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2022-06-11 23:43陈春生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陈春生

摘要:在人文地理知识的讲授时,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社会的现状,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尤其要联系当地的地理情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此外,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组织教学活动。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角度,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以下内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引言:最近几年,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是高中教育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学教学从以前的重知识、重能力到现在的重核心素养,这个重大突破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成果,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但是从课堂教学中发现,现如今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很多只是将重点放在地理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没有注重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发重要,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地球表面具有复杂性、多样性,认识复杂多变的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需要学生具有区域认知能力,能从空间———区域的视角探寻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规律。地理在所有学科中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将地理的魅力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充分带入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教师可以多使用多媒体设备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选择新颖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视频、文字材料、图片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洋流”一课时,笔者利用“小黄鸭漂流记”的视频导入新课。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洋流”的视频资料的同时让学生思考问题:小黄鸭是如何横跨了三大洋,从掉落位置到达苏格兰西海岸的?是谁给了它们前进的动力?学生看到“可爱的小黄鸭”以及有趣的“小黄鸭漂流记”的视频顿时来了兴趣,特别配合地观看并积极思考问题。在观看视频的环节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及美国的阿拉斯加和苏格兰西海岸所處的位置,并对海陆轮廓有了初步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注重贯彻落实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能力。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科学实践的验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达到验证某种现象、规律的目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例如,在教学“洋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洋流规律模拟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洋流分布规律。教师课前组织学生准备洋流分布规律实验的器具,如水盆(标记刻度0°、30°N/ S、60°N/ S、90°N/ S)、吸管、木屑等(如图)。

实验活动具体安排如下,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三名学生负责用吸管吹风,两到三名学生负责观察实验现象,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实验结果(如表1)。这样的小组实验活动可以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课堂实验的机会,学生之间分工合作进行洋流规律的模拟实验。

在模拟实验活动中,教师提醒使用吸管吹风的学生所模拟的风的类型以及站位并四处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可加以引导。最后汇总模拟实验结果发现,洋流分布规律的模拟实验结果大致符合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总结出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接着,教师提问学生本次洋流分布规律模拟实验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是否可以解决,如何加以解决。比如,模拟实验中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洋流运动规律是否和实际运动规律一致?为什么?学生由此可以进行相关的讨论,教师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展示改良后的实验结果等。

三、开展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综合思维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有一句名言: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两个人的思想相互交流就会收获两种思想,课堂上那么多学生,相互交流就会产生很多的思想。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之间不仅可以进行思想交流,还可以高效解决问题并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洋流”一课中“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知识点时,可采用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全班共分为4个小组,第一小组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第二小组总结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第三小组总结南半球40°以南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第四小组总结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分布规律。小组探究活动3分钟结束,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探究的结果。最后全班学生得出,“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东暖西寒;南纬40°以南海区:西风漂流———顺时针、南极环流———逆时针,都是寒流;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四、融入生活案例,培养学生的地理人地意识

著名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地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源于生活、指导生活。地理学科知识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融入社会生活案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不是纸上谈兵和无用的,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如解释相关的现象以及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人地协调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地理人地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师可开展情境教学。在情境教学中,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对教材内容与实际学情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情境教学的切入口,为学生建构沉浸式地理情境,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促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其中,体会地理教学内容的人文思想、人地理念、文明内涵,使学生从中汲取地理知识内涵,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促使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时,为培养学生的人地意识,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地理学习情境。教师可合理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自然灾害的防避。在视频的辅助下,培养学生的人地意识,使其对自然灾害进行认知与了解,并学习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些常识,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结论: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歆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95):142-144.

[2]李雨航.新高考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高考,2021(33):5-6.

[3]余传亮.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区域认知能力[J].高考,2021(33):61-62.

[4]杜俊峰.地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J].高考,2021(33):99-100.

[5]苏艺.提高土壤知识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1(43):31-32.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