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2022-06-01 04:30刘昌海贾文学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情感

刘昌海 贾文学

在主流基础学科中,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注重语文知识的迁移,同时也会以素质教育入手来实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其实也需要通过美育的融合来实现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将美育进行有效融合,重点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且让学生拥有创造美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发展更加健全。美育是审美教育中的一种,目的是实现在教育领域内,以现有教材的应用来实现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审美观点,并让学生能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同时,拥有创造美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所包含的素材丰富多样,而且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能挖掘出各种各样的隐性美。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握好书本内容中的素材,又要在教学上,实现体现出美的含义,这样才能通过对美的传播来让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以此才能实现让学生生成审美的能力,并对美产生独特的理解。

一、提取书中的教学美,培育学生创造与审美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

每一个人对美的感知是不同的,所以在美育中,教师要实现以情感教育入手,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这样才能通过学生生成独特的审美观点来实现对美的理解与认知,并实现把握美的特性。由于这个过程是主观的,且具备个性的,所以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认识到每个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感受是不同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内容中包含很多运用了艺术美、自然美以及生活美等多种写作方法的文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加强对语言文字表达等媒介的感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对此,在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中,教师其实可以根据教学的素材来让学生进行范读,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课文中的内容,这样通过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独特的画面,就能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以预习范读为基础来实现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并生成独属于自身的美的理解。尤其是对一些情感类的文章和山水类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复述或者是绘图的方式来实现将自己感受到的美进行整体表达。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对美的理解是主观的,由于个体差异性,每一名学生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对美的理解是没有对错的,只要对美的理解是合理的、完整的就好。在没有开始正式讲解文章前,教师其实也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情境,并以文章内容为主来进行串联。例如,在指导预习《春雨的色彩》时,教师可以选择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音频来进行播放,这样通过一个大的环境背景来进行渲染,就能让学生在范读的过程中,通过与背景音乐进行串联来实现细化,这时学生就能对文章的情感色彩有初步的理解,并从中体会美,同时也能合理地组织语言来将自己想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正式进行课堂教学前,就能通过展示丰富多样的美来使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加浓厚。这样利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巅峰的时期,通过引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开发,可以奠定学生学习的基础。

(二)课上详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在经过预习上的范读后,学生其实对文章的情境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通过适当地点拨来实现对关键点的突破,这时通过将学生需要掌握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并通过升华来进行突出重点问题,这样通过深入掌握,就能使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情感色彩,而且也会使学生在感悟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理解进行深化。对此,在学生深化理解时,其实就能在不知不觉间,充分地感知文章的思想主题。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虽然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但它其中包含了诸多的情感内容,而且也展现出了小女孩儿的心理发展过程。因此,在深化了解的过程中,当学生通过范读之后,感受到了小女孩儿的愿望以及渴求,教师则需要通过重点突出来升华,并点出文章内容的中心,这让学生意识到美不仅仅是对风景的描写,也可以是对情感的表达,同时也能通过这种深化理解,从而加深对美的认知,使学生对美的认识可以更加立体,并且能在感悟的过程中,学会总结与归纳,这对学生的成长而言都有着助益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加入了多篇对祖国自然风貌描写的文章。作者通常会利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对祖国的大好风光进行描写,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课文所描写的景观。在学生通过阅读领略我国万水千山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课上讨论

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升华后,这时学生往往会对美的内涵有着不同的感知,而且在表达上也能更加具體,所以在这个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交流。这时的交流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吸收、理解来进行完善。毕竟,对美的理解,每个人都会由于个性的差异而对美的理解与认知有着不同的特性,所以通过讨论的形式,将每一名学生对美的认知进行具体的展现,这不仅能通过形象的讨论来展现学生的想象力,更能丰富学生的认知,这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有着直接性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时,在教师的点拨后,通过集体的讨论,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实现发现威尼斯这座城市的美,这时有的学生会注重建筑物的表现形式,而有的学生会想象随水而下的那种感觉,这样通过多个角度来实现对威尼斯这座城市进行认知,就能使学生会认识到美不仅是客观的、外部的形象色彩,而且也是自身的感受的充分融入,并且还有着一些乡土风情,这样通过理解与讨论,就能让学生真正在探讨的过程中品位真正的美。又如,在学习《军神》这篇文章时,通过作者丰富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当时战争的残酷以及将军自身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而体会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人格美。一些学生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恰当,极易使学生受外界的干扰,造成认知上的偏差和人格的缺陷。而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格,丰富对人格美的认识,让学生学会感恩,提升道德观念和审美修养,实现美育和德育的融合,真正发挥出语文育人的价值。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

