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状及对策

2022-06-13 10:44张祎选
学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数学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课程育人目标已经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变为“育人本位”,要求广大教师不仅要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还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素养。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手段,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9-006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9.023

最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与传统的高中数学相比,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给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围绕“六大学科素养”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逐渐获得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能力。这六大数学要素相互独立、相互交融,真正形成有机统一体。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选择课堂教学手段等,真正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第一,教学观念滞后。教师具备的教学观念影响了自身的教学行为,也制约了教学的结果。在对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数学核心素养知之甚少,导致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依然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和能力发展等,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育人目标。

第二,教学方式单调。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求等灵活开展课堂教学。但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束缚,部分教师一味地选择“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及学习反馈等。

第三,对教材理解片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材也进行了调整,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与新课程理念相契合,符合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数学教材的研究,致使数学课堂教学演变成为“教教材”。这种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最终难以真正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当前高中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愿不强烈,自主学习能力低下。这主要因为: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制约,学生已经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自身没有自主预习的意识,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同时,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习知识,已经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喜欢被动的“喂饭式”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难以满足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要求。

第五,学生同化能力弱、思维不够开阔。由于长期束缚在应试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真正找到数学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无法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固化的思维和被动的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没有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同时,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始终徘徊于课堂之外,无法经历问题思考、分析和探究的过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目标[1]。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自身秉持的教学观念对于活化课堂以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重塑教学观念:

第一,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以往单纯学习数学知识的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现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中的作用,以素养为本。例如,在“函数单调性”的教学中,教师要以知识作为载体,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观察、归纳、抽象和概括的机会,从图形语言描述到严格定义中发展学生的抽象素养;结合具体的函数,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知识,完成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还应引导学生将函数单调性等知识与导数建立联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数学思维。如此一来,在“素养本位”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我们能够为高效教学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教与学是课堂的两大主体,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点拨、辅助等作用,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趣味性元素,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几何概型”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张纸上画一个圆,然后画出这个圆的内接正方形和外接正方形,然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在圆的外接正方形内任意取一点,这一点正好在圆内,并且在圆的内接正方形外的概率是多少”。

第三,树立深度学习观。教师应从传统的“浅层化”学习模式下解放出来,不以结果作为学习目标,更加关注学生探究、抽象、推理、建模过程等,促使学生在深度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等。在深度学习观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梳理批判的意识,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拓展自身的思维空间。同时,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单个知识点的教学中,而是在整体观念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依据具体的数学现象或问题构建出与其相契合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学模型这一工具解决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2]。

(二)聚焦六大素养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面对数学学科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应从“知识目标”中解放出来,聚焦六大素养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使其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首先,对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要指向数学“六大核心素养”设计出与其相切合的教学目标。其次,诊断学生学情。数学核心素养下,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还应做好学情诊断,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与高中学生相契合的教学目标,最终促使学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例如,在“函数的单调性”教学中,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借助函数图像直观描述函数变化特征,并运用抽象的符号将其概念表達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强烈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素养;(2)合作探究,明确函数单调性概念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强烈的逻辑推理素养;(3)在教学中渗透定义域、值域、不等式等相关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并强化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4)在实际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数学建模素养;(5)理解函数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在实际的问题分析中能够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高效地解决问题。

(三)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过程

面对学科素养下的要求,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落伍,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首先,唤醒学生的探究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唯有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学习,以内在的欲望为驱动力,才能够更深入、更全面地审视问题、掌握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创设出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需求相契合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中的问题冲突、矛盾冲突等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到数学知识乐趣,将学生从“抽象、乏味”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同时,还应结合教学内容灵活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例如,在“空间几何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学生熟悉的建筑物、几何体模型等展示出来。如此,不仅降低了知识的学习难度,也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状态转变,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奠定落实数学学科素养的基础。

其次,鼓励学生开展知识探究。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从“知识灌输”的模式下解放出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辨析和质疑,经历思维从浅层到深层的过程,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解决数学问题。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应面向数学六大学科素养,设计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接着借助问题驱动、问题引导的模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或者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达成知识、能力和思维目标。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中,为了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可以围绕当前实际生活中常见的车贷、房贷、养老保险等素材给学生设计探究性问题:某人在2019年1月向银行贷了60万元用于买房,按照4.865%的月利率,从贷款次月归还本金和利息,预计20年内将其还清,那么每一个月应还款多少?选择等额本息或是等额本金还款,二者各有什么特点,哪种方式更合适?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围绕问题展开探究,实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最后,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同时,在数学核心素养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并逐渐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折纸作为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观察折纸厚度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一张A4纸实际上能够对折几次,是否能够无限对折,并引导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形成标准的指数函数模型,理解指数函数的本质,加强知识与生活的关联;在“球面距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真实的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探究最近机场迫降”中真正掌握球面距离计算的相关内容[3]。

(四)依据数学核心素养优化作业设计

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会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书面考查上,最终都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而且仅限于书面上的思考和作答。这对于学生来讲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只是掌握了这一知识内容,并没有提高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并促进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基于当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优化作业设计:(1)丰富数学作業设计的种类。面对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中,要对作业类型进行丰富,将实践类、调查类作业融入其中。例如,在教学完“统计”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一下家人对学生开展编程活动的看法,并将结果做成相应的统计图。(2)设计出具有层次化、差异化的课后作业。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还应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设计出差异化的课后作业,促使班级中学优生、学中生、学困生均可在针对性的作业训练中有所成长、有所发展,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五)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反馈,也是落实学科素养的关键。基于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情况,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优化评价机制,教师应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确保一节课一评价,切实结合教学评价的结果调整教学方案,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其次,评价内容全面化。以往,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要兼顾智力与非智力方面因素,包括情感态度、思维发展、能力等,丰富评价内容。最后,教师还应坚持发展性评价原则,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出差异化的评价标准,还应借助激励性评价语言等唤醒学生内在学习欲望和自信心[4]。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论明确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向,也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解放出来,紧紧围绕数学六大学科素养的要求,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后作业、教学评价等层面进行优化设计,最终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焜立.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1(35):61.

[2] 张菊.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路径及实践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21(12):10.

[3] 贾丽杰.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1):103.

[4] 王建春.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1(30):23.

作者简介:张祎选(1973.4— ),男,汉族,甘肃镇原人,中学高级,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培育》(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18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