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教育

2022-06-01 06:47张发明
家长·中 2022年5期
关键词:生物意识生命

张发明

生命意识的培养和形成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被不断引入各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中,生命意识教育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这一理念在生物教学中更应受到重视。生命意识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版块,不仅对学生身心发育和成长有着重要作用,还会对学生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引领学生尊重生命,需要学校教育中将生命教育纳入生物教学和相关学科教学中,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学生养成习惯,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将生命意识教育纳入中学生物教学至关重要。但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生命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无法正确表现人生的启蒙教育理念,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贯彻生命教育理念,掌握生命意识教育的正确理念和教学方法,建立起学生对生命的意识观念,培养学生应有的生命意识,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本文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命观念的渗透为研究对象,希望为生命意识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现状

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生物、地理、历史等科目由于考试考查力度不大,学生也不够重视这些学科的学习,教学考核中一直使用成绩进行评价,甚至一些教师对生物学科的关注程度不高。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需在考试前对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集中学习,学生的考试就可以顺利通过,所以在教学中忽视了生物不同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对生物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中也是更多关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科目”,认为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这些课程的学习上,不会用足够的精力学习生物知识,忽视了生物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命意识教育是中学生物学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生物学科以人和自然作为基点,专门研究生物的發展规律,教材中涵盖了植物成长发育以及动物成长发育的相关知识,生命教育的内容蕴涵人和自然的关系。例如,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即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储藏有机物的过程。例如,生物教材中设置的关于人体结构教学内容,包含了许多人体对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的实例,教师可以借助显微镜,组织学生来观察生物细胞,学习生物细胞在生命中的作用,进而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探索来理解生命的源头。这些教学内容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知识学习出发,利用相关知识从多元化、多层面来引导学生学生认识生命的本质,达到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珍惜生命的目的。然而,大多数生物学科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只注重讲授课本上的内容,不重视生命教育的实践和体验。学生的知和行不能做到统一,个别学生减少了热爱生活的热情。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以讲解课本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注重相关理论的重复讲解,很少为学生开展体验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很少将课本知识整合到网络教育资源或生活知识内容中,使学生学得被动,教学氛围很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面变得更狭窄,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培育学生生命意识的意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教师需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进一步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即引导学生在学习关于生命起源、生命发展的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生命的本质,达到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目的。在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中,生命意识教育的意义重大,其教育目标主要是引领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过上理想的、有价值的生活。只有让学生切实感受生命的意义,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形成正确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尊重生活的正确价值观。生物学在教育学生学习生活技能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事件和生命规律的科学;二是生物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空气污染到水体富营养化,从疯牛病到艾滋病,从克隆羊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看出,生物学就在日常的生活中。《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要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需将生命教育纳入初中生物教学中。

生命经过自然界无数次的进化而诞生,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任何微小的自然条件都能让摇篮中的生命窒息,所有生命都值得敬畏。一个世纪前,人们仍然沉浸在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兴奋情绪中,当越来越多的财富遭受大自然的摧毁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地球不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其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许多不可再生资源也越来越匮乏。因此,学生必须了解和保护自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永远是人的母亲,是人类发展的最后一道边界。例如,在教授“生物的起源和生物进化”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和生命的基本进化路径,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艰辛和长短;在教授“生物的多样性”期间,向学生介绍蝙蝠的“生态定位系统”“动物语言”等生命现象,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奥妙,从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是建立基本生物素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审美情趣、社会责任感和身心健康。同时,初中生物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为目标,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补充。教师要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命教育、生活教育,提升学生对生命意识的基本认识和关注。

三、优化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生命意识教育的方法

生物教学对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和思维特点,加强生命意识内容的渗透,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的示范,从生活中挖掘材料,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切实感受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对生命和生活进行更好的理解。教师将尊重生命的理念融入教学等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融入课堂,还可以将生物学中教授的生命概念渗透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必须意识到,生物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记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是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引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阅读、质疑、调查、实验和探索,有效理解所学习的关于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其对生命的理性认识。FCE1E930-55DF-4897-9A20-3CF537BEE25E

