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实行质量自主游戏

2022-06-01 09:18马贤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材料过程游戏

马贤

自主游戏是幼儿之间及其幼儿和教师进行自主交流的平台,游戏行为中包含了幼儿多领域成长的启蒙历程,在学前教育阶段,采取符合幼儿心智发展规律的、积极的游戏内容,在通常情况下能对幼儿的成长形成积极的影响,幼儿能通过游戏的形式,阐述自身的想法、流露自身的情绪情感、展现自身的能力。在幼儿游戏方式的范畴,自主性游戏是最受幼儿和幼师推崇的一类方式,其对幼儿的社会观念的初步养成、个人认知的进步以及语言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幼儿对游戏“三分钟热度”、游戏内容过于单元化和难以深入挖掘游戏价值的问题,使自主性游戏对幼儿教育的正面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倘若教师能适当地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合理地分配游戏工具材料,适度安排游戏开展方式方法、规范游戏时间,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规范幼儿对游戏选择的权利,以保证幼儿最初的判断意识的养成。

在这个过程中,幼师也能对游戏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点评。在幼儿自主游戏的概念中,自主选择是幼儿游戏进行方式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幼儿玩积木游戏的过程中,倘若积木的种类和最后拼接的形状是幼儿自己选择的,那才能称之为自主游戏,但倘若是教师安排的,那就不能称之为游戏,充其量只是由教师安排的活动。在自主游戏的概念中,幼儿游戏有自发性、自主性和自由的特征,具体表现为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展开的动机性的行为,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种类的活动,在对相关游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也摆脱依据手段和目的形式考虑问题的束缚。这些特征的体现,对自主性游戏的开展质量保证有着重要的意义。

处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其经常会进行的一类游戏活动是自主游戏,自主游戏是幼儿之间及其幼儿和教师进行自主交流的平台,游戏行为中包含了幼儿多领域成长的启蒙历程,在学前教育阶段,采取符合幼儿心智发展规律的、积极的游戏内容,在通常情况下能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能通过游戏的形式,阐述自身的想法、流露自身的情绪情感、展现自身的能力。本文基于此,结合昆明市S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开展情况,深入剖析自主性游戏过程中部分教师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并提及对应的策略。

一、部分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引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游戏的开展方式据教师而定,未能尊重幼儿意愿

自主游戏,顾名思义,就是让幼儿获得足够的权利和空间自主地选择游戏方式、推进游戏内容,在自主游戲的体系下,幼儿的各种游戏权力应为教师所尊重。然而,在实际情况下,通过对昆明市S幼儿园教师所组织的自主游戏,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大多将游戏方式的制定交给自己来进行,很好考虑幼儿自主性的选择,许多教师将这样的行为理解为可以缩短游戏时间、提升游戏效率,实则,这样的思路仅仅是将幼儿分配到不同的游戏区域,让幼儿进行各种规则的游戏,幼儿的兴趣也会因为自主性的缺失而大打折扣。在材料投放的方面,通过了解可以发现,昆明市S幼儿园的部分教师通常会鼓励孩子进行一物多玩,因为材料的局限性,许多幼儿的游戏兴趣也会难以保持,部分教师总是片面地认为,关于自主游戏,游戏的材料越真实越好,越多越好,材料越精致越好。在投放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是提前进行思考,然后再提供好相应材料。

