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2022-06-03 14:02郭鹏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思辨性气场辨析

郭鹏

思辨力是指学生能运用辯证的、历史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方法看待社会问题,能辩证思维、独立思考,从而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应当成为思政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问题

思辨力是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说多做少,没有在班级中形成积极思辨的氛围和环境。

目前,高中思政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政课教学仍以教师灌输知识、讲解知识为主,学生不用思辨;二是学生习惯于做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愿主动思考,不愿思辨;三是如果质疑出错,学生怕受批评,怕伤自尊,不敢思辨;四是学生发现不了问题,表达能力不强,不会思辨。

二、分析

学生出现以上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该反思自身的不足。一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辨时间。现在的思政新教材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安排比较紧凑,一般不会给学生留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辨析、讨论。二是没有给学生思辨的机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追求教学进度、考试成绩,急于把更多的内容和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多地去记忆或做练习,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安排思辨的环节和机会。三是没有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思辨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是在现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疑问、表达质疑的过程,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下逐步形成的,而在这方面教师并没有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引领和训练。

三、策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强化辨析,引导学生步入开放的辨析式的学习路径,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辨力是培养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然而,培养和提升学生思辨力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思政课教师耐心、细致、具体的引导和启迪,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符合新时代需要的批判思维、思辨思维、创新思维。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积极营造“思辨性气场”,让学生在这个气场的影响和带动下,逐步实现由不思、少思到多思、思辨,从而不断提升思辨力。

气场着重指一种影响人、感染人、带动人的积极向上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参与者能够围绕主旨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彼此激励,较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所谓营造“思辨性气场”,是指思政课教师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辨力这一主题,转变观念,从多方面入手,积极实践,给予学生思辨自由,努力营造学生勇于思辨、勤于思辨、“能思善辩”的学习环境。

(一)教师应转变观念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一个人的价值与评价在于心灵和意志。”不管是新高考、新教材、新评价的需要,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需要,教师都应重视对学生思辨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加强相关教育思辨理论和知识的学习,认识到实施思辨教学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将其贯穿到日常教学中。

(二)多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思辨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多设置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辩证看待问题,凡事多问为什么、多想为什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件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去考虑,这样学生就能发现和了解其中的道理,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给学生更多空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和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让学生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的。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放慢教学进度,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辨析的时间,坚持先慢后快、先松后紧的原则,让学生先从掌握课本知识入手,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辨力。

(四)给学生更多鼓励

教师要多设置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其答题思路是多维度的,答案是多元的,允许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通过摆事实、讲道理、逻辑推理等,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找到答案。

任何教育的实施都需要不断的鼓舞和激励。营造“思辨性气场”,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激励。一是激发学生持续进行思辨质疑的信心和勇气。二是鼓励学生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想法。三是建立一种长期激励机制,把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把思政课教学融入学校的大环境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五)举办特色思辨活动

教师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辨活动,将思辨意识和习惯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如举行辩论赛,让学生围绕国内外大事、社会时政热点、校园身边事等进行辩论;举行演讲比赛,以演讲促进学生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提升;举行政治学科知识竞赛,用比赛营造良好的思辨氛围。

(六)家校共建“思辨性气场”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场所。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发扬民主精神,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尊重孩子的看法和观点,以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孩子,鼓励孩子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善于表达,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基于高中思政新教材的思辨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C211001051)

猜你喜欢
思辨性气场辨析
气场是个什么东西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黄金时代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黄金 强大气场
正误辨析一例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