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22-06-08 01:12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家庭生命

饶 芹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 东阳 322100)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学校体育工作亟待融入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命健康教育理念的浸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切实减少甚至杜绝大学生轻生现象的发生。高校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以及生命健康管理教育,与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积极落实生命健康教育,加深大学生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深刻认识,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从而活出精彩,不负青春韶华[1]。大学生正处在生命价值认知关键期,借助生命健康管理最终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我之为我”生命价值目标的生命健康教育[2],必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3],为加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要求将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基础系统,把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变成新课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并进一步落实到学校管理政策上。社会发展进步以及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影响,导致众多大学生对于生命安全与健康呈现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当前大学生抑郁等心理疾患发生率持续攀升,很多大学生人生方向不明确,生命价值淡化,生活萎靡不振。基于此,本文从高校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维度[4],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下简称“三位一体”)的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扎实推进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以期提升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感,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大学生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一、“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构建

1.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最直接、最基础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和“从事生存实践活动的人”为基本理论出发点和立足点[5],从本质上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现实的本质关系[6]。马克思在揭示人的本质属性时指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7]。“生命活动”,也即作为人最主要因素的“生命”和“生活”,成为马克思主义人学关注的主要对象。习总书记关于“把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直接体现马克思主义人学核心精神,是当前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理论指南。

从本质上来看,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全人教育,其根本含义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生命的内在含义与重视生命安全于社会和国家的意义。针对大学生开展生命健康教育,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引导大学生探寻生命的真谛,去探寻真正的自己[8]。当前“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一个严肃的话题被推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成为生命健康教育的新契机。加强对“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推广,也因此获得了现实意义的确立。而这种模式的建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学为理论基础,全面落实“把大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精神,立足于大学生的生命活动,以大学生活为主要时空区间,对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和积极探索。

2.模式构建

大学生现实生活,应该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三种主要状态。著名哲学家杜威曾经发表过关于社会与学校教育的观点:学校作为当前社会的改良和缩影,更是一个完全符合社会特征与逻辑的社会点,当学生在学校里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改良版的社会压力[9]。大学校园生活首先应该包括学习生活,但它也必须涵括“生存”与“实践”。因此,作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范畴的大学校园生活,应该包含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存、课外社交、校外实践等诸多内容。从形式上看,它可以分为课堂生活、食堂生活、寝室生活、社团生活、社会实践生活等多种形态。如何指导大学生在这些日常生活环节提高生命健康意识,成为学校与教师必须面对并切实解决好的课题。

家庭生活,主要是指大学生因放假回家而发生的生活。目前高校学生每年放假回家的时间接近或超过全年三分之一。由此,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势必成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人成长发展最基础的环境,家庭对大学生心理以及生理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后续学校的影响[10]。

2014 年修订出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针对“三位一体”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具体要求,是“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和实施的主要政策依据,其中针对大学生制定的健康安全要求也是国家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提出的明确要求①2014年修订出版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针对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五十米短跑、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以及女生八百米跑/男生一千米跑、视力等8 个指标数据给出对应的标准,通过每年上报一次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来实时反映当下大学生的体质综合现状及变化趋势。。建立健全学校健康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学校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有效的“健康干预”①“健康干预”是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对大学生在饮食、运动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的科学干预。参见蒋竞雄《健康管理》,天津科技出版社2021年版,第155页。,则是“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和实施的重要手段。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基础上,建立与开发大学生健康管理档案,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的共享互通,是其关键所在。“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突出学校主体责任和职能,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模式图

“三位一体”生命大学生健康教育模式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进行构建:首先,明确学校的主体责任。学校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包括学生健康档案建立开发、健康干预有效实施、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反馈沟通等。同时,开发生命健康课程,其内容为身体健康课程和心理健康课程两个方面,包括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开发、实施及评价反馈改进三个过程。建立良好的大学生健康管理网络平台,以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良性有效沟通。其次,明确家庭的主要责任,家长在保障学生营养基础上,还要对学生居家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并与学校、社会保持良好沟通,从而使学生得到健康保障与促进。最后,明确社会的重要责任,包括学生日常生命健康教育、督促家庭健康教育开展、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与反馈。促进整个社会重视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生命健康教育社会氛围。

