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瓷贴面与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22-06-15 02:37王俊辉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全瓷贴面前牙

王俊辉

(哈尔滨俊雅口腔门诊部口腔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近年来随着社会审美的提高,人们更重视前牙美学,尤其对牙齿的形态、色彩等更加重视。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口腔科牙齿缺陷为四环素牙、氟斑牙及前牙缺损。现阶段,临床上在治疗牙体、牙列缺损时,已从致力于恢复咀嚼、发音等功能逐渐向自然、接近天然牙性能过渡,结合患者的实际为其提供美学修复,最大限度地将修复体的颜色调整为正常范围,协调对称牙齿形态、整齐排列牙齿,确保牙齿的色彩、形态尽早恢复,满足患者对牙齿美观的需求。进行前牙修复时如何合理选择生物材料是目前口腔科关注的焦点。朱艳艳等[1]研究指出,目前临床上较常见的前牙美学修复有2 种,即铸瓷贴面修复与全瓷冠修复,前者是在牙齿受损、着色表面贴附铸瓷贴面(铸瓷贴面有良好的通透性),具有预备简单、牙齿磨损面积小等优势,以切缘、唇面及邻切面修复为主;后者(全瓷冠修复)是用全瓷冠将整个牙齿包绕,其稳固性良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包括病症所需、外观形色等)为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鉴于此,本文将近年来在我院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铸瓷贴面与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0 年1月至2021 年7 月期间在哈尔滨俊雅口腔门诊部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90 例患者。其纳入标准是:因氟斑牙、四环素牙等入院接受前牙美学修复;年龄为18 ~45 岁;咬合功能正常;前牙有间隙且存在牙体缺损;牙冠形状欠佳;釉质发育欠佳;沟通能力正常;临床资料完整。其排除标准是:牙齿松动明显,松动程度>Ⅰ度;存在重度的牙冠形态欠佳;存在牙周组织病变;前牙不整较严重;咬合过紧;中途退出本研究。根据前牙美学修复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全瓷组和铸瓷组,每组各有患者45 例。在铸瓷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20 例、25 例;其年龄为18 ~43 岁,平均年龄为(30.25±4.29)岁;其体质指数(BMI)为19 ~26, 平 均BMI 为(23.58±0.46);其 中,因存在四环素牙、氟斑牙、前牙间小间隙、前牙牙体缺损而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分别有13例、12 例、14 例、6 例;上牙修复的患者有27例,下牙修复的患者有18 例。在全瓷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9 例、25 例;其年龄为19 ~45岁,平均年龄为(30.41±4.32)岁;其BMI 为18 ~25,平均BMI 为(23.41±0.19);其中,因存在四环素牙、氟斑牙、前牙间小间隙、前牙牙体缺损而进行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分别有15 例、14 例、13 例、3 例;上牙修复的患者有28 例,下牙修复的患者有17 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进行对照研究。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研究对象均知悉本研究内容,并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1.2 方法

对全瓷组患者进行全瓷冠修复,方法是:用2% 的利多卡因对其进行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将部分唇侧釉质磨除,与磨除前比较减少0.8mm。处理唇面颈缘,确保其呈浅凹形斜面,宽度为0.3mm,确保邻面边缘范围与接触点唇侧相接触。消除切端倒凹,将切断的锐角消除。结束排龈操作后,将蘸有肾上腺素液的棉花放置于颈缘下,等待1min 后取出,利用硅橡胶完成印模操作,利用超硬石膏灌制模型。修整好模型后标记边缘,根据比色板完成比色、选色操作(注意在自然光下完成该操作),记录好色型,并送至义齿加工中心制作全瓷冠。试戴后调整全瓷冠,保证瓷贴面与患牙间无间隙。调整好后进行冲洗、干燥及隔湿处理,用粘接剂对全瓷冠进行粘接。将多余的粘接剂清理干净,并以患者的咬合情况为基点对全瓷冠进行调整,直到与患牙完全贴合。对铸瓷组患者进行铸瓷贴面修复,方法是:利用热压铸瓷(由德国Lvoclar 公司生产)制备牙体,以患牙的具体情况为基点,合理选择牙体的制备类型,涉及邻切面包绕、覆盖唇面、切缘包绕等。在自然光下利用比色系统进行比色,参照邻牙及对颌牙,选择瓷贴面的颜色。将部分唇侧釉质磨除,与磨除前比较减少0.8mm,尽量不暴露牙本质。修整肩台,使牙冠颈缘位于龈沟内0.5mm 左右。制取模型(方法与全瓷组患者一致),记录咬合关系。将制作好的全瓷贴面粘接固定于牙齿唇侧,去除多余的材料。两组患者均借助彩色数码相机拍照获取牙齿的美学信息,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1 年的随访,期间若有修复方式与患牙不相符的情况,需待患者同意后更换修复方案。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 表整理本研究中的数据,用SPSS 22.0 软件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 检验,检验水准α=0.05,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的比较