(二)教师的点评方式较为单一,讲评内容缺乏深度

在通常情况下,部分教师没有发挥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过程中评价的积极作用,只是采用简单的思路对游戏的运作不同内容进行评价,教师通常的评价方法包含以下几类情况:一是,部分教师过于绝对,评价是非,只是给某些幼儿的行为下结论,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幼儿的行为不是对的就是错的;二是,部分教师喜欢归纳总结,在游戏结束后是应该进行总结,但部分教师忽略了总结自身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和行为反思,仅仅在游戏的最后进行大方向的、流于形式的总结,这就缺失了幼儿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的机会。三是,部分教师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不能换位思考,仅仅依靠成人的思维,告诉幼儿应怎么做,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枯燥,缺乏一定的深度,在另一方面,这样的评价思路,也无法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来进行,幼儿的主体性的原则也无法体现。这直接影响了幼儿自身对游戏内容的体验度,自主创造的机会也随之被剥夺,挫伤部分幼儿游戏创造的积极性。在自主游戏的范畴,游戏的主导者应是幼儿而不是幼师,因此关于幼儿材料的选择乃至主题和游戏的开始和结束都由幼儿自己来决定,教师的应从内心进行同幼儿的换位思考,并且,当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恰当的观察和适当的引导,引导行为的合理介入,也能让幼儿更好地成为游戏的主人。

(三)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

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因为幼儿自身缺乏一定的时间观念,难免会出现游戏过程中对应时间安排层面的混乱局面。面对这个问题,教师本应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让幼儿尽可能自主地进行时间编排的调整,有的时候幼儿玩得兴高采烈,结果游戏的时间结束,不得不停止游戏。既然是自主游戏,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游戏过程尽可能大限度地配合,让幼儿的兴趣能因自己的决定而得到保证和满足。然而,通过对昆明市S幼儿园幼儿的自主游戏布局的观察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经常性地中断幼儿的游戏行为,对这种行为进行分析,不难意识到,这些教师的行为是有些不合适的,因为,处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其持续性的游戏行为来之不易,倘若被中断,其注意力也很容易被转移。游戏的突然中断,往往会造成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被挫伤,从而无法继续进行接下来的游戏。

(四)自主游戏不等于教师对幼儿的放任自流

部分S幼儿园的教师认为,自主游戏,既然是以幼儿为主体进行,那就应让幼儿自由地玩,教师在一旁不管不顾就是对幼儿的尊重,有些教师不参与观察和指导,甚至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问题,教师也不会去打断幼儿的自主游戏过程。然而,自主游戏并不是自由游戏,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干预,辅助幼儿解决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幼儿能顺利进行游戏。教师不能认为自主游戏就可以放任不管,而要充当幼儿在自主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解读者以及支持者。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要学会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语言、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以及解决的效果如何,针对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指导幼儿高质量地推进自主游戏。教师通过全面观察,分析幼儿需要哪些帮助,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幼儿自主游戏。D0F129B2-0174-4FBD-929F-05C24E324084

二、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对应策略

本文采取三种游戏策略:变“单一模式”为“多元整合”、跟进过程评价,激发幼儿兴趣以及变“思维定式”为“自主创新”。

(一)变“单一模式”为“多元整合”

1.自主游戏材料的多元整合。自主游戏的材料实现多元的整合,能大幅度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现代化的自主游戏中,更加提倡幼儿和材料之间的充分互动,鼓励幼儿对不同的材料形成自主探索的积极性,真正让游戏行为和游戏材料相生相长。在通常情况下,游戏材料的投放也应科学来跟进,例如,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可以满足幼儿情感的需要,有时候,幼儿也会结合游戏材料的创新不断丰富自身的游戏行为,游戏材料的多元化,也为幼儿更加多元化的游戏行为创造了物质基础。

2.游戏元素的多元整合。为了增加幼儿游戏格局的进一步开拓,让游戏的领域不再如同从前那么鲜明,不再过度强调游戏应在室内还是应在室外进行,教师应尝试打破游戏区域的界限,让游戏的元素能进行多元整合,让游戏的空间由静态变成动态,教师也可以采取变换游戏位置的方式,刺激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新鲜感,激发幼儿继续游戏的情緒情感。

