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活力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2022-06-03 14:02胡秀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尚美活力校本

胡秀春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后,我校认真学习实践,并将其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宏观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指标和必要保障。近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把六大核心素养细化为相关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中。

本着“尊重学生与生俱来的内在活力,顺应学生自然成长的天性,遵循学生自然成长的规律,保护和激扬学生的生命活力”的教育理念,学校上下达成了“活力教育——激扬师生生命活力”的共识,力图让每一个桐淮学子在6年的学习中心情快活、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富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审美力。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活力课程框架设计

(一)调查分析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学校课程发展SWOT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课程建设现状。课题组分别设计了教师、学生、家长问卷,并向三类群体共发放2900余份調查问卷。我们通过数据汇总发现,教师在核心素养的解读和落实上存在较大差距。通过SWOT分析发现,学校作为郑州市科技馆“馆校结合”示范校,与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结为共建单位,丰富的校外资源、社区资源和家长资源为学校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优秀的师资为课程开发和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学生个性张扬和特长发展的需求及家长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期望也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问题,我们着力打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活力课程,让大家在课程体验中激发潜能、绽放活力。

(二)设置目标

“激扬生命活力”是学校活力课程的基本理念,我们把“培养具有活力特质——阳光、尚美、智慧、创新的活力少年”定为学校的课程目标。

(三)完善结构

依据“激扬生命活力”课程理念,依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通过列举、归类、整合、创生,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细化融合为阳光、尚美、智慧、创新课程四大领域,将活力课程目标内涵具化为“阳光课程→润心健体”“尚美课程→尚美修雅”“智慧课程→乐学启智”“创新课程→求真创新”四个功能维度的四类课程,并建立与课程功能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将课程目标落实到课程建构中。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发与实施

我校的活力课程分为学科内拓展必修类和学科外拓展选修类两个类别。

(一)学科内必修课程大胆改革,拓展延伸,提升核心素养

1.学科内课堂教学模式大胆改革,教学生学会学习。我校在国家课程实施中着力构建“活力四学”课堂模式:(1)个人独学,设疑促思——先做后学,激发学生初显“活力”;(2)结对互学,初步释疑——合作促学,释放学生思维“活力”;(3)小组合学,解疑深思——以学定教,激扬学生生命“活力”;(4)全班练学,评价反馈——顺学而导,彰显学生课堂“活力”。各学科教师以“活力四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互动中提升学习力,落实学科课程的核心素养。

2.学科内学习注重拓展延伸。如语文学科,注重国学经典诵读、课外阅读等;数学学科,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进行计算能力的拓展;音乐学科,教学生学习小乐器演奏;美术学科,对学生进行纸艺的拓展等。

(二)活力校本课程的完善与实施

1.完善课程结构。依据学校活力课程培养目标,本着“让孩子在校本课程中体验成长”的宗旨,我校利用教师的学科优势资源和家长的职业优势资源,结合学校科技特色项目,共开发了阳光类课程、尚美类课程、智慧类课程、创新类课程四个维度八大类别的校本课程。

2.明晰开发流程。每学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学生需求,全体教师依据学校课程目标、课程门类,按照教师编制课程开发方案、学校课程委员会审议、课程开发教师答辩、编写校本课程纲要、网上选课等5步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选课工作。

3.统一授课模式。针对校本课程大多为学生参与体验式的课程类别,我们探索出了活力校本课程的课堂模式——“教师示范、个人体验、小组探究、班级展示”的“四环”步骤,保证课堂实效。

4.及时更新课程。我校的校本课程在近几年的摸索实践中,挑选了一批成熟课程、固定课程和精品课程。例如:和郑州市科技馆联合,引入了《我是小科学家》和《小小工程师》课程;在广西师大罗兴凯教授团队指导下开发了《速度与激情》《落体缓降》等课程,其中《速度与激情》课程获得“真爱梦想杯”第五届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借助中央电视台的《这是真的吗》栏目光盘,开发了探究课程;我校美术、音乐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开发了《美术创意》《音乐创客》等尚美课程;学校还自主开发了《趣味电路》《趣味编程课程》《3D打印课程》等。这些课程深受孩子们喜爱,教师在开发与探索中也收获了无尽的快乐。

5.打造精品课程。我们在香港青少年科学院专家指导下开发的《科学微电影》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我校的精品课程。科学微电影要求学生利用摄像机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然后用8分钟的电影短片呈现出来。这是一门跨界整合的校本课程,融合了语文、科学、音乐、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多学科知识和能力。这门课程包含确立课题、科学观察探究、拍摄记录、调查采访、撰写脚本、配音解说、剪辑设计等多个环节,孩子们乐在其中,有时是科学家,有时是摄影师,有时是小记者,更是大编辑。在第一届国际青少年科学发现影像大赛中,我校提交的5个项目《长尾巴的灰喜鹊和喜鹊》《走近破烂王》《毒电池的危害》《有趣的防滑性》《奇怪的清道夫》全部获奖。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评比中,《走近破烂王》荣获全国一等奖,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进行了展播。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在每个年级挑选部分学生开设机器人课程,并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借助校外机器人团队,开发机器人系统课程,完善学校机器人团队的阶梯培养模式,既满足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机器人的愿望,也调动了更多孩子学习机器人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校创意机器人团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奖。

猜你喜欢
尚美活力校本
活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求真 向善 尚美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
试论尚美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
苦涩的蜜月
活力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