修复前,两组患者前牙的颜色评分、形态评分、半透明度评分、边缘美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修复后,两组患者前牙的颜色评分、形态评分、半透明度评分、边缘美观评分均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修复后,两组患者前牙的颜色评分、形态评分、半透明度评分、边缘美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的比较(分,±s)

续表1

2.2 两组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的比较

铸瓷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7.78%,全瓷组患者对修复效果的总满意率为95.56%,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的比较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铸瓷组患者中有3 例(占6.67%)患者发生修复体松动,有2 例(占4.44%)患者发生边缘磨损,有1 例(占2.22%)患者发生牙周炎,有1 例(占2.22%)患者发生牙髓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56%(7/45);全瓷组患者中有4 例(占8.89%)患者发生修复体松动,有2 例(占4.44%)患者发生边缘磨损,有2 例(占4.44%)患者发生牙周炎,有1 例(占2.22%)患者发生牙髓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9/45)。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3041,P=0.5814)。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面容美学,尤其是牙齿美容学。在当前的牙齿美学修复中,确保最终获得修复效果的自然性、美观性和逼真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美学层面来讲,进行前牙美学修复时应确保修复后修复体与其他牙齿的自然色泽接近且牙体的形态得以恢复,实现协调自然的对称性效果,并应保证牙列的整齐性排列。铸瓷材料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与较好的生物兼容性,其表面光滑,可明显减少牙齿表面附着的一些菌斑,避免牙龈炎等问题的产生。全瓷修复体同样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与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特别是在光学性能上,能充分展现天然的层次感与透明性。全瓷修复体的制作材料有多种不同的种类,包括氧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和氧化锆陶瓷等。近年来随着陶瓷材料的逐渐开发与利用,全瓷修复体在牙齿美学修复中获得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各种牙体修复方法中,全瓷冠修复与瓷贴面修复比较常用,二者均存在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颜色均较自然,均具有不易脱色、耐磨损等优点。有文献报道,临床上进行前牙美学修复较常用的方式为铸瓷贴面与全瓷冠修复,二者因适应证的差异决定了性能的不同[3]。现就二者进行分析:1)铸瓷贴面是对缺陷牙和变色牙进行遮盖的一种修复技术,可通过将较薄的瓷修复体粘贴到颊面或牙体唇面而实现前牙美学修复的目的。铸瓷贴面通常是由半透明的多晶物质组成,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强的断裂韧性,且牙体颜色、形态与天然牙齿比较接近,可与牙龈之间紧密贴合,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抗着色能力。这种修复方法无需大量预备牙体,可减轻对牙齿造成的刺激,预防牙齿出现过敏现象,且牙齿边缘的密合性较好,可增加基牙与修复体的匹配程度,进而可提升患者的远期疗效。但该修复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遮色效果欠佳,不适用于着色较深的患牙,且患牙若存在大量牙体缺损、釉质发育不全的情况,也不适合粘接铸瓷贴面,修复效果不理想。2)全瓷冠修复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牙齿整形修复技术,对氟斑牙和四环素牙等变色牙、前牙较小间隙、前牙缺损及牙冠缺损均比较适用。二氧化锆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强度。氧化锆全瓷冠的优势主要是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与抗弯曲强度,这一非金属材料应用于口腔科牙齿修复中给金属过敏者带来了福音。同时,二氧化锆全瓷冠在色泽上与相邻牙齿的匹配度较好。另外,全瓷冠的遮色效果、固位效果较强,修复后有良好的颜色效果及透明度,在着色较深、牙体严重缺损及釉质发育不全中被广泛应用,可满足患者对牙齿美观的需求。但该修复技术在预备牙体时预备量较大,修复后易出现牙齿敏感、疼痛等现象,若患者未重视口腔卫生,易增加口腔炎症的发生风险,且修复体未能紧密贴合龈缘,缝隙内易积聚食物残渣及细菌,引起牙龈出血、红肿,影响患者的远期疗效。因此实际修复时,临床医师需密切观察患者患牙的状态,结合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以为修复体与龈缘的密合性提供可靠保障,保证边缘适中,严禁厚重。另外,应嘱患者在修复后严禁食用过硬的食物,饭后及时清洁牙齿,保持口腔卫生,以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修复后两组患者前牙的颜色评分、形态评分、半透明度评分、边缘美观评分、对修复效果的总满意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张佩佩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铸瓷贴面与全瓷冠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中均可达到预期疗效,故临床应用时应以患者的修复适应证为前提,为其选择合适的修复方式。

猜你喜欢
全瓷贴面前牙
《全瓷修复技术(第2版)》出版发行
不同预备方式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托槽类型对前磨牙拔除病例前牙转矩控制的比较
全瓷冠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全瓷基台与纯钛基台在前牙缺失全瓷冠修复中的比较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