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实践策略

2022-06-01 17:43李恬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幼师传统幼儿园

李恬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的幼儿的思维还不够成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充分。而传统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之一,幼儿教师需要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从而使幼儿可以在自身的实践和探究中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并且在主题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促幼儿的全面提升。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在学习中比较被动,都是在幼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幼师在教学中需要对主题活动进行优化,从而使幼儿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乐趣,积极投入活动,开阔自身的视野,同时也使幼儿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摆脱被动的学习,积极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究,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师要重视教学环境的营造,在教学中通过经典、趣味的活动使幼儿可以摆脱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时,幼师还可以和幼儿家长合作,共同构建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探究方向,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合的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的素质提升。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大环境的创设

幼儿容易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学习的大环境十分重要,很多幼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了教学内容的讲述,而没有注重传统文化大环境的创设,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受到身边环境的影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幼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幼儿园里楼道、梯间、走廊墙壁等空间,将一些传统问的知识以生动形象,文字和图片几何的方式向幼儿进行展示。每层楼道的墙壁都可以设置不同的文化墙饰,将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向幼儿进行展示,让幼儿可以很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在这些大环境的布置下,幼儿也更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这些节日的由来以及习俗进行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对这些节日相关的诗句认识,促进幼儿自身知识储备的提升。在传统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幼儿也会更好地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配合幼师的教学。

例如,在讲述“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物品和活动来介绍端午节节日的由来、习俗,让幼儿可以了解和喜爱中国本土的文化艺术,同时选择了最有特色的“赛龙舟”活动,幼儿可以亲身体验,用纸质的小船和其他的学生进行比赛。幼儿可以模仿着划船的动作,拿起手中的桨,将“粽子”扔到“河里”,从而纪念屈原。幼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包粽子,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对这一传统文化习俗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感受包粽子的乐趣。对表现优异的幼儿,幼师可以给予鼓励,并且让这些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激发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幼师还可以让幼儿根据这次的活动自己制作手抄报,讲述有关端午节的经典故事,张贴在户外走廊的墙壁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每天上下楼梯时,教师都可以带领幼儿读一读,认一认,学一学这些手抄报的内容,而家长在接送幼儿时也可以看到幼儿的作品,将其中的内容讲述给自家的幼儿听,让幼儿随时随地沉浸在经典诗文的熏陶中。

二、班级传统文化区域环境的创设

除了在幼儿园中布置一些传统文化的氛围道具,幼师还可以在班级活动室中设计一些和传统文化相关的道具,从而方便幼儿对传统文化认识,以及模仿古人的样子学习,从而使幼儿可以将自身带入到对应的身份中,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的学习兴趣。中国幅员辽阔,传统文化的种类甚多,每一个地区的传统文化都存在其固有的特色以及传承方式。在笼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幼儿更多是通过信息技术去了解这些文化,但是图片、视频等方式并不能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其中的氛围以及地方特色的魅力,因此为了能开阔幼儿的眼界,让他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见识更大的世界,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为幼儿提供展示与体验的舞台。幼师可以通过对班级传统文化区域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可以跨越时间的维度,对古代的读书方式进行体验。在这样的学习中,幼儿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了解以前人们的学习习惯和习俗,加深幼儿的印象。幼儿在环境的影响下,会不自觉地参与读书的活动,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些基础较弱,不愿意参与到学习中的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下也会不自觉地被吸引,从而在自身的参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幼师可以将教室布置为古代的读书环境,其周围布置着古典作品,播放一些柔和的古典音乐。在这个环境下,幼儿自然会沉浸其中。同时设置如“经典图书角”“经典对决”“经典小舞台”等阅读区域内,幼师可以放置幼儿所学经典诗歌,以及三字经故事书,幼儿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阅读。一开始,幼儿还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幼师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幼儿可以明确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自主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沉浸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幼师可以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幼儿所阅读的东西,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提问,加深幼儿学习的印象,同时让幼儿可以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幼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构建,幼儿可以自己收集一些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教室进行装扮。幼师可以将中国风元素的内容向幼儿进行讲述,幼儿很快就将自己喜欢的内容提取出来,在墙壁上装饰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脸谱和被誉为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来展现。有的幼儿则选择在墙壁上给利用青花瓷来增加亮点,同时配合中国传统的乐曲:琵琶、三弦、阮,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风格乐器的热爱。

三、开展诵读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

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幼儿仅靠简单的阅读和听幼师讲述是完全不够的,幼师需要引导幼儿在诵读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幼儿在学习中的体验,还可以提高幼兒的口语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自己在平时阅读中是否还存在遗漏的地方。在诵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对自己诵读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幼师要坚持不求甚解的教学理念,在幼儿诵读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幼儿可以对传统文化进行思考,接受经典的熏陶,并且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幼儿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诵读活动中,幼师要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诵读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到诵读活动中。5439BB11-9F18-4954-B67C-A3995CF2CA3F

