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绘本中艺术元素 丰富幼儿美术教育资源

2022-06-01 18:34吴金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读物插画绘本

吴金

美术教育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表现、创造能力,同时能在这门艺术的教育熏陶下,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而绘本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插画,这些插画均由国内外著名画家创作,有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绘本插画中的艺术元素,将其转化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资源,为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增添活力,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幼儿美术教育经验,对如何挖掘绘本中的艺术元素用于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展开深入分析。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为辅的读本,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与美丽的图画,向幼儿形象地展示了生活中的快乐、忧伤、离别、死亡,给予幼儿生动、形象、直观、新奇的视觉体验。一本优秀的绘本读物,一定有着艺术性的插画,并且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懂得如何将绘本中的艺术元素转化为丰富的美术教育资源,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提升幼儿的美术素养。

一、合理选择绘本,成为幼儿美术教育载体

并非所有的绘本读物都能成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载体,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实现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提升幼儿美术素养、增强幼儿审美情趣的目的,一定要保证绘本读物选择的合理性。结合幼儿美术教育工作经验来看,应从如下三方面进行选择:

(一)选择内容符合幼儿年龄及兴趣的绘本

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均有很大差别,对读物的理解程度也是千差万别。舉例来讲,幼儿在3岁左右正好处在自我意识、性格、信心等心理层面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该阶段也要关注他们记忆、实践、想象能力的发展。所以,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尽量选择情节相对简单、插画形象鲜明的互动读物。比如,《好饿的小蛇》绘本中的插画非常简单且生动形象,所有被小蛇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都会直接显示形状,这样的情节和画面编排非常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所以会对绘本产生天然兴趣,从中体会阅读的快乐。选择此类绘本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资源,自然事半功倍。

(二)选择符合幼儿绘画技巧与水平的绘本

绘本读物中会出现多种多样的美术表现手法,为了配合故事内容情节,绘本会出现油画、印染、拓印等各种表现手法。对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人员,一定要选择符合幼儿绘画技巧及水平的绘本,确保他们在欣赏美术表现手法后能成功模仿,简单练习便能掌握此类绘画技巧,对幼儿绘画能力起到促进提升的作用。比如,《大脚丫跳芭蕾》的绘本更适合中大班幼儿美术教育,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已经学习了人物画,并且人物动态多以“火柴人”的形式出现。而该绘本中对人物的绘画会用夸张的线条描绘主人公舞动的身姿,与该年龄段幼儿的绘画方式相贴近,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一边欣赏一边模仿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而对小班幼儿来讲,由于其心理、生理仍处在发育中,绘画基本是涂鸦状态,与其说是描绘物体形状,不如说是美术游戏,只是为了在绘画中体验快乐,基于此,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可为他们选择《这是什么形状》《小黄和小蓝》等涂鸦类插画的绘本读物。

(三)选择富有想象力与感染力的绘本

合理选择绘本是开展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保障,在绘本选择过程中,除了要关注上述提到的绘本内容、绘本绘画技巧是否与幼儿实际情况相符以外,还要尽量选择富有想象力与感染力的绘本。原因在于此类绘本能明显调动幼儿在阅读时的主动发现能力,对其创作有明显启发,能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沉浸在绘本编织的美好世界中。比如,在中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选择《花格子大象艾玛》的绘本,该绘本读物有着简单的图案,同时描绘了一个开朗、爱笑、积极的大象艾玛的形象,在绘本创造的情境中能形成对幼儿的感染力,进而促使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对色彩的运用,更有动力投入创作。又如,在大班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选择绘本《小脚丫》展开教学,在这一绘本读物中,图案主要以小朋友的小脚丫作为创作素材,形成树林、拱形桥、房子等众多形状。一个个小小的脚丫能“做”成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简单的绘本背后也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此时,教师可提问:“小脚丫还能变化成什么呢?”幼儿则会在绘本的启发下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大胆创作。而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正因为有了幼儿的想象投入,他们所画的事物便显得更具童真与童趣。

二、挖掘绘本艺术元素,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活动

优秀的绘本读物在封面设计、色彩搭配、绘画技巧、风格构思等方面均会表现出独特之处,教师通过深挖绘本中的艺术元素,将其用作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效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绘本的感知、欣赏与体验,也能调动其美术创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