二、“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施

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必须以健全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和课程开发为主要载体和抓手,积极实施“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

1.建立健全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

健康管理是指针对大学生利用医学理论、心理学以及运动学等相关模式标准开展的一系列标准管控,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大学生主动提高对生命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体质能力,维持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11]。健康管理内容,一般包含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健康干预、效果评估等。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大学生健康档案建立,以及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健康干预。完备详细的大学生健康档案,是实施健康干预的基础;健康干预则是健康管理的主要手段。构建一个完整、有效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具有明确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它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一项迫切任务。

首先,高校体育教学部门要协同学生工作处完善大学生健康档案。在国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等级系统网络的基础上,建立《学生营养平衡》清单、《学生心理健康》清单及《学生卫生》清单,形成“一卡三单”的学生健康档案。《学生心理健康》清单,由学校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学教师负主责落实,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心理疾病史,由学生填写;心理学教师主要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心理健康情况。《学生卫生》清单由辅导员、宿管员和寝室长负主责,主要记录学生寝室生活卫生情况。《学生营养平衡》清单最难建立,因为学生居家的营养情况主要由父母掌握,在校期间的营养情况则由其自己掌握,学校很少也很难掌握学生个体的实际营养情况。因此,可以根据成人营养要求,设计一些大概指标,由学生自己负责填写。尤其要关注脂肪、糖等营养的过度摄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尤其是手机应用APP、二维码技术,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管理平台,完善“一卡三单”学生健康档案,为健康管理的有效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积极有效地实施健康干预。高校体育教学部门要对平台定期收集到的学生体质健康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利用高校APP、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定期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并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特点进行分析,给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对其中倾向性的健康问题,集中进行引导和辅导。对个别学生的具体健康问题,可以通过设立《健康干预》清单,进行个别指导。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必须切实改变以往偏重运动干预的健康管理方式,在运动干预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营养干预、心理干预及卫生干预。在进行营养干预、心理干预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取得家长的配合。

2.积极开发“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

把“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列入学校年度教学工作重点之一,做到“三结合五贯穿”。“三结合”即“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显性课程开发与隐性课程开发相结合”,“五贯穿”即把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贯穿到课堂生活、食堂生活、寝室生活、社团生活、社会生活。

学校统一制定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开发计划。坚持以体育课、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为主渠道,做到“三结合”。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如在线上教学和学生居家期间,根据实际组织师生开展全天候、全时候的学生校园阳光体育APP跑和教职工钉钉运动健身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锻炼活动,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生命健康教育主渠道,以此强化师生身体素质和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免疫力,保障身心健康。复课后,学校在保障学生以及教师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添加体育课数量,同时加强对课间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的课外运动强度,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学校不适宜开展人员大量聚集的活动,因此在提高课外运动量的同时可以采用分区、分时的运动模式。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科技开展直播运动活动。

二是“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学校作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主体责任人,拥有专业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体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科研团队教师队伍,要切实承担起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的首要作用,充分调研、科学规划,边实践边调整,开发出科学而细致有效的具体健康课程。家庭和社会要做好健康课程开发的重要闭环和参与者,提供在家期间营养、健康锻炼实施的沟通与反馈,从而为科学有效的健康课程开发提供一手数据和指标。

三是“显性课程开发与隐性课程开发相结合”。积极开发大学生居家健康锻炼课程。时间为10 天一个周期,主要有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脚踝运动等。该居家健身强体训练计划,同时也适合广大教职工,以及社会居民。学生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各自身体状况选择性训练。要做到根据生活实际积极开发网络课程。如笔者所在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开发了“2分钟大学生居家健康锻炼网络课程”。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第一步:网络课程设计。根据实际调整课程内容设计,按照学生的体质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弹性运动,必要时可以降低一定的标准,以中等或中高等运动强度为宜。适当减少人员聚集活动,添加一些不需要肢体接触的运动活动(如静力性力量练习、Tabata间歇训练、柔韧拉伸练习)以及提高学生心肺功能强度的项目,例如慢跑、跳绳、健美操、体育舞蹈等。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的运动情况进行及时的记录分析,根据学生体质特点来提高运动强度和密度。按照专业划分制定“一专业一案”或者“一班一策”的教学计划。第二步:课程实施。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组或者利用钉钉视频会议直播打卡形式,由体育教师或者班级体育委员负责组织监督,群内及时发布网络课程整体计划及每日运动计划。以2分钟为一个单元,每人每日完成若干个单元,发布群组,完成居家锻炼课程。体育教师做好当天点评记录,并对学生完成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定,纳入学生在校体育课程评价。第三步:课程评价与改进。师生要加强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居家锻炼标准、居家锻炼注意事项进行及时指导;学生对整体计划的个人体验感、难易程度、常见困难与易犯错误进行积极反馈,以便及时调整完善网络课程整体计划与每日运动计划。