例如,幼师可以将固定的读书活动整合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在早上的活动中每天进行10分钟的“日报”活动。在晨练前,以各种形式进行个体阅读、集体阅读,培养幼儿的勇气和自信。此外,幼师还可以将《弟子规》、唐诗等古典作品综合到早晨的练习中,幼儿可以进行自主诵读,提高对古典作品的认识。同时,幼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相互之间进行对读,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幼儿在诵读中的积极性。幼儿可以在饭前、饭后、离开幼儿园前等时间阅读古代经典。通过反复阅读经典,可以发展幼儿的口述能力和记忆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刺激幼儿对读书的兴趣,形成爱读书和学习的好习惯。针对幼儿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幼师要避免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让其他幼儿通过正确的示范,让幼儿可以对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

四、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促进幼儿积极参与

很多幼儿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自身没有学习的欲望,动力不够充足。这是因为幼儿的注意力并不够专注,很容易被身边的事物所影响,幼师需要在教学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实现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由于现在信息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幼儿的身边充满了信息化的产物,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深刻,同时也没有很好的途径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因此幼师需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通过现有的科技资源,让学生可以跨越时间的维度,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为了提高幼儿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幼师可以举办一系列相关活动,通过活动调动幼儿的热情,让不同基础的幼儿积极参与传统文化学习。幼师要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弘扬为目标,引领校园文化发展,让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例如,幼师可以以“继承经典、享受童年”为主题,组织经典的朗诵表演。不同班级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诵读,以自己的班级为整体进行表演指导和点评。在幼儿之间进行诵读表演的时候,幼师需要仔细进行观察,并且在幼儿表演结束后对幼儿的表演进行评价,使幼儿可以对自己的表演情况进行了解,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大中小班的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教师和各种经典服装的精心安排后,幼儿背诵并表演了诗歌、音乐、舞蹈,达到了文学和艺术、继承、发展的完全结合,幼儿用完全的热情和标准的发音诠释精彩的中国经典。在幼儿学习中国古典的过程中,推进了对文化的认识研究也培养了幼儿对经典诵读的感情。在经典诵读中,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了新的途径,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

五、家园合作,促进幼儿成长

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的道德行为不仅需要依靠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幼师的配合以及社会对这项教育的支持。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幼儿是教师的事情,自己对幼儿的干预是不需要的,这也导致幼儿识字教学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对幼儿进行教育,但是这终究无法满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家园共育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家庭教育,与家长及时地沟通,共同为幼儿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教师可以在网络中选择沟通的平台,在布置相关的亲子作业后,家长需要将作业成果上传到平台中。

例如,在元宵节的时候,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包元宵这一亲子活动,教师需要提前在网络平台中上传元宵节的故事材料,以便家长可以学习并且讲解给孩子听。家长也可以参与到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集思广益,在平台中上传一些灯谜,在节日当天的晚上,幼儿园班级的幼儿、教师、家长一起进行猜灯谜的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将传统文化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信息技术拉近了教师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并且这种实时沟通的方式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教学意见的反馈,在课内可以调整教学方案,为幼儿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最主要的还是需要幼儿的家长一起参与到幼儿的成长中,对幼儿进行培养和引导。幼师要与幼儿的家长增进联系,和家长一起对幼儿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培养和提升。幼师要向幼儿家长讲述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在共同的努力下,实现幼儿道德素质的提升,促进幼儿在学习中的快速成长。幼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幼儿在家庭里进行完成,和家长一起巩固传统文化知识。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更好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从而丰富幼儿的体验,让幼儿可以感受到亲子活动的乐趣。

例如,在家里,父母每天都可以“背诵”幼儿最近的经典内容,和幼儿学习经典故事,向幼儿进行提问,重新回顾学习到的知识。幼儿可以从父母的提问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重新的回顾,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理,对父母进行反问,了解父母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经典的阅读,而且在教育幼儿方面更顺利,和幼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如中秋节临近,家长和幼儿需要一起做灯笼,用统一的方法吊在幼儿园走廊上,一起营造中秋节的环境。另外,还可以配合元宵节和龙舟节等,积极完成亲子手绘报纸,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家长在亲子活动中,可以和幼儿有更加亲密的接触,深入幼儿的内心,对幼儿的需求进行了解,从而对幼儿进行引导,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

六、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幼师在教学中需要以幼儿为主体,在提高幼儿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质,使幼儿可以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幼师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幼儿摆脱被动的学习状态,主动、积极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养幼儿的能力。幼师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趣味传统文化传播活动,在集体的带动下,让更多的幼儿可以参与到活动中,提高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且,幼师还可以开展亲子诵读传统经典的环节,带动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传统文化,加深教学印象,促进幼儿在生活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引发幼儿的共鸣。

注:本文为白银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规划课题“在幼儿园中开展传统文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号:BY[2021]G004)研究成果。

(左毓红)5439BB11-9F18-4954-B67C-A3995CF2CA3F

猜你喜欢
幼师传统幼儿园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爱“上”幼儿园
少年力斗传统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