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A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性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2-06-24 06:0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稳定型管腔冠脉

苏 秦

(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泰州 214500)

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属于高危疾病,致病原因主要为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猝死率。该病发生以冠脉不稳定型斑块为主要因素,斑块稳定性直接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因此,为尽早防治需有效鉴别斑块性质。冠状动脉造影为该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此诊断方法由于高费用、有创,进而使其应用受限[1]。冠脉CTA 作为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技术,操作简单、无创,在冠心病诊断中效果突出,进而广泛应用到临床诊断中。相关研究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30% 血管狭窄50% 以上,软斑块虽未导致明显的血管狭窄,也未较大影响血流动力学,然而却呈现较高的易损性,会导致急性心脏事件发生[2]。近些年来冠心病临床诊断中重视评估斑块性质,在评估中CTA 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0 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实施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 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 例实施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冠脉CTA 的诊断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0 月在靖江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实施诊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8 例纳入观察组,包括38 例男性,20 例女性;患者年龄为50 ~80 岁,均龄(63.15±5.85)岁;体质量指数为17 ~27 kg/ m2,平均(22.65±1.55)kg/m2。另选择同期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 例纳入对照组,包括37 例男性,21 例女性;年龄为51 ~80 岁,均龄(63.20±5.80)岁;体质量指数为18 ~27 kg/m2,平均(22.66±1.5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明确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③单支血管病变;④患者和家属均对本次研究了解和知情,自愿参与其中。

排除标准:①碘对比剂存在过敏反应者;②肾功能不全者;③房颤者;④支架植入术者;⑤心肌梗死者;⑥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⑦无法配合退出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冠脉CTA 检查,所用设备为128层CT(飞利浦),Brilliance iCT/X 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检查主要实施在疾病发作期,在检查之前,对患者心率进行检测,如果患者心率在60 次/min 以下,予以阿替洛尔,如果患者心率>80 次/min 则予以倍他乐克降心率;欧乃派克为造影剂,注射剂量为80 mL,注射速率为5.0 mL/s,体重较重者适当增加,设置管电流为40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0.67 mm,螺距0.160,0.33 s 旋转时间,对患者各个心动周围相位窗进行检查,采集图像(冠脉分支)。分析图像:Siemens MMWP 系统对重建图像实施处理;如果患者狭窄程度25%以上,对重建指数、斑块成分、体积自动计算;依据CT 值判断斑块是否钙化,钙化斑块:350 ~1 000 HU,非钙化斑块:-100 ~190 HU。斑块负荷=斑块体积/血管体积×100%。以相邻正常血管为依据,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对狭窄程度(病变血管)进行计算;利用重建指数评估血管重建情况,正性重建为重建指数>1,补偿重建:重建指数=1。检查结果选择2 名影像科医生(高资历)共同判断,一旦意见不同,通过商定获得最终结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重建指数、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体积;比较斑块体积;对比斑块最小密度CT 值和斑块负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重建指数、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体积

观察组患者重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体积均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重建指数、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体积对比(±s)

表1 重建指数、管腔狭窄程度和血管体积对比(±s)

组别 例数 重建指数 管腔狭窄程度/% 血管体积/mm3观察组 58 1.85±0.50 69.15±11.05 558.45±8.45对照组 58 0.54±0.10 67.30±10.36 547.50±88.35 t 19.566 0.930 0.940 P<0.001 0.354 0.349

2.2 斑块体积对比

两组斑块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斑块体积对比(±s,mm3)

表2 斑块体积对比(±s,mm3)

组别 例数 钙化斑块 非钙化斑块 总斑块观察组 58 24.36±6.15 58.70±9.40 339.48±81.46对照组 58 23.10±5.20 56.15±8.50 335.15±88.40 t 1.191 1.532 0.274 P 0.236 0.128 0.784

2.3 对比斑块最小密度CT 值和斑块负荷

观察组患者斑块最小密度CT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非钙化斑块负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钙化斑块负荷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斑块最小密度CT 值和斑块负荷对比(±s)

表3 斑块最小密度CT 值和斑块负荷对比(±s)

组别 例数 斑块最小密度CT 值/HU钙化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观察组 58 41.33±4.95 4.65±1.05 59.26±10.05对照组 58 98.18±3.35 4.55±1.15 44.35±9.25 t 72.437 0.489 8.313 P<0.001 0.626 <0.001

3 讨论

在临床上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影响[3]。而导致冠心病死亡的原因主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该病主要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因此,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尽早准确判断[4]。冠心病临床诊断中,最早应重视检查血管狭窄程度。伴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更精细评估狭窄程度,评估斑块性质和形态可有效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和病情发展[5]。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只是对狭窄程度进行观察,不能使临床需要得以满足[6]。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以不稳定性斑块为根本原因,一旦患病斑块易破裂而导致出血,血栓形成于出血位置,治疗必须保证有效、及时,否则会导致瘫痪,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7]。相关研究表明[8],评估斑块性质对比冠脉血管狭窄程度更能较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而评估斑块性质中冠脉CTA 的应用价值较高,本次研究为明确冠脉CTA 的应用价值,选择同期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重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重建指数方面对比明显,可以看出正性重建会使管腔狭窄减轻,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会影响血管重建,会提升重建指数。宋艳[9]研究中选择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各60 例,均利用冠脉CTA 实施检查,结果表明:两组重建指数分别为(0.55±0.11)、(1.84±0.52),与本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观察组、对照组管腔狭窄程度与血管体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管腔狭窄程度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证实利用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无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进行全面评估,相关研究也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30%发生原因为严重狭窄[10-12]。两组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总斑块体积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斑块最小密度CT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非钙化斑块负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钙化斑块负荷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见,冠脉CTA 对斑块性质可准确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为非钙化斑块,该指标可作为该病的判断指标[13-14]。利用非钙化和钙化斑块负荷可对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效区分,而在斑块最小密度CT 值上的差异性,主要与两种疾病斑块钙化与否相关[15-17]。在斑块性质评估中利用冠脉CTA 具有较好的辨识效果,可有评估预后和严重程度,优势明显,比如耗时短、费用少、无创等,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为临床诊疗尽早提供可靠的信息,同时可指导动脉粥样硬化和降脂治疗[18-19]。

综上所述,利用冠脉CTA 评估斑块性质可对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发挥鉴别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冠脉CTA 推广价值高。

猜你喜欢
稳定型管腔冠脉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冠脉CT检查知多少
氦氖激光治疗仪对高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及对VAS评分的影响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