同样,坚持以体育课、思政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为主渠道的前提,才能更好做到“五贯穿”。具体而言,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实施要注意和抓住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推行生命健康教育任务清单。学校始终是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主要场所,学校要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了解社会、家庭、学生、教师的需求,以及学校生命健康教育课程的资源和建设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根据办学特色为生命健康教育取得生活化、情境化的资源,形成学生易于接受并能认同的课程计划[12]。把每种生活形态中的生命教育和健康锻炼内容列成清单,使学生明白各阶段的任务目标。二是实行学生与学校双向评价。建立切实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是高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环节。可以借鉴企业的双向互动考核办法,让被评价者参与到考核中来,考核内容和方式由学校与学生协商确定,改变以往评价方和被评价方对立局面,以发挥被评价者的积极性[12]。高校课程教学实践体系中的考核,应该学习这种让被考核者也积极参与的考核方式。考核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学校、家庭及学生多方参与,让被考核者与考核者双向协商互动。由学生自我评价和他方评价相结合,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良性联动机制

目前,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并发挥了良好作用。学校必须始终担当起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责。同时,它必须与家庭、社会一起完成大学生居家期间的生命健康教育。家庭和社会则是大学生居家生活期间的主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它必须作为重要责任人,担当起大学生居家期间的生命健康教育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完成相关任务。但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机制,还有待去下功夫探索构建。校内生活的活动区域空间和时间相对比较固定,容易实施管控。校外生活主要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企业生活。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必然提前进入企业生活。教育部发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指出:高职院校学生下企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13]。高职院校学生的企业生活形态是其区别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生活形态的根本之处。因此,把企业生活形态作为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特色。尽管企业生活的实际主导者是企业和其管理者,学校在学生工学交替实习过程中同样不能放弃对学生的生命健康教育。

三、思考与建议

众所周知,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如不能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领,则会极大地影响其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高校在承担起其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必须与家庭、社会保持良好沟通,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健康教育互动机制。

1.确立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大学生健康管理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大学生健康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只有少部分高校内部设立了专门的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指导处,只有20%的高校具备完整的健康安全保障系统并配备了专业健康员[10]。要确立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大学生健康管理的主体地位,是推进大学生健康管理的关键所在。要设立大学生健康管理中心,根据学生规模配备若干专职健康指导师和管理员,并针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定期指导,以保证大学生健康管理的有效推进。

2.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健全大学生健康管理档案

大学生健康档案是否科学和完善,直接关系到健康管理的推进和效果。目前大学生健康档案主要就是国家建立的学生体质健康记录系统。它所记载和反映的主要是大学生体重指数、速度、耐力、柔韧、心肺功能等综合性体质能力,这不是一份完整意义的健康档案。因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好大学生健康管理档案,要把学生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信息,借助电脑技术,形成电子健康管理档案,为实现大学生健康有效管理打实基础。

3.要切实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沟通机制

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良性有效沟通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开发“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管理”手机应用APP或者小程序,由学生本人、学校、家庭、社会四者共同参与填报、及时更新、管理、共享大学生的健康信息,逐步建立良好的健康信息管理网络。只有建立起良好的网络管理平台,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大学生的健康信息收集才能完备可靠,高校大学生健康管理体系才可能最终建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有效沟通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大学生处于生命价值认知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职责。当前这种以个体对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行为倾向、正向生命态度”[1]培养为重点的生命健康教育,由于各种因素被推到了一个现实新高度。我们必须把握机遇,贯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积极构建和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新方式、新方法,必然会给当前的大学生生命健康教育带来新气象。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家庭生命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