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小学德育的途径

2022-06-01 21:07吴秋兰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阶段价值观德育

吴秋兰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加强小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德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价值观形成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更是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冲击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价值观的存在使小学生更容易认知迷失。小学阶段传统的德育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本文的研究中,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探索小学阶段德育的创新途径,提出能促进两者相结合的措施,旨在让德育元素充分融入校园,促进小学德育的创新。学校教育中,德育为本,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雏形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和水平都在极为迅速地发展。在德育先行的社会环境中,多元价值观不断影响小学生的德育行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进行小学的德育创新研究非常重要。从性质上讲,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学科,但是两者的工作又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面临多元化的价值观和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在德育中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将两者双向结合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德育在小学生成长阶段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德育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状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因素都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时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生理发展处于不稳定状态,小学生情绪体验跌宕起伏、剧烈波动,心理行为自控能力较弱,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就会如火山般猛烈爆发出来,从而做出过失行为,损害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因此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良好的德育有助于小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平衡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小学生的成长阶段中促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互联网上也充满了各种信息,小学生会受其自身社会阅历和知识储备的限制,辨识能力相对较弱,在面对质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时难以作出正确的辨别和分析,一些不良的价值观逐渐影响着小学生,教育者需高度重视和关注,而德育工作的落实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良好的德育有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是指向学生传授语言和其他的认知行为,通过知识的传输使小学生构建符合社会基本个体存在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并逐渐形成其社会情感,能认知别人的角色和思想。小学阶段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从年龄和认知的角度看基本处于尚半成熟的状态,其思想品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习惯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为品德教育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良好的思想行为和道德行为习惯更是推进了学校德育的进行。进入学前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很大的变化,行为举止和思想意识的重塑性特别强,在小学阶段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和道德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相处,从而有助于其社会性发展。此外,许多学生受长辈宠爱,个人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分享意识普遍偏弱,这都不利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問题,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二、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小学德育的现状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调整,小学阶段德育逐渐成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德育的体系还不完善,进行德育还要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尽管德育对小学生发展很重要,但是具体的实施途径还需不断探讨。从当前小学阶段德育的师资情况看,很多小学教师对德育缺乏严谨的认知,对教育的开展也主要从德育认知层面进行,没有注重德育的体验教育和归因教育,影响了教育开展的效果。所以要强化德育,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拓展德育的内容,增加应对、体验和归因方面的教育内容。在目前阶段,很多小学德育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程进行渗透,或通过语数外学科和主题班会进行德育,也会利用课外活动和演讲比赛、手抄报,由此可见,学校进行德育的途径比较简单,每个学校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有的学校侧重于举办演讲比赛和手抄报。比如,举行“当困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主题演讲比赛。试图通过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困境。当前小学学校开展德育面临的困境还有很多。比如,教师缺乏专业的知识、缺乏学校管理和硬件设施、家长和社会比较容易忽视、相应的课程资源匮乏以及很难进行评价等。通过了解各地区的小学德育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很多学校不愿意开展的原因是缺乏专门的师资力量,以及缺乏学校管理和硬件设施,并且家长和社会比较容易忽视,还有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开展德育匮乏配套的教学资源,很难对德育的效果进行评价。

三、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德育缺乏全面的认知

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到学习压力的影响,很多小学生还没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学习困境的时候,经常会表现出无所适从。同时很多小学教师对德育的认知等同于吃苦教育,让学生在吃苦中体验挫折。如有些教师通过有目的地创设挫折情境,指导中学生积极地面对困境,要不畏艰难险阻,勇敢战胜挫折。在挫折情境中,教师认为学生能形成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还能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提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从而片面地认为只有创设挫折情境,才能切实强化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以积极心态看待困境,不断提升抵抗挫折的能力。由此可见,很多小学教师对德育的认知比较片面,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培训,对德育的开展力不从心。也有些小学教师对德育的实践活动意义认知不足,并不能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德育。

(二)德育内容比较零散

从当前的情况看,在小学德育中,教育内容更多集中在对思想道德的认知上,而对体验教育和归因教育内容涉及的比较少。当今的小学生面临着学习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也非常多,对心理辅导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果德育的内容存在滞后性,不能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德育的意义便不能很好地彰显。和普通的学科不同,德育的内容没有明确依据教材,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教师要基于学情,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要明白导致小学生心理产生问题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的因素、学习的因素等,因此德育的内容也应该灵活多变。0D426D75-6A36-401B-930A-38776EFEFE2C