(一)转变教学观念,引领学生感知和体验

教师需从生活入手,挖掘生活中的资料,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作为一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初中生物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材和生活两个方面展开。所以,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开阔眼界,紧密结合教材和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实际和理解能力,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生物知识内容,通过将生物教材和相关材料融入实践,开发学生感兴趣的实践体验活动,时时刻刻渗透生命教育,以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后,可以利用知识保护自身的生命,学会珍惜自身生命。例如,在七年级的“食物中的营养”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新陈代谢和饮食之间的联系,即人将食物吃入体内时,要消化后,营养才被充分吸收,再通过分解和运输,释放人类生命活动的能量,是物质流动和体内能量流动的极好组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耳熟能详的饮食健康常识,例如,人的饮食结构不均衡时会出现缺钾、营养不良、肥胖等多种不良状态。如果能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就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顺利学习饮食结构与个体生命的各项机能特征的制约关系,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合理的饮食计划,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对中学生流行的节食和减肥潮流,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不能跟随社会流行趋势,利用节食方法减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能不能一味地追求美而随意节食,节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哪些影响?由于初中生对这些知识不够熟悉,教师可以设计资料收集、调查访问、统计对比等探索学习活动,让学生对节食与健康展开自主探究,学生就会发现,如果一个人一味地节食,长期不吃高脂肪食物,就很难保证身体成长必需的膳食营养结构。中学正好是学生身体发育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身体需摄入合理的食物保证健康成长,但如果吃太多同一类食物或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严重伤害身体健康,对学生的正常发育极为不利,因此以这种方式将生命观念进行渗透,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二)提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形成生命观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接收效果而言,直观的实践比教科书更加有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生物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探究能力。无论是指导学生理解生物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生活体验能力,教师的点拨都非常重要。教师在实践中要注意学生的互动方式。互动式学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加深知识记忆,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人的生殖”的學习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的生命的起源本质,理解个体的人从受精卵到胚胎成为胎儿,再到婴儿、儿童、成人的发育过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备为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照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学习过程,尝试创建这些知识点的思维图,以更好地体验生命形成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真观看,切实了解了生命孕育过程的复杂性,感受到母亲在分娩期间面临的挑战,并了解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再如,让学生观看呼吸机的构造视频,让学生明白呼吸是从有机物中释放能量的过程。通过学习这些生物知识,结合生命教育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全面感知生命教育的有关知识,逐渐形成正确的生命认识和理念,为未来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创造更高的生命价值打好基础。

(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尊重生命

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未成年人不知道尊重和敬畏生命,其根源在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教师一定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尊重生命,教师应注重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世界上的一切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动物的生命、植物的生命。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开展尊重生命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生命意识,在整个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生命教育作为重点,实时更新和整合教学内容,运用新颖、丰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尊重生命的人。例如,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将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网络、书刊、展览馆、生态公园等多种途径和相关场所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再在课堂中佐以教学视频、思维导图、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深度感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再收集一些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活动的典型事例,播放濒危物种的保护视频,让学生深切地体会:物种一旦灭绝就不会再生,而物种的灭绝会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平衡,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时,将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产生严重的威胁。对人类生命的保护,教师可以通过“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课,先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前搜集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理论的教学内容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和神创论观点的文字资料,下载有关人猿生活场景的教学视频等,在课堂上对这些资料进行集中展示,并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所学进行讨论、交流、总结,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模拟辩论会,让学生结合这些学习资料模拟开展生物进化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辩论,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会积极主动依据教材上的内容要点进行发言,达到有效深化知识理解过程的目的,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会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借助文理解知识本,跳出文本,深化学习,达到开阔知识视野,全面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目的。

综上所述,让学生对生命产生正确的了解和认识,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初中阶段学生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演变和进化等知识都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科学现象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能力不足,他们渴求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引领他们进入奥秘无穷的生物世界。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须将生命观念充分融入教学观念中,真正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与教学过程相适应,才能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认识生物学,热爱生物学。通过理解和分析生命观念的含义,将生命意识教育贯穿所有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学习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观念,理解生命的本质意义,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左毓红)FCE1E930-55DF-4897-9A20-3CF537BEE25E

猜你喜欢
生物意识生命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消防意识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