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2022-06-15 08:16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普通话文学作品发音

李 瞳 李 卓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西安 710068)

一、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也正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长足的发展。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2020年6月,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开展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

二、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

(一)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内容

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课程是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专业必修课,也是教师以及诸多公共服务行业的职业语言。说好普通话,不仅可以减少沟通交流的障碍,提升个人语言能力,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提升中国国家软实力。高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课程详细介绍了普通话语音的定义及基本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将课程内容分为八个模块,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说、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在了解基础知识后,通过播音发声练习训练,包括呼吸控制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口腔控制、喉部控制的嗓音训练、嗓音保护,播音发声共鸣的特点与共鸣控制,声音弹性的训练、情声气的结合等内容。

(二)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特点

一方面,相比本科教学,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技能综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的实践性、技能性更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授、示范,学生通过反复发声练习与语音纠错达到掌握普通话发声技巧的目的。基于高职教育这一特点,在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中,讲授、示范与练习的内容选择就很重要,这是设计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的重要契合点。另一方面,相比其他高职课程,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多听、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学生准确、优美的发声技能。

(三)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讲授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的基础理论知识、练习普通话语音科学发声技巧,指导学生进行普通话发音、发声训练,提高普通话规范水平,使学生了解普通话语音具体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结合发声实践,提高发声能力,能够运用发声技巧美化自己的有声语言,提高发声效率,以及美化声音,使语音准确、清晰、圆润、流畅,达到艺术语言表达的要求,为学生播音、主持打下坚实的语音、发声基础,使学生的普通话达到字正腔圆的水平,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四)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目标

1.厚植爱国情怀。借用红色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和练习内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鼓励学生把爱国精神转化为实践行动。

2.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寻找实现个人价值与才华抱负的成长舞台和发展机遇。

3.增强综合素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素质、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自卑感、懒惰风,健全人格,锤炼意识。

4.增长专业知识。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教学水平与效果,教育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知识。

区域供水受到来水条件、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表水供水、地下水供水、其他水源供水等。通常由于来水条件、径流丰枯状况发生变化,使得河川径流和蓄水量较常年偏少,难以满足需水要求而发生水文干旱。

(五)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将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教学内容。在课程思政内容选择上,结合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特点与教学目标,将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既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也将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思政培养结合起来,达到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搭建课程思政展示平台。通过建立起课程微信公共平台既可以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也可以提高课程的影响力。

3.参加竞赛提升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也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学好课程。

4.推进课程思政资源建设。重新修订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课件,新建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三、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实践

(一)将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发音特点设计为八个模块(详见下表)

设计每个模块的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并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作为课堂教学或练习案例。

为了促进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做好教学组织的同时,建立了“同声时代”微信公众号,每星期至少发布一期学生朗诵的一篇经典文学作品,并由授课教师进行点评。这不仅搭建了一个展示课程教学的平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影响更多的人热爱普通话、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党。

(三)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除了在课内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在课外还组织学生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及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建党百年”诗歌朗诵大赛,通过参赛起到“强思想、提技能”的作用。

四、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通过一年来的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尤其是将经典文学作品纳入到课程实践内容,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产生了更大的热情。在诵读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融入情感,并通过融入情感的诵读影响更多的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对发音训练投入更大的热情,这也使得课程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加生动。

(二)课程影响力越来越大

“同声时代”微信公众号的建立,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学生为了更好地表现自我,不仅在学习中更加努力,而且积极地将自己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内容转发给亲朋好友,这也使得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影响力越来越大。

(三)在专业技能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课程内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提高了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诵读技巧的把握,荣获陕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荣获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技能大赛礼仪主持人一等奖,荣获陕西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二等奖,在陕西青年职业学院主办的“建党百年”诗歌朗诵大赛中,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囊括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的优异成绩。

(四)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开展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实践以来,课程教学案例数量得到了丰富,教学氛围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好。相比课程思政实施之前,课程考核优秀率提高12%,教学质量检查也获得“优秀”等次。

五、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实施反思

(一)课程思政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从近年来媒体报道中的一些反面案例来看,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二)通过模块化课程思政设计,有利于课程思政的实施。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在模块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是破解课程思政难实施的一个重要解决办法。

(三)经典文学作品诵读可以融入到课程思政之中。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将经典文学作品诵读融入到课程思政模块中,在诵读、纠正语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发音正确率。

(四)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思政研究,例如进一步丰富教学与练习案例,拓宽学生作品展示平台,此外,可以组织红色经典诵读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也可以在校园内培育学习普通话、学习经典文学作品的氛围。

模块一普通话语音概说经典文学作品选择诗歌《中国话》模块二声母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普通话发音教学改革的方向。通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诵读,不仅可以练习找准声母的发音部位以及发音方法,还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融入课堂,教育学生立报国之志、学报国志才。唐代诗人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模块三韵母教学内容设计明确普通话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普通话的声母系统,掌握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重点:舌尖前阻“Z C S”舌尖后阻“Zh Ch Sh r”舌面阻“j q x”后鼻音“ang eng ing ong”模块四声调通过朗诵《囚歌》《卜算子·咏梅》,不仅掌握韵母的发音特点以及发音方法,还将诗人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朗诵汉乐府《长歌行》,不仅让学生练习四个声调的调值,还激励同学们珍惜时光努力上进。汉乐府《长歌行》模块五语流音变通过古诗词的诵读,不仅学习和掌握语流音变的技巧,同时也让学生学习爱国、思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唐·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李白《静夜思》《望月怀古》模块六呼吸控制通过朗诵《满江红》,不仅练习气息的控制,还能将诗人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融入课堂。宋·岳飞《满江红》模块七声音的弹性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模块八情声气的结合了解普通话声调系统,掌握普通话声调调值的发音要领。重点:声调的发音以及调值阴平的调值阳平的调值上声的调值去声的调值了解普通话发音中语流音变的技巧。掌握轻声、儿化、变调的发音方法。重点:轻声的调值儿化的规律变调的规律技巧发声了解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要领,掌握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进行快吸快呼、慢吸慢呼、慢吸快呼的练习。了解声音弹性发音要领,掌握声音的可变性,声音层次的对比性的技巧。了解情声气结合的重要性,情是主导,是内涵,是依托;声是载体;气是基础,动力。通过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声音弹性和声音需要如何变幻,也让爱国之情永留心中。通过朗诵《沁园春·雪》,不仅综合练习情声气的结合,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力量。毛泽东《沁园春·雪》

综上所述,将课程思政融入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中,以课程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经典文学作品诵读为手段,把思政元素自然地渗入到专业知识中去,在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这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普通话文学作品发音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Playing with h
Playing with /eI/
17
Playing with u_e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