(三)德育的途径单一

在教学体制的创新模式下,德育通过课堂教学、学科渗透以及相关的实践活动,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为德育的内容灵活多变,因此开展德育的途径也应该是多变的,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了解校园外的社会生活,才能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得到提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为了保证小学生的安全,小学教育活动更多是在校园内开展,局限性的空间导致学生体验不丰富,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要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置身情景中,才能引起心灵的共鸣。目前,学校具体实施的途径不够丰富多样,还需继续探索。总而言之,进行德育最终目的是构建小学生健全的人格魅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四)德育的实施面临很大的困境

从当前的情况看,小学德育还面临很大的困境。师资力量缺乏,许多农村小学很难招聘到专业的心理教师,德育的开展由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因此教师德育水平有待提升。个别学校的德育教师因主科教师缺少,心理教育被边缘化。并且教师及家长对德育重视度不够高,有的家长甚至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情况。以上诸多因素影响了小学生德育的开展。

四、在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创新小学德育的策略

(一)强化对德育的认知

在小学阶段全面提升德育的时效性,需要强化对德育的认知,对教师而言,相关课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强化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切不可将其作为主体课程的辅助,学校也应该将该课程列为学校的重点课程之一。学校应加强德育课程师资力量的储备,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将小学生的特色和教材资源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激发起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质。

(二)丰富德育的内容

教育内容始终是教师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教学内容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教育所能达成的效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内容优化是小学德育创新发展的前提。德育不仅仅要涵盖心理健康认知教育,还要强化体验教育和归因教育。在小学阶段要切实推进德育的开展,不断丰富德育的内容。比如,可以开展以班级辅导课为主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多种主题吸引学生的参与,使学生通过活动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活动总结后的归因能力。又如,在日常实践活动中进行学生的德育。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在直接体验过程中,能懂得尊重纪律、尊重团队之间的协作,提高学困生对德育的情感体验,由此形成正确的行为个性。因此在小学阶段,要为学困生提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和新颖性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学困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感知实际经验获取所需,提高自身的效能感。教师需立足于学生实践发展的需求,对教育内容做出相应的丰富和调整,兼顾趣味性和价值引导性,从更加综合、更加全面的角度对教育进行优化和改良。

(三)多元化德育的途径

德育途径的选择对教育的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从当前情况看,小学进行德育的途径主要有品德课、语数外学科、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演讲比赛以及手抄报等。当前德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为了更好地促进德育的开展,应深度挖掘进行德育的途径。比如,定期在学校开展德育专栏节目,通过心理剧、学校心理问题在线交流以及学生访谈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利用案例渗透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教育效果;亦可通过学校广播和印制校报进行德育。在学校广播操时间,除了播放音乐以外,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趣味的心理小常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从而为后期的教育提供基础。而校报的印制和发放,可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动态。另外德育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比如,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予其帮助,协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通过循序渐进的努力,逐渐实现学困生转化,从而让学生获得持续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心理控制能力。

(四)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始终是教育工作落实的重要引导者和指路人,教师的素养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德育的效益和影响,从当前小学德育开展所面临的困境来看,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是重要的因素,只有少数的学校具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因此首先要注重引进德育的人才資源,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内应该设立独立的心理健康教师岗位,每年都要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招聘一定规模的心理健康教师;其次要以训带学,提升教师的德育业务水平,定期展开全员培训,使教师掌握一定的德育技巧和方法,并在学科渗透中强化德育能力。同时强化班主任培训,班主任是德育开展的重要力量,要定期聘请专业教师对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教师要认真倾听,并结合教育实践,开展专题交流活动。最后,学校还需做好氛围营造和思想引导,鼓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学习,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同时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榜样模范作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小学阶段的德育愈加重要。学生进入小学阶段,教育者要特别注重其心理健康的变化,提高其思想调节的能力,加强心理健康和德育在各个环节的融合。两者的相互结合是以心育德、以德育心的相互渗透教育,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督促学生构建健康的人格特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所以教育者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摸索有效的德育形式,旨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心理状态,使其能从容面对困境,临危不乱,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宋行军)0D426D75-6A36-401B-930A-38776EFEFE2C

猜你喜欢
阶段价值观德育
《中国德育》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我的价值观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