(一)借助多变线条,开展线描美术教育活动

线条作为绘画的基本构成元素,通过线条的多种变化构成绘本的基础框架。许多幼儿绘本中有丰富且简明的线条,不但能描绘出绘本任务,也能提升场景的生动感。比如,在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所有插画都采用线描的表现手法,如屋顶瓦片和砖头、狐狸与母鸡身体花纹等,尤其是狐狸身上线条简单且有规律,给人一种强烈的装饰画风格效果。所以,美术教师可以该绘本为载体,深挖其中的艺术元素,带领大班幼儿仔细观察绘本图画中狐狸、母鸡、树叶、屋顶等物体的线条排列及变化规律,然后尝试自己模仿绘本中的线条表现手法装饰农场,开展别开生面的线描画教学活动。通过这一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幼儿学会如何将线条装饰规律用在自己的画作中,增强其对画面的感知能力,同时在不断尝试、创作与改编中,自身审美情趣也会有所提升。又如,在绘本读物《我爸爸》中,创作者运用夸张的造型与拟人化的手法,让幼儿对绘本中的形象拉近距离感,增强幼儿的亲切感。绘本画面呈现爸爸亲吻小宝宝时,幼儿也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自己生活中与爸爸之间的互动,感受到了爸爸对自己满满的爱。此时,教师便可顺势引导幼儿尝试着用画笔,模仿绘本的绘画方式描绘出自己对爸爸的感受,将这一充满爱意的美好瞬间记录下来,也能提高幼儿的造型能力。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提出合适的要求,以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比如,针对小班幼儿,只需要他们简单造型,突出主体形象以及拟人化特征,画面物体轮廓线条清晰即可;针对中班幼儿,则需要他们通过造型生动表现人物的心情与个性;针对大班幼儿,则要求他们线条更加丰富,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

(二)借助鲜明色彩,开展色彩欣赏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对色彩天生敏感,同时色彩感知也是幼儿审美教育的着手点,借助绘本中色彩鲜明的插画,能有效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与欣赏能力,并尝试引导他们将色彩与自然相联系,激发幼儿对美的表达欲望。比如,绘本《彩虹色的花》中运用的色彩非常丰富,用到大量强对比、高纯度的色块进行画面表达,为幼儿创造丰富多彩的世界。作者在其中一页用橘黄色与蓝色的大色块表示花瓣船与水洼,这种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了明亮的画面,极具生动感。除此之外,绘本还应用了色彩组合及变化表达时间、温度、情绪,甚至生命。比如,作者用蓝色的花瓣当作小老鼠的扇子,与背景炽烈的黄色形成对比,而幼儿一看到蓝色便会联想到水、大海等物体,给他们一种凉爽的感觉,再欣赏小老鼠的表情,自然地发出感叹:“真的好凉快啊!”在蓝色与黄色的色彩对比下,幼儿便能轻松感受酷暑的炎热与海水的凉爽。借助该绘本,教师可开展色彩欣赏活动,以《彩虹色的花》作为活动载体,引导幼儿对色彩的多样性、色彩冷暖区别、色彩搭配等形成感知,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用冷暖色搭配法进行绘画,逐渐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在结束了绘本欣赏活动后,教师还可通过话语对幼儿进行想象引导:“春天到了,公园里的彩虹色的花又盛开了,你们选择送给哪些小动物呢?”幼儿会结合本节课对色彩形成的感知进行创作,尝试着对冷暖色进行搭配,以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形成对美的体验与表达。

(三)借助精彩构图,开展绘画布局美术教育活动

优秀的绘本读物不仅有着舒展的线条和鲜明色彩,还会通过独特构图去吸引受众的眼球。开展绘画构图布局美术教育活动,能让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更上一层台阶。精彩构图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精美封面。绘本的封面不只是简单的书皮,而是蕴涵着大量的信息。比如,在《蚂蚁与西瓜》绘本的封面与封底,用一个大西瓜图案将其连接在一起,同时西瓜上有许许多多黑色的小蚂蚁,这样的构图设计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所以,要借助绘本的构图构思,引导幼儿在美术创作中以夸张手段表现事物的大小;其二,丰富内文。内文作为绘本故事情节的主体,同样有着许多构图巧思。同样以《蚂蚁和西瓜》绘本为例,翻到蚂蚁洞这页时,幼儿无不惊叹用迷宫形式描绘的蚂蚁洞穴,并且每个洞穴都有蚂蚁工作的细节。教师可引导幼儿对细节进行观察,鼓励他们在绘画构思时更多关注细节的描绘,提高其美术创造能力。

