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与实践

2022-06-01 14:20杨晓敏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法治

杨晓敏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对学生展开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學方法,使学生能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提升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使其在平等互动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互动式教学方法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能保证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法律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概述

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能保持正常的沟通交流,师生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肢体等形式及互动,这其中还包括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是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发挥教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平等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师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分歧,但恰恰是这些分歧,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互动式教学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构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同时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问题、缺陷和不足,基于学生的现状,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的能力成长、知识储备扩充,有效落实对学生的观念塑造和价值引导,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所能起到的实际教学效益和影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虽然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在应试的压力下,许多初中德育与法治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灌输方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口头教学的形式,许多初中德育和法治课仍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常规的教学方式不能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交互式交流,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兴趣丧失,同时,师生间存在着严重的隔阂。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首先,新教改实施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一时间还无法适应新教改,对新教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保持着严肃的教师身份,学生也十分地拘束,无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和教学进度,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所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变革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是新教改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和重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教学效益和影响,调节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让教学工作的展开所能起到的效益和影响进一步提升。在扩充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完成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塑造,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情感交流互动

首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以教材知识为基础,不断地向外拓展,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要使学生在了解法治道德知识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二是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情感教育,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德育与法治课的热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情感方面的交流,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确保德育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再次,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完成课堂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后,道德与法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比如,在人教版学习道德与法治“少年有梦”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开展一场辩论赛,围绕着“中国少年应该如何铭记历史,奋发图强”展开辩论或者是演讲,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再如,在“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主题,播放《建党伟业》《建国大业》的片段,让学生分享自己有的感受,以此来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初步形成国家好 大家才会好的意识。接着引出课本中邓小平同志的讲话以及《我爱这土地》的片段,让学生交流这段讲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作者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由于学生在情境导入中已经有了深刻感受,这一问题给予了学生交流互动的机会,能让他们积极交流自己的理解,认识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感情感教育,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从情感价值领域展开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塑造和引导,回归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初衷和教育主旨。

(二)问题探究互动

问题探究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方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教学重难点展开问题设置,采用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究中,这样一来,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不要超过学生的理解范畴,要向学生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活动中。D6E3C915-CFB5-486F-BE0B-63CC3ECE88D4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维护宪法权威”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宪法宣誓的视频,而后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宣誓有何意义?而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周记,以小眉所提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人民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思考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提示: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入境口岸等。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最后引导学生对宪法以及国徽法的相关内容进行查阅,以此更好地深化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认知。再者,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感知宪法知识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最后,在学生思考和讨论后,得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提问探究的方式促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而后为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奠定良好基础。问题探究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和参与兴趣,通过教师的问题推动让课堂教学有序展开,学生在对问题分析、研究、探讨的过程中会对教师所讲述的知识概念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三)案例教学互动

案例教学也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列举教材中所提供的案例,还可以使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案例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知识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教师在针对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将案例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如案例:张华是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十分勤奋,后期参军,于2019年复员从事工作,在某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张华在外地工作每年都会往老家汇钱给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所得税。通过该案例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案例中张华都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让学生先分析该案例,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互动,学生可以自主回答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通过案例教学互动模式展开教学,学生能够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掌握相关的法治問题,明确自己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可见,案例教学互动模式的优势明显。

(四)情境教学互动

1.运用生活化教学情境展开互动教学

情境教学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当中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方法之前,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掌握,然后设定教学情境,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维护秩序”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思考一下,在上公交车、地铁或者是火车的时候,如果大家都是一拥而上,互不相让的情况,是否能完成迅速地上下车了;如果大家都能有秩序地进行排队,是否可以缩短人们上下车的时间,保证人们的身体安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采用模拟实验的形式,就是让学生争先恐后地进班级,互相拥挤,然后再安排学生排队有序进入班级,让学生认识到秩序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意识到秩序的重要性,进而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秩序。

2.采用角色扮演展开互动教学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邀请几名学生进行剧情重现,以此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事情的经过,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进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采取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的安排,以及案例的选择,要突出重点,简化扮演的形式,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

3.采用辩论方式展开互动教学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应用互动性教学模式,避免学生对互动出现疲劳的情绪。因此,教师不能总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交流、讨论,可以适当开展一些互动性的教学活动来增加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对师生互动的兴趣。道德与法治学科有许多值得辩论的话题,加上初中生的思维比较活跃,看问题的角度和观点不同,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比赛构建互动式课堂,在辩论中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形成不断思考、探究的意识。

例如,在“感受生命的意义”的教学中,可以出示网络上对生命话题的讨论,有些人觉得人就应该为了自己而活;有些人觉得亲人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有些的则觉得活着就是活着;有些觉得活着是为了过无忧无虑的日子,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生命的看法和理由,以这一话题贯穿到整节课中。用雷锋、屠呦呦等例子向学生解释生命对社会、国家的意义,以此来引出辩论议题:上节课讲到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敬畏生命,这节课向大家展示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到底应该好好珍惜生命还是牺牲自我发挥出生命的意义,让学生选择一个观点举例论证,在辩论中激发起学生的互动兴趣,并深化他们对生命的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提高对道德与法治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师模式展开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展开案例教学,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左毓红)D6E3C915-CFB5-486F-BE0B-63CC3ECE88D4

猜你喜欢
互动式案例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
样板案例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