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六年级数学教学效率

2022-06-01 12:23赵淑银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习惯探究数学

赵淑银

小学数学教学到了六年级的时候,就会格外受到关注,这是因为学生的升学问题,也可以说是学生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次抉择,所以六年级的教学,需要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辅导,对学生进行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然后通过自学,进一步拓展数学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教是一个方面,学生的学也是一个方面,两者之间必须步调一致,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一半内容是新知识的学习,只有四个单元,另一半内容是整体复习,从数的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共有五大块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又包括一些小的知识点。在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教学策略,方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全面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更好地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外在的力量,一个是内在的力量,这两个力量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上,外在的力量就是教师的教学,引导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内在的力量就是学生的学习动力,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内因决定外因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靠学生。因此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为社会服务,创造更好的美好生活。只有思想确立,才能端正态度,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其次要告诉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方法非常重要,科学的方法使学习起来轻松效率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要位置,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每当讲到某种解题方法的时候,教师就要特意强调,以后遇见此种类型题目时,都可以运用此种方法列式运算解决。学生要使自己学得好,学得轻松高效,那么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对学习就没有了抵触情绪,就会主动地探讨数学问题,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例如,当学生学习了“数的认识”后,对质数、合数、奇数、偶数、整数、自然数、正数、负数、公约数、公倍数、小数、分数等,如何定义,如何区分,如何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然后准确地判断,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有科学的方法,需要学生运用综合知识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是真正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时候,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理念和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是很难完成综合性的学习任务的。所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六年级数学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是教育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合理规划时间,学习和生活有规律地进行,这样就能保证学习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生活的主要任务。学习习惯的养成,一般来说经过反反复复的训练就能做到,对小学生来说,正因为是反反复复的训练,有的时候反而没有了习惯,成了一种被动的接受。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也需要有科学理论做指导,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规律,一味地“揠苗助长”,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就会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让学生终身受益。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白,按照學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首先应该养成制定计划的习惯,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如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钻研思考的学习习惯,等等,都是应该同时培养的。比如,在复习“数的运算”这节内容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内容。数的运算,包括运算的意义、计算与应用、估算、运算律四块知识点,根据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确定需要的时间,这样就能合理地分配时间,提高复习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就无法合理分配时间,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影响复习的进度,影响复习的效果。所以各种习惯连在一起,需要同时培养,很多教师把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习惯看待,这是不可取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需要长期坚守,方能有所建树,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显得各有千秋,看上去“千篇一律”,都是导入、新授、巩固三个大环节,其实因人而异而“各有千秋”,因学生的学习水平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每个教师的教学习惯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这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需要坚持一点,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中,经常发现有些教师拖堂,或有些知识点还没有讲解清楚就下课了,时间的不够用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失败。仔细总结,导致课堂教学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要么教学内容过多,学生“消化不了”,要么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学生理解不透问题而延误了时间,具体表现各有不同。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在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的时候,对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这四块知识的课堂教学,需要做一个全面的评估,根据学生上学期学习了“圆”的相关知识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等要素,优化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提醒,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反复强调训练,要做到心中有数。如“面的旋转”的内容,学生能自己看懂,一般情况下,教师不需要做过多讲解。有关“体积”的知识,在“练习一”里第2题“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有4种图形,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当学生把4个图形的体积计算出来后,教师进行点拨:“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共同的规律?”学生经过思考说:“4种图形的体积计算,都是底面积乘高,那么等底等高,体积是不是相等呢?”就需要师生一起探究,这样就使课堂教学有详有略,优化了教学策略。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适当地采取讲授、自学、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也可以是一题多解等,总之要灵活运用,不能机械地盲目优化。D41E497D-D11C-49CB-A865-CCC9F5409D0A

四、逻辑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理解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有的教师也把这种思维方式叫作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借助学生脑海中储存的一些概念、公示、定义、推理等一些知识,通过一定的思维模式,探究数学学习中的一些规律,有的时候需要用一些数学的语言把这种思维模式叙述出来。数学课本中的一些概念定义,就是这种逻辑思维的基本方式。教学的时候,正确使用这种逻辑思维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率。比如,学习“位置和方向”“旋转和位移”“图形的运动”“对称图形”等这些知识的时候,需要抽象思维,需要在脑海中想象图形运动的轨迹,然后将这种运动的轨迹描述出来。“方向和位置”的内容,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每学期都在学习,到了六年级就需要学生想象具体的“八个方位”,然后叙述物体是按照什么方向进行移动,从哪里移到了哪里,移动的角度是多少度,这样学生通过抽象思维就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的移动需要满足三个要素,即方向、距离、角度。像这种抽象思维方式,在小学数学课本里还有很多,比如,“长方形的表面积”“正方形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才能理解“表面积”的具体含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抽象思维的优势,提高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思考问题,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解决心中的一个个疑惑,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心中产生疑惑,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心中有了疑惑才能探究解决,倘若说学生心中没有疑惑,那么他们的学习就会停止不前,原地踏步。根据六年级的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有关“圆的周长”知识的时候,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设置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诗句中的“八万里”是指什么概念?能不能根据这一诗句推算地球的半径和直径大约是多少?如果条件允许,教师给学生有关月亮的“数据”,进一步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算出月亮的半径、直径和周长各是多少。这样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普及了一些天文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空间,丰富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设置悬念,能让学生换位思考问题,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心中就会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会思考,那么在思考中就能有所收获。比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好玩”这一章节里54页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的教学内容,就具有神奇的魔力,学生在课本上看题后,一下子就引发了强烈的好奇心,“纸杯外面的蚂蚁不爬过纸杯的边缘,怎么样才能吃到纸杯内测的面包屑呢?”学生心中有了疑惑,就激发了探究的欲望,开始思考如何让蚂蚁吃到面包屑。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步骤,认真动手实践起来,一边做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研究,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目的。

六、通过讨论提出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教学的时候,根据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讨论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能力训练的帮助很大。組织学生讨论的方式,需要灵活运用,不能机械守旧,为讨论而讨论,那就失去了讨论的积极意义。讨论问题的设定,需要掌握好“质”和“度”,太简单的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太复杂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知识范围和认知范围,没有讨论的意义。设置问题要恰到好处,这就是最好的标准,但是这个尺度标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实践才能灵活运用。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思想,让他们在实践中讨论,在讨论中实践,循序渐进,实现讨论的价值,才能让学生很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85页“数学好玩”这一章节里,“比赛场次”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探究比赛时怎么样安排比赛的场次问题。例题1:六年级1班的10名学生进行乒乓球的比赛,每两名同学之间要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次?探究这道题的时候,可以利用前面学习过的统计表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设计比赛。课本里讲的第二种方法“点子图”,不容易数清楚,也有弊端,那么究竟哪些方法好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辩论,在辩论中能把每种方法的优劣点搞清楚,最终选择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

七、结语

总而言之,六年级数学教学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尤其下册“总复习”,需要学生对六年所学知识做一个总结性复习,考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也考验教师各方面的教学水平,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宋行军)D41E497D-D11C-49CB-A865-CCC9F5409D0A

猜你喜欢
习惯探究数学
习惯
设问引导探究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错在哪里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