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中国”战略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与策略

2022-06-05 02:04刘林
当代体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院校校园

刘林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梳理等方法,以“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为背景,从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的视角出发,对体育文化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再认识,探究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在“健康中国”发展的作用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旨在通过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实现以“健康中国”战略为导向的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新策略。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健康中国”对双一流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发展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健康中国”战略发展实施重要元素。高职院校通过体育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师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升对实现全民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民族健康素质、综合素质,有利于凝聚民族力量、振兴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民族自信心。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全民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 再认识体育文化和高职院校体育文化

1.1 体育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体育文化是人类通过体育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在调节身体情感,在协调群体关系的过程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属亚文化范畴。它是人类认识自身、改造自身并以自身运动的形式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与德、智、美、劳紧密联系、互为补充,是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内容,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体育文化在现代人类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将越来越重要。

1.2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以运动形式为手段而表现出来的亚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价值文化五个方面的校园体育文化。它具有思想性、物质性、行为性、传播性四种特征。主要体现在体育精神,包括自强不息、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公平竞争;体育设施器材和服装;各种健身运动、体育教学、运动竞赛;视觉的冲击而产生的美感与传播等内容。它凭借其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氛围在无形与有形当中对于广大师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得所营造出来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具备高职院校特有的成分,广大师生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参与到建设优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过程当中,真正发挥体育文化在塑造人的过程当中所起到积极性作用,有力地推动健康校园文化的发展。

2 高職院校体育文化发展在“健康中国”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培育学生健康价值观

21世纪是科技、经济高速的世纪,是人类追求健康的世纪;是人人享有保健的新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关心自己的健康,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心一切无从谈起。健康价值观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健康价值观是通过长期体育锻炼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又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弱化竞技成分,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分层推进发展学生运动项目,让学生掌握1-2个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开展传授体育运动知识、保健知识、卫生健康知识等知识,让学生领会体育运动对个人的影响,认识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健康财富,致使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2 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与健康

体质是人体的质量,健康是反映人体内在体质状况。体质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主要包括身体素质、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心理状况和适应能力五大要素。一个人要想有良好的体质,就必须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全面锻炼身体,提高人的生物潜能和心理潜能,促进人体形态结构、心理素质、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3 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社会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要求。职业素养主要表现在爱岗敬业、合作能力、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等多个方面,这些职业素养的养成,不但需要健康的身体,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教育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作用,存在于校园文化之中,在培养现代社会人才的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立足于学生的专业特点,选择和学生专业相适应的体育活动课程,实施多种多样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或体育活动策略,让学生能够在快乐、有趣、生动的活动过程中感受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培养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等。体育文化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2.4 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观

追求“美”、对美的爱好是人们的本能,美能使人愉悦,使人心情放松,使人舒畅,欣赏美是种享受。人的审美观形成在学生时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学生对美有着更多的追求。那么,体育文化教育对学生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有着独特优势,体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正因为如此,以美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激情,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从中提升自己健康的审美观。如,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通过奔跑、跳跃、伸展、翻腾等动作强烈地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和感知系统,从而产生的速度感、节奏感、协调感、立体感、惊险感等都将引导他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美。通过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体育运动产生的美,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将来必然会对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审美观又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A5F0C47D-04C8-4BDD-91A5-716C44E9F0B8

3 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健康中国”战略的不适应

校园体育文化包括五个层面—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价值文化。按照五个层面对高职院校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与“健康中国”战略的不适应的因素: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体育场馆不够,体育场馆设施配套不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开放情况不足、利用率不高;教学内容与学生想学内容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体育意识不强、保健意识不强,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未充分的调动起来;体育教师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学校对体育宣传设施少,宣传方式单一,力度薄弱,效果不佳;这些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严重制约了“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

4 “健康中国”战略下高职院校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4.1 完善体育制度文化建设,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

建立和完善的学校体育制度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是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基本准则。学校要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纲领性文件,建立健全适合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的体育制度,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规则下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及体育比赛。在体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良好行为准则,增强学生体质和健康思想,促进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4.2 加强体育意识文化建设,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体育意识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是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方式和体育文化素养。包括体育理念、体育知识、体育素养和体育道德四个方面。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能催人奋发进取、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增强自信、激发热情、锻炼健康的心理和团队协作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让学生体验体育对身体健康 、生活、家庭、社会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体育意识文化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才能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文化理念,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审美情操,让体育运动成为师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4.3 加强体育行为文化建设,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4.3.1 结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创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

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的建设。突出高职院校职业特点,丰富和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文化内容,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纲要》的基本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发展”為指导思想,以学生职业素养与体育与健康教学相融合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学校发展的定位和自身的办学特点,确立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紧紧围绕未来不同职业的发展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愿意学、愿意练,教会学生掌握各种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方法;既体现实用性、保健性和趣味性,又体现出职业性的终身特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的身体活动特征多数表现为伏案型、站立型、综合型,课程应围绕职业体能和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设置,例如,伏案型:一般表现为低头、塌肩、曲肘、弯腰、曲腿。如果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就会造成身体的部分肌肉过度疲劳,肌肉酸痛,久之可能会出现颈椎或腰椎疾病,课程就要设置瑜伽、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内容,这既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需求。同时,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发展。

4.3.2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

体育文化活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课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延伸。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学校组织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文化节”“体育趣味运动会”和“校园篮足球赛”等,对活动内容根据校情、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参与面,精心设计。做到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既要有竞技性也要有娱乐性、趣味性和文化性。并且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把师生吸引到活动中来,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既身体得到了锻炼,又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所以,高职院校利用学生多,体育活动覆盖范围、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等优势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等,这都体现了体育文化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从而增强了师生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科学健身理念,提高了师生的校园体育文化底蕴,以更好的职业素养、职业体质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发展服好务。

4.4 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为校园体育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体育场(馆)、体育器械是学生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其本身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载体。体育场(馆)、体育建筑和体育器械本身就凝聚和展示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意志和价值观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它是师生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外活动、训练、比赛,校园文化生活的基础设施,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的空间,建好体育(场)馆、合理规划体育设施,备齐备足体育器材、因地制宜开展体育各项活动,提高(场)馆的使用率,让校园体育物质文化为“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5 结论

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将人民健康提升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小康的重要基础。作为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体育文化事业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体育文化事业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生是我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也要提高实践能力,更要健康的身体、增强体质的能力,才能更好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之中。加强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价值文化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终身健康”理念,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全过程地提高人民健康,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健康根基。

本文系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科研课题“高职院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B018)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A5F0C47D-04C8-4BDD-91A5-716C44E9F0B8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院校校园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