力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最突出的短板。可见,在高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培养和启发下,相当多的大学生存在创业的想法和动机,也不乏创意,但执行力和实践力薄弱,这使得他们难以迈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因而错失良机。

加强双创实践教育已迫在眉睫,但切实推进仍存在困境。社会实践和校内实践是高校实践教学最基本的两种途径。在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少且工作内容单一,大多是就某一岗位积累一些浅显经验,难以满足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在校内实践方面,创新创业需要团队、技术、资金、市场等多方面的支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校能够投入培育的项目数量有限,难以达到广泛地增加大学生双创实践机会的效果。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多场景、多模式、多参数、多规则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将现实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仿真和集成,并内置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构建虚拟仿真平台用以更为普遍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生能够在平台中运用虚拟资源实施创意,体验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和关键节点,这有助于学生对创意效果进行评价和判断,并对创新创业形成更为系统全面地认识。

1.2支撑软硬技能培养,突破当前训练场景缺失、综合能力提升不足的困境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实验教学内容较为局限,主要关注对学生经营决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实践能力的训练,欠缺对创新创业所需各项软技能的开发,更缺乏基于全程和系统化培养的双创综合能力提升。然而,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情绪调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等软技能也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和创业项目的成败。此外,大学生创业一般经历前期准备、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创业实施、优化调整等各个环节。目前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中基本包含了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创业融资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但对理论的实际应用不足。同时,较少囊括前期准备、创业团队、创业实施、优化调整等环节,这些都是实践和实验教学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有覆盖大学生初创的各个环节,并注重软硬技能的均衡培养,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但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软技能和前期准备、创业团队、创业实施等初创环节均存在训练场景缺乏、考评测量困难、引导提升低效等问题。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够为大学生的各项软技能提升和初创环节训练提供场景支撑,同时通过对学生关键决策节点的捕捉、记录和分析,实现各项能力的测量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纠错,从而形成闭环式的综合能力提升路径。

1.3支持前置初创演练,突破当前大学生经验储备不足、试错成本过高的困境

世界首富埃隆

马斯克在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2014年本科毕业典礼演讲中说道:“大学是最好的创业的时间。大学生没有家庭生活和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处理,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到自己关注的事物中”。相关调查也表明,创业成功者基本都是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同时,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的成功经历更证明了在专注度高、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时间充裕的大学阶段开始创业,对于创业者而言是较好的选择。另外,据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在10791位受调查者中,认为工作3-10年内最适合开始创业的人数居多,占比为18.4%。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创业的难度大、试错成本高,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经验积累,但这就可能错过创业的最佳时期。

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助于我们突破这一困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基于仿真平台开展前置的创业训练,一方面能够提前学生的初创时间,使其及早高效地积累实践经验,为创业行动做好知识和经验储备;另一方面将初创过程转移到仿真平台,能够避免试错成本。学生在自身能力与创业需求相匹配,真正成为准备好的创业者之后,再采取创业行动,也能尽可能地降低创业失败的风险。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2.1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双创能力培养支撑体系

首先,针对前期准备、创业项目选择、商业模式设计、商业计划制定、可行性分析、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创业实施、优化调整等各个环节,将教学内容细化分解为最小教学单元。比如,前期准备环节包括自我认知、创业政策识别、创业途径选择等内容。其中,自我认知又可分为自我了解、他人评价、社会反馈和反省总结等教学单元。创业团队环节包括团队组建、团队管理、团队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其中,团队管理又可细分为团队执行力、股权分配管理、内部冲突管理、团队激励、团队文化等教学单元。

