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小说类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

2022-06-24 06:30万丽娜
江西教育B 2022年6期
关键词:整本书小说教师

万丽娜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对于初涉小说阅读的学生来说,小说极强的故事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与此同时,小说类整本书阅读因具有篇幅长、人物多、内容繁杂等特点,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出现碎片化、浅表化等问题。因此,教师需在学生进行小说类整本书阅读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帮助,做好学生小说类整本书阅读的引路人,使小说类整本书阅读成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审美品位的有效途径。

一、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学生阅读小说往往会有自己的主观偏好,教师在进行小说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生成自己的个性化书单。“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比教学生如何阅读更重要。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教师可在阅读准备环节搜集、整理并展示与即将阅读的小说相关的海报、视频等可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资料,或邀请学生制作读书海报、剪辑读书视频等。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参与阅读准备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作编者按,推出读物

教师可以结合小说内容制作编者按,为学生介绍小说中有趣的片段、有意思的人物,或简要概述小说内容。在阅读准备环节,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精心设计编者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二、从“读故事”到“读情节”

小说主要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体现小说主旨。学生阅读小说,主要是为其中跌宕的情节所吸引,而情节设计正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所以,教学小说时,教师应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小说情节的设计上,帮助学生体悟小说艺术的妙处。教师可以根据小说不同的叙述手法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一)串联目录,厘清情节主线

小说情节的发展大体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部分小说的目录为情节概述类的小标题,学生阅读目录,可大致将故事主线串联起来。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把目录中的标题串联起来,让学生对小说的情节形成初步认知。

以推荐书目椋鸠十的小说《生于天空》为例,全书的章节标题为:年轻的翅膀;成长;强者的天空;新领地;人和雕;被俘的英雄;山与村;重逢;村落的呼唤;新的征途。笔者引导学生将目录串联,连词成句,形成故事的主线情节:一对小雏雕因为失去了父母没了依靠,于是,它们挥动“年轻的翅膀”开始自己出巢觅食,在与野兔、狐狸的争斗中,它们渐渐成长,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强者的天空”。不久,它们找到了新领地——一个村庄,开始捕抓家禽。人与雕交战的日子开始了,猎人源次虽然几经失败,但最终还是抓住了雄雕,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源次和这个“被俘的英雄”成了朋友。此后雌雕去了山里,雄雕还被圈禁在村里,两只年轻的雕因为山与村的距离,渐渐疏远。不久,雌雕回到旧巢开始思念雄雕,并在源次的鸡棚里与雄雕重逢,救出了雄雕。但被救出的雄雕似乎感受到村落的呼唤,因此常去猎人源次的房上盘旋。最后,这对大雕开始了新的征途。

通过梳理小说目录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加深对小说内容的了解,而且能提升文笔、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借助故事图式策略和情节曲线图

部分小说情节跌宕,这些跌宕起伏的情节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紧张—放松—紧张”的阅读节奏。学生在初读阶段,难以对其中曲折的情节、复杂的情感变化产生清晰的认知。在进行这类小说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了解小说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绘制情节曲线图,以体会其艺术魅力。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引导学生绘制情节曲线图:1.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有哪些?2.主人公想干什么?他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解决的?3.最终他达到目的了吗?4.这个故事传递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如教学《狼王梦》的閱读方法时,笔者注意到这本小说情节较为繁复,便引导学生绘制书中的章(节)情节曲线图(如图1),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生通过制作曲线图,能够理解小说的情节是由产生冲突和化解冲突的过程组成,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蕴含的情感和主旨。

(三)绘制故事情节思维导图

篇幅较长的小说往往情节复杂,作者常采用多路分支、双线展开、倒序穿插等方法构思情节,学生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可让学生制作情节思维导图,确立故事主线,并根据主线情节添加分支,帮助学生梳理人物间的关系,体会情节构思的巧妙。例如,在教学《杀死一只知更鸟》时,笔者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小说情节(如图2)。

三、从阅读到品读

阅读,是学生分析小说人物、了解小说情节、理解小说主旨的基础。品读,可以让学生对小说的细节加以分析和体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途径。品读小说就是要读者品出小说的“美”,这种“美”不仅指小说中的好词佳句,也指小说的文学特色。例如,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中有一篇《死鸟》,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贺道台这一人物的描写:“贺道台相貌普通,赛个猪崽。但真人不露相,能耐暗中藏。他的能耐有两样,一是伺候头儿,一是伺候鸟。……说他天生是上司的撒气篓子,一条顺毛驴,三脚踹不出个屁来,对吗?”这段人物描写将一个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的天生奴才样刻画得惟妙惟肖。

再看“九月初九那天,东城外的玉皇阁‘攒九’,津门百姓照例都去登阁,俗称九九登高。……贺道台的轿子便在前面开道,其余官员跟随左右,骑龙驾虎一般去了。”这一环境描写将封建集权统治下的社会刻画得淋漓尽致。人是环境的产物,学生将这两段描写关联阅读,不仅能对贺道台这一人物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品出这篇小说的艺术性,理解小说好在哪里,美在何处。

品读优秀的小说,在艺术熏陶中提高审美能力,对于三观树立阶段的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品读的具体方法随着文体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入手,采取内容重构、改变环境、人物重设、对比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刻地品读小说内涵。

四、从关注小说到关注小说与读者的关系

“完整的小说的完成是读者介入的结果。”读者也是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说类整本书阅读指导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间接助力小说艺术效果的达成。

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联结对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内涵。例如,在《草房子》一书的阅读推进课中,教师可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及生活经历,比较自己与小说中桑桑、杜小康等人物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提出引导性问题:你与小说中的哪个人物有类似的地方?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有没有什么事情或地方让你想到自己的某一次经历或经验?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么做?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加深对小说主旨的理解。让学生从小说中找到自己、读出自己,从而教育自己、完善自己,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整本书小说教师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最美教师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