(四)借助多样风格,开展综合性美术教育活动

不同绘本作品在艺术风格表现方面有着明显差别,通过引导幼儿欣赏不同艺术风格的绘本读物,能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与审美表达。比如,绘本读物《小黄和小蓝》,创作者巧妙地采用了撕贴的方法,将黄色、蓝色两种颜色拟人化,内容则体现了爱与融合的内涵。在这一绘本中,画面不仅表达了色彩之间的融合,同时对色块进行对比,同时以撕贴方式激发幼儿的动手实践欲望。所以,教师一方面可引导幼儿动手撕贴,对大小、形状、粗细各不相同的色块进行撕贴操作,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幼儿对色彩展开添画,感受色彩之间的融合与对比,从中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又如,绘本读物《夏日海湾》有着独特的神秘气息,创作者用水彩画的形式描绘了岛屿生活,利用光线与色调的独树一帜的变化,让幼儿从中感受到美的乐趣。由此可见,教师在面向幼儿开展综合性美术教育活动时,应多审视绘本中的多样化艺术风格,借助于此让幼儿了解多元世界。

(五)借助故事情节,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绘本读物通过色彩斑斓的图画与简单的文字表达,为幼儿呈现了生动趣味的故事情节,不但能带给幼儿直观、形象、愉悦的视觉冲击,也能调动幼儿的创作兴趣,在想象力的驱动下,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比如,绘本《波哥的婚礼》是一本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现实生活的读物,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猪参加婚礼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幼儿也有跟随父母一起参加他人婚礼的经历,而幼儿天性喜欢模仿,教师可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引导幼儿开展婚礼游戏。如此提议能明显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同时对绘画以“婚礼”为主题的创作充满兴趣。绘本读物中小猪们设计的服装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对色彩进行了渐变处理,这些色彩的多样化运用方式会激发幼儿自己设计衣服的欲望,从而尝试着为自己参加婚礼设计不一样颜色和图案的衣服,如此热闹的情境对幼儿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幼儿可以在欣赏绘本的过程中,直接欣赏到各种服装创意,有着多样造型、丰富颜色、多变图案,如此生动的情境完全可成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资源。幼儿在生活中对服装、饰品均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些均可成为幼儿进行服装设计的基础,所以幼儿在创意设计中兴致高昂,有的给猪先生配上了白色燕尾服,系上红色领结;有的则给小猪搭配了胸花与手表;有的给猪小姐搭配了白色公主裙以及多彩的蝴蝶结、水晶鞋等。阅读绘本读物《波哥的婚礼》后,幼儿在各种可爱小猪的吸引下,产生了对小猪的创作欲望。此类绘本读物非常多,如《变色龙》中讲述了不断变换颜色的本领,会激发幼儿动手涂画的欲望;《大鱼和小鱼》中有着魔幻的色彩,会激发幼兒动手调试颜色的欲望。所以,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试着采取如下模式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先提炼出绘本读物中蕴涵的美术元素,作出元素的取舍,即决定完整使用绘本或是节选内容;然后带领幼儿对绘本进行阅读,一起分析绘本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美术元素;随后采取多元评价方法,深化幼儿对绘本中的美术表现形式形成深入理解;最后,用该绘本的独有美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综上所述,绘本读物用精炼语言与优美的插画,向幼儿传达着真善美的理念,已成为无数家庭的必备品与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资源。挖掘绘本中的艺术元素,成为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有效资源,能有效助力幼儿审美情趣与美术欣赏能力的提升,也能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思维,增强其对美的感受,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

(左毓红)6816A859-14DE-4471-AE49-F887F905D427

猜你喜欢
读物插画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插画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何籽❘插画
数学阅读指南
预防感冒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