(四)情感朗读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必然缺失不了朗读这个环节。因为通过整体的朗读,能使学生在韵律下,实现体会文章的美,而且也可以通篇掌握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因此,在美育与之融合的过程中,一般我们所说的表现美,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朗读的形式来具体展现的。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思考与感悟是一个共同的结合体,而思考是在预习以及讲解的过程中实现的,为了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师要思考如何透过感悟来实现将文章中所表达的美以及一些思想感情进行体现呢?这时就要通过利用朗读来实现锻炼,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感悟。如果学生能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那么能更好地根据情感及主线的变化来实现对文章内容进行再次理解,进而就能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抒发出来。例如,在学习《为人民服务》时,通过学生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能使学生在真正回味这篇文章时,可以实现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表达自己对伟人的感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之所以有繁荣昌盛的今天,离不开伟人的贡献,这时就能实现通过这种情感传递的美,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并且也可以在人文教育的影响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树立伟大的理想抱负。

(五)课后练习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前期的所有工作是讓学生能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体会美,并生成自己的感悟。但是,美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成美的理解与认知来实现创造美。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在学习过文章内容后,要让学生能透过创造美来实现升华。对此,这就需要通过课后的写作练习来实现提升。语文学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片面的,要将听、说、读、写几个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中美的感悟。教师在结束课程讲解后,需要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将自己的想象和感悟,以及对文章中所存在的美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这样通过学生的反复训练,实现在感知美、理解美、应用美的过程,就能通过迁移来进行升华,进而将学生心中所知、所想进行展示,使学生真正实现将美进行全面的表达。之所以说美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是因为在美育中,它结合了不同的色彩,所以在传达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将此时此刻所感受到的美进行转述。当学生可以将自己感受到的美通过文字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们的对美的体会,才算是真正完成了美育的全部内容。

二、提取书中的内涵美,培育学生认识美的多样性

(一)自然美

就自然美的体现来看,它并不是单一地形容世界景观所表现出的原生态的美,而是要透过这些内容来实现延申,并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获得人生哲理的启示,这样通过展现与强调,就能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比如,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针对我国秀丽山河内容描写的文章达到了30多篇,这些课文中都运用了生动且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了山河的壮丽自然景色,而且在很多内容中都体现了我国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一些特征内容,并且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强调来展现这种自然的美,并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能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坚定。此外,语文学科知识中很多内容其实向学生揭示了一些人生哲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以引申,让学生认识到这种自然美下的突出内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例如,在《画家乡》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人文风情来实现在课堂上的总结,进而通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美,这样在培育学生情感认知的同时,实现揭示一些人生的真理,就能让美的教育得到升华。又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通过内容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直观想象,学生也能会体会自然情况下,瀑布飞流直下的那种壮丽,并进行情感抒发,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人文美

语文教学与人文教学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人文教学中,其实它也包含了美育的很多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且要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美。同时通过语言行动的赞美来实现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尤其在人际关系上,常常会为了一点小事情而产生摩擦和争端。对此,在现实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课文素材的应用,并通过延伸让学生体会尊重的意义,进而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他人的好意给予回报,并对他人也给予关爱,同时也能对这种好意表达感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在培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人文教育中所体现的内涵之一,也是强调智慧的美。

(三)语言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虽然只是选段,但是往往都是文章中的经典片段,所有的内容都体现了语言的精美性,而且很多句子在读起来的时候都有耐人寻味的特点。因此,从这类文章的学习来看,语言表达的内容往往会具备着强烈的画面感,这时就能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透过文字实现在脑海中形成画面,通过这种画面以及外部环境的创造,就能让学生通过这种环境氛围的影响来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意境美。例如,《猴王出世》是《西游记》当中的一个选段,在描写上十分细致,而且很多词语的应用也十分精炼,这时就能在品位上,让学生在想象中,真正“看”到猴王出世的场景。

综上所述,美育与语文学科的教育有一些共通之处,无论是语文教材的设计还是语文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都可以为美育提供良好的条件。这需要教师有效挖掘美育资源,并体会到素材中所包含的各类的美,这样才能在实际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渗透美育,将美育的价值发挥出来。

(左毓红)57BA3E12-9874-42DC-8917-AA60F86E9236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情感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