(二)跟进过程评价,激发幼儿兴趣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学前阶段的渗透,幼儿是一切学前游戏活动开展的主体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界的共识,作为学前教师,我们应积极跟进对幼儿观念的落实,尤其是注重在观察的过程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尽可能不让观察的方式方法影响了幼儿的游戏思路,应让幼儿在更加自由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喜好、呈现自己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让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过程能在保证幼儿的独立性的过程中展开,为了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教师应做到当幼儿进行游戏的时候,尽可能地不打扰幼儿的游戏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不打扰式观察不代表教师可以完全放任自流幼儿的游戏行为,在必要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的方式,不断提升幼儿的活动参与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应在保证幼儿独立游戏的情况下,把观察的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为接下来合理的引导建立依据。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幼儿在活动过程的观察,并且在发现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暴露一些问题的时候,应采取合理的方式来加以引导,从而让幼儿真正受益于教师的观察,在更高质量的教育环境中获得成长。

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就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进行细心的观察和记录,在不打断幼儿游戏兴致的基础上,适当地采取过程性的评价策略,一方面,不断激励幼儿高质量地参与自主游戏活动,在另一方面,协助幼儿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就使自主游戏能顺利进行。记录的意义是以游戏不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伤害的前提下,在自主游戏结束的时候,对问题能进行事后的指导,让幼儿能形成自我纠错的机制。这既是对幼儿的尊重,也是对游戏本身的效果得以保证的有力手段。总而言之,教师应明白,自己在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并非一位看客,而是应担当起游戏导航者、解读者、陪伴者等多种角色,而不是绝对的“领航者”,因此教师应把握好这个过程性评价的“度”。

(三)变“思维定式”为“自主创新”

1.玩什么由幼儿决定。处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其游戏兴趣的建立往往需要充分的空间,然而就现实情况而言,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仅仅是提前制定好游戏内容,告知幼儿某一次“自主游戏”的主题是什么,应如何进行,在这样的游戏框架下,幼儿会根据教师意愿进行自主游戏,这种游戏方式实则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游戏,因为这种游戏的开展机制不是以幼儿自发的方式进行,幼儿的主体性也无法在这样的游戏体系中得到彰显。所以,在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合理的定位——教师,不是幼儿自主游戏时候的领航者,而是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者、分析者和引导者,幼儿在游戏中玩什么应完全由幼儿来自主决定,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主游戏主题,寻找自己想合作的游戏伙伴,幼儿也有权利发表自身对游戏如何推进的看法,并且,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进行恰当的自主决策。比如,昆明市S幼儿园的许多教师助力幼儿推进的“打战”自主游戏是以幼儿为主体、为幼儿自发构建的,在开展本次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享受游戏的内容,进行打战、追逐和躲避等多种游戏行为,幼儿也可以在这样的游戏机制下,因为自主空间的获得,获得更多的心理成长空间。

2.幼儿决定怎么玩。在通常情况下,幼儿教师总是会对幼儿的游戏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干涉,比较倾向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过多的指导,希望幼儿能在自主游戏中以正确的方式推进各种游戏行为,当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过度干预幼儿,长此以往,幼儿也会在这样游戏体系下,形成思维惯性,剥离了教师的引导,不知道如何进行游戏。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幼儿的行为被教师捆绑住了,当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材料提供者的角色,仅仅是对游戏的内容进行大致的讲解,给幼儿的游戏行为留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和实践空间,从而让自主游戏真正为幼儿所推动,比如,昆明市S幼儿园许多教师在木条和轮胎的组合就成了滑滑梯、迷宫、独木桥。软垫和跨栏就能组合变成帐篷、椅子、盾牌、小房子、起跑器等,这些基础材料往往由教师提供,但应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让幼儿能真正在自由的氛围下进行游戏和创造。

三、结语

总而言之,自主游戏是幼儿不可或缺的内心世界交织的空间活动,幼儿教师要从教育观念上正视幼儿的自主游戏行为,让幼儿最初的情绪情感、个性经验以及智力指挥得以体现的同时,能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健全人格。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在实践中自我成长,对幼儿的游戏内容做到更加深刻和广泛的了解,并且适当地进行指导支持,从而利用游戏的方式,推进幼儿的发展。

(宋行军)D0F129B2-0174-4FBD-929F-05C24E324084

猜你喜欢
材料过程游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