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022-06-05 01:30刘佳炜
当代体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教师

刘佳炜

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来说极为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使之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

学生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中坚力量,然而近年来的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许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久坐和饮食不规律等。行为习惯包含了生理层面的自动化动作和行为,同时也包含了人的思维和情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尤为重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进行后天的培养。通过体育锻炼对其进行有效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和挑战自我的品质。本文从体育锻炼的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以促进现代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1 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来说极为重要

1.1 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

作为社会人,人与人之间需要信息沟通,且极为必要,是每个人重要的内心需求,在群体生活中小学生更需要交流和沟通,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许多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过于孤僻,甚至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网络为主要交流方式,学生的交友圈过于虚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严重时小学生可能会形成社交障碍等相关心理疾病。通过体育锻炼能够为小学生创造机会增加学生之间的接触,加快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同学之间能够形成有效的联系,养成面对面交流的习惯。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能够有效缩短学生间的距离感,形成健康的同学关系,为小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

1.2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社会本身就充满竞争,树立公平竞争观念,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不仅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使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竞争,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体育项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竞技性,然而在竞技当中,学生必须要具备竞技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赢得胜利,“胜不骄,败不馁”,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转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实与学生的竞争力密切相关。且在体育课上教授一定的竞争规则,有助于学生树立公平公正竞争的观念,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3 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

体育锻炼的过程其实并不是轻松愉快的,虽然体育锻炼有诸多好处,但是学生很难克服自身的惰性,克服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能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精神。近年来关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研究显示,拥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相较于其他普通的学生明显更优,在面对这些困难时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对待目标也更加锲而不舍。体育锻炼不是一时兴起的游戏或娱乐,它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获得健康的身体,并且形成突破自我的锻炼结果从而获得体育锻炼的胜利,能够使学生获得无比愉快的成就感以及自信心,有助于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4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例如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5个维度,而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愉悦程度,使小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稳定能力均得到提升。且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成就感,能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在遇到事情时能够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小学生能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所以体育锻炼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建立有效、积极的自我认知来说极为重要。同时体育锻炼在开展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禁忌性的项目,无论胜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小学生的心理弹性得到提升。竞技体育中的胜利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成就感,而失败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抗挫折能力,对于儿童今后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1.5 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小学阶段,是我們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之一。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生长还是学习,都十分稚嫩,本身就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并且小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非十分紧张,所以小学生可以多多追求生理和心理上的愉快感受,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本身就将快乐和健身融为一体,小学生在体育课以及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掌握体育运动知识,还能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调节自身的身心健康,尽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以及心理上的放松,以陶冶自身情操。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来说都极为重要。除此之外,在现代的科学研究中发现,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的多巴胺分泌,进而使人产生愉悦感,通过这种方式,小学生在运动后获得来自于精神上的快感,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 基于体育锻炼的学生良好行为培养策略

2.1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的能力

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也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教育本身对于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体育教育方面,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切实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将素质教育贯彻其中,尽快转变教育思想,规范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方法。在小学开展体育锻炼最重要的目的并非使小学生具备多么强健的体魄,以教授一定的体育技能为主,让学生掌握自主锻炼知识和一定的锻炼技巧,可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在课外形成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这有助于学生深度掌握正确的锻炼技巧。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在小学课堂上做好体育锻炼活动的演示,小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掌握不同运动的要领,锻炼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效用。BC109859-0CF3-42EF-AA6D-B6F7EBF5C6A5

2.2 建立体育课堂行为规范培养机制

学校方面需要建立良好的课堂锻炼机制,将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不断进行优化。在高年级的小学课程中,体育课程应按要求设立对应的教学目标,并由工作人员设置科学的教学体系,明确并落实每一堂体育课应当达到的教育目标。尤其在教授每一堂体育课时,体育教师都应该明确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将体育课作为一门真正的课程进行教学,而并不是小学生的日常玩耍课程。教育工作者需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体育专业的教师也需要将自身的专业知识点发挥于教学工作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自发的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在保障体育课堂的实效性的同时要保障体育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的体能锻炼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解关于足球和篮球这类球类运动的动作要领以及规则,由球类运动或者其他运动的规则教育,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也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打闹或者玩耍,而是真正一种具有竞技性的体育运动。教师也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学生仔细讲解,如果其中有较为复杂的规则,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重点指导;例如在进行足球规则中越位的讲解时,“越位”这一犯规状况较为特殊,所以教师还可以直接采用课堂演示的方式,使小学生理解什么叫做越位,通过这种方式使体育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强化学校内部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但我国的现有小学教学环境并不容乐观,大多数小学仍然更重视语文数学和英语这类主科,轻视音乐和体育等课程。学校方面需要提高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强化体育教师的师资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以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体育专业老师紧缺是目前大多数小学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安排课程时无专业体育教师可供选择,只能由其他的学科教师兼任,这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来说并非好事。所以小学需要扩建专业体育教师编制,招聘专业体育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方能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进行体育教师的优化时,还应该在学校内部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其综合能力,必要时还可以聘请在职的优质体育教师进校讲课,不仅仅只针对单纯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培训,更应该介绍小学生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实际案例,切实提高乡镇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我国政府教育部门还需要做好关于小学体育锻炼方面的教育内容的设置,针对体育教师开展评估考核制度,尽量培养更多的优质体育教师。