然后,从教学单元和创新创业能力两个维度出发,以基于初创环节分解的教学单元为横轴,以专业知识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领导能力、适应能力、情绪调试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等软硬技能为纵轴,构建精准化、精细化、精确化的双创能力培养支持体系。比如,自我了解单元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情绪调试能力;内部冲突管理单元着重提升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最后,围绕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实现能力目标为导向,设计恰当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数据资料分析、专题讲座、拓展阅读、线下实验等。对于上述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结合均难以达成目标的,则有必要设计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以实现教学单元和双创能力培养的全程覆盖。另外,即使能够运用传统方法的教学单元,也可探讨如何通过融入虚拟仿真实验来提升人才培養质量。由此辨识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与双创教育的结合点,同时形成基于双创软硬技能均衡提升的虚拟仿真实验需求。比如,对于自我了解单元,通过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令学生深刻洞察自我、明晰职业倾向、把握优劣势、了解创新创业素质的效果,此时就需要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得以实现。对于内部冲突管理单元,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形成团队冲突环境,这也需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训练场景。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现已针对自我了解单元,基于创业胜任力模型设计开发创新创业认知测评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职业性格测试、创业倾向测试、创业能力测试、创业素质测试、自我察觉测试、职业性向测试、管理能力测试、营销能力测试、心理稳定测试等多个维度,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心理、知识、素质和能力。此外,教学团队也设计开发了团队协作与沟通模块,通过团队破冰、团队协作、团队竞技、效能测评、团队竞聘、团队策划、团队总结等过程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冲突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同时,将虚拟仿真实验融入竞赛、开放实验、双创项目、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为其提供更为丰富的场景和途径支撑,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实践教学效能。

2.2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双创能力闭环提升策略

围绕各教学单元的培养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并将其体现在相应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逻辑、规则和流程设计中。通过对学生关键决策节点的捕捉和记录,获取评价数据,并据此完成各项能力的测评。比如,针对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在平台中记录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频次、合作频次、冲突频次等数据,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分析和测量各成员在团队中的地位及其协作能力;为计算学生的沟通交流指数,也可采用平台中记录的交流次数、对象、范围等数据;执行力则可通过任务交付时间和质量综合评定。

实验过程中,虚拟仿真平台可根据学生当前决策进行各项能力的实时评定,若结果低于某一阈值,向教师和学生发布预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动态自我调整,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验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纠错。

学生完成实验后,即可获得双创分项能力指数和综合能力指数的评分,这可作为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提供方向指引。

2.3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双创师资保障需求

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使一些原本需要教师讲授或组织研讨、实验和实习的教学单元通过虚拟仿真模块即可直接或辅助完成,并达到甚至超越传统方法的教学效果。这大大减少了高校在双创教育中的师资需求,有利于解决当前双创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的难题。另外,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素质教师需掌握双创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甚至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并了解虚拟仿真技术。这样才能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使虚拟仿真实验模块的需求和逻辑设计具备可行性,并且及时处理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系统问题。

3结论

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执行力弱;实践途径单一,培养覆盖面窄;教学内容局限,部分环节缺失;训练场景缺乏、软技能提升不足;考评测量困难、引导提升低效;经验储备不足,试错成本过高等困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能够广泛支持学生的创业实践;为软硬技能提升和初创环节训练提供场景支撑;科学测评双创技能,形成综合能力提升路径;开展前置初创演练,避免试错成本。为此,从双创能力培养支撑体系、双创能力闭环提升策略和双创师资保障需求三个方面探讨虚拟仿真实验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500Global,中国传媒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R/OL].2022-03-21.https://drive.weixin.qq.com/s?k=AIcAPAf4AA4q0YIx1z#/preview?fileId=s.1970325088124039.647415600TWf_f.6481158098SY4.

[2]董云.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4):155-156.

[3]叶松,陈颖.基于虚拟仿真的工程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陇东学院学报,2020,31(05):92-95.

[4]段晓红,牛天勇,侯晓丽,等.基于企业经营管理仿真平台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塑造[J].科技资讯,2018,16(28):113-114.

基金项目:北方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作者简介:段晓红,女,博士,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经管类实验教学。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虚拟仿真创新创业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浅析虚拟仿真技术在海军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积分法插补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发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网络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研究与实践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