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2-06-18 20:45兰花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9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兰花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朗读的过程是消化、吸收语言的过程,只有反复读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感,增加和丰富小学生的词汇积累。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每个学段都必须要重视朗读,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究其根本还是在于通过朗读可以将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的有声语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大意,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同时,在课文朗读过程中需要眼嘴并用,可双重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语言反射区,从而加深大脑对文字的应激反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一、小学生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提升往往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参与度、接受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学生从小开始就已经学习某个科目或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变得更高,对所要求的学习内容就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与把握。朗读课堂教学对于阅读课堂教学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和推动作用。它不仅能够引导和促使我们的学生积极投入到阅读与学习的活动之中,还能够让我们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朗读,激发我们的学生对于普通话语言的认识与理解,帮助我们的学生养成和改变普通话的拼写发音与说话语言的习惯,促使我们的学生以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语言。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当前课堂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们应当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挖掘小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潜能,观察小学生的各种个性化和发展特征,并深刻地理解小学生的各种个性化和发展要求,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语文阅读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逐步建立学生的良好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与利用。

二、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教师积极地进行引导与开发,帮助学生从阅读学习中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感受汉语的博大精深。通过早读、课堂朗讀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开展阅读学习,通过学生大声朗读感受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更深层次理解,促进学生主动去阅读、喜欢去阅读。提升学生整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科学习。

(二)引导学生投入情感阅读。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时,往往因为没有与作者形成共情而无法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内涵,无法真正理解阅读文本的含义。小学生知识储备较少,知识面较窄,阅读与理解能力较差。如教师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开展阅读学习,则学生无法真正感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无法真正地投入感情去阅读。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投入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情感的代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的整体感情基调。因此,教师在对阅读文本材料进行选取时应当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形式与层面的阅读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开拓思路,释放天性,促进学生进行朗读的同时,开展有效的情感领悟,帮助学生通过语音、语调、语速、发音等方面对汉语语言学习掌握更好的方式与方法,更能受到作品的感染,提高学生感悟阅读与朗读魅力的能力,促进学生愿意开展更深层次的阅读。

(三)掌握朗读规律,提升阅读深度。学生从最开始的逐步正确阅读,到熟练阅读,再到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这在阅读技巧、模仿能力方面都对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需要通过更多的学习与领悟,不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技巧,实现朗读能力的提高。朗读是一种对文字及情感鉴赏与抒发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学生更好地领悟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的方式。随着学生不断地进行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写作思想,将更为丰富的内容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语言感知力与领悟力。朗读能力是在学生掌握朗读规律,理解朗读技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开展更深层次的阅读中提升的。

(四)引导学生开拓想象空间,在朗读中深入学习语文知识。朗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深入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及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朗读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培养,促进学生自主理解文本,阅读文本,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

(五)加强词汇教学,为学生的朗读奠定基础。小学生在进行朗读学习的时候,往往因为词汇量不足,造成阅读能力较差,无法理解文章内含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朗读方式与技巧的进一步学习与巩固,帮助学生在朗读中进行词汇积累,以词汇储备促进朗读开展,实现学生语文学科整体学习效果的提升。

(六)模范引领作用,提升学生的朗读意识。小学生对于领袖、模范等形象往往具有较强的崇拜感,对于这些人有着较强的模仿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朗读作品,通过优秀的事迹与形象,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提升朗读能力,并通过不断模仿,发掘自身的朗读特点,发展个性化朗读特征,进一步帮助学生获取朗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认识与提升,促进学生朗读学习的深入开展,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七)增设朗读活动内容,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朗读活动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活跃学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朗读积极性的重要方式。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给予奖励,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朗读的魅力所在。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朗读学习,实现阅读教学的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热情,满足学生对于情感抒发、语言练习的需求。同时,朗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桂芳,朱天山.基于阅读的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19(32):23-24.

[2]史定东.关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1(24):67.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