2.4 形成有效的家校联合,做好家庭的体育锻炼指导

除学校以外,家庭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由于大部分小学以走读的形式为主,大多数小学生的活动范围被局限在了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因此不仅学校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场所,家庭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场所。教育人员应该建立学校、家庭二位一体的体育训练管理方式,通过两者之间的共同努力,积极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进行一些必要的体育锻炼,例如家庭羽毛球、家庭跑步等。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通过体育锻炼中的各种竞技运动的规则,让学生了解到规则的重要性,进而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

由于家中的体育锻炼与学校的体育锻炼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校可每日与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日常生活中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首先家中的环境可能较小,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较为困难,所以可以选择跳绳、呼啦圈等对场地要求较小的运动方式;其次由于学生家长往往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素养,当学生的动作不标准时,可能会受到伤害,故而在进行家中的体育锻炼是应当尽量选择简单并且容易掌握的,例如一些简单的俯卧撑或者仰卧起坐等。而家长可以要求学生每日进行一些简单的体育训练,并通过视频签到的方式进行打卡,通过家校的联合行动,小学生在家中也能够获得来自于教师专业的体育指导。

2.5 合理设计体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电子产品的普及使人们的娱乐方式不断丰富,我们可以看见,大多数人的娱乐方式从不同的体育锻炼转变到了电子产品上。由于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更容易被电子产业中的游戏、抖音等娱乐产品所吸引,并沉迷其中。据个人在我校学生当中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并无体育锻炼规划,只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外有不定期地进行自主体育锻炼,其余的学生在课外娱乐以电子娱乐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与之有关的事情,体育锻炼也是如此,我们只有让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感兴趣,学生才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体育教师们在课堂教设计中,不仅是以教授体育技能为主,更重要的是要有目的去激发学生对某一体育项目的兴趣,如:在小学男生当中,学生普遍对篮球、足球等项目更为感兴趣,女生普遍对羽毛球、呼啦圈、踢毽子、跳绳等体育项目感兴趣,课堂自由活动时可让男女生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以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团体运动的参与度较高,那么我们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的时候多增加一些具有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如4人足球、花式踢球、花式运球、篮球二人单挑赛或团体比赛等,以提高学生的參与度。趣味运动能吸引学生兴趣,羽毛球、踢毽子项目中可多设计一些如团体接力、团体淘汰赛、用乒乓拍打羽毛球等,还可以开展花样跳绳、跳绳跑步比赛等趣味体育运动,不仅能激发学生们对体育兴趣,同时也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效率。

2.6 通过体育中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自我意识上都比较强烈,所以他们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利益。比如学生在校园和同学打架以及损坏校园公共设施等等,这些行为都会给班级抹黑,以上这些行为都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集体意识的表现。因此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进行深入探讨,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是最有效的。因为在体育课程中,有许多内容都是需要同学们通过合作才能够完成的,其中包括接力赛跑、足球比赛以及篮球比赛等等,而教师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学生们很少玩的游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们体会到集体荣誉的重要性。

教师在对学生体能方面进行强化时,可以将男生女生混合进行分组,并且规定每个小组内要进行接力并跑完一千米,这期间不限制每一位同学跑的长度,只按照团队完成任务的总时长计算。这样的课程设计是为了能够在女生体力不支时,男同学可以自告奋勇的为女同学承担任务,既让同学们知道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同时也教会同学们要勇于担当。在男同学帮助女同学跑完全程任务之后,体育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在孩子心中种下了一个种子,而学生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以后再遇到这种活动,效果一定会更好。

3 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小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通过在小学内部设置合理的体育教学课程,可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教师主要通过体育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去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让学生形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从而辐射至日常生活,以培养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

(作者单位:南平市南洋后学校)BC109859-0CF3-42EF-AA6D-B6F7EBF5C6A5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