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人才职业能力塑造的『1』+『X』实践
——基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

2022-06-25 08:23
江苏商论 2022年7期
关键词:证书课程体系岗位

朱 佳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导言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一直是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职业教育者们践行“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标,形成高职院校特色发展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局面。

长久以来,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或忽视职业培训的现象,开展培训的意愿和主动性不高、相关培训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我国职业院校需要通过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大力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实施精准培训,切切实实提高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帮助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实现技术研发、产品服务升级。

二、大金融行业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分析

(一)需求端:保险行业人力资源发展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专业设置需要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近年来,保险专业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首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业的发展,在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全民健康防范大病风险、服务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对保险具有的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寄予厚望。其次,面对数字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以及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及健康问题所引发的社会管理难题,都是保险行业可以契合发展的方向,这些行业发展带来的必然是对保险专业人才需求的增长。最后,我国保险行业长久以来存在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现象,高级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缺口较大。因此,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1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人力资源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显示,2018年保险公司管理及主要专业序列人员结构中管理人员占比23%,专业序列占比77%。其中专业序列中人数分布依次为销售(非代理)43.54%,两核人员10.24%,业务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管理人员6.47%和4.91%。从保险行业总体来看,高职高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比逐年下降,本科及以上学历逐年上升;相比管理者序列,专业序列容纳了近45%的高职高专学历的人员。

为了应对较高的员工离职率和业务扩张压力,保险行业十分注重人才的外部招聘,其中销售员工和业务管理的招聘需求是最旺盛的。近年来,在监管部门反复强调“保险姓保”的原则后核保核赔经理的招聘需求随之增加。保险公司在招聘时往往会依据人才类型、层次和能力选择不同的招聘渠道。而根据保险行业的人力资源报告显示,对于初级职级校园招聘是行业的首选渠道;对于稍高一些的职级内部推荐取代了招聘广告成为行业的首选;招聘渠道和投入的变化体现了保险公司更加关注校园招聘和内部培养,更加倾向于判断即将入职人员的职业能力、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也要掌握行业招聘的变化,培养适合行业发展和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人员序列 占比% 职能细分 占比%管理序列 22.7前台核心管理者 0.2高层管理者 1.6中层管理者 6.8基层管理者 14.1 43.5 销售(非代理) 43.5中台23.8专业序列77.3两核 10.2客户服务管理 4.9业务管理 6.5信息技术总体 1.3精算 0.3投资管理 0.6后台10.5财务管理 3.4办公行政 2.7人力资源 1.3教育培训 0.9风险管控 0.9其他 1.36

(二)供给端:高职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浙江是社会经济发展良好和民众保险保障意识较高的省份,历年保险行业发展在全国业排名前列。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保险专业近5年来保持每年200人左右的招生规模,占据了全省高职保险专业的绝大多数生源。

1.就业特征。通过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分析,我们发现高职保险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征:

(1)获得工作的途径:通过校园招聘和人才市场招聘(线上+线下)方式来就业的比例较高,其次通过专业老师或亲朋好友的推荐招聘也较多。

(2)岗位内容性质:能够向保险专业毕业生提供专业对口岗位的主要是金融行业,主要是保险公司、银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其中,保险企业提供岗位数量较多的是保险营销员(保险代理人)、保险内勤、保险客户经理、电话营销专员;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是银行柜员、信贷员、电话营销员和理财经理且需求量较大,还有部分信用卡专员和客服专员的岗位需求。

(3)工作稳定性:稳定性与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高度相关,销售类岗位的离职率大约是非销售类岗位的3倍;从事业务管理的女生离职率明显低于男生;从事客户服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强。但实际情况是与公司旺盛的销售岗位需求相反,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意愿相对较低,更愿意选择专业序列中后台的工作(业务管理、客户服务或两核),但是中后台面向高职层次的招聘需求较少。

(4)薪资福利待遇情况:月薪3000—4000元是目前高职层次保险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起薪标准,与整体平均收入相当。大多数毕业生以非保险代理人入职保险公司都可以顺利签订劳动合同,超过85%的企业提供岗前培训,绝大部分用人企业给予缴纳社会保险和节日福利,大部分毕业生能够享受年假、试用期转正、公司旅游等福利,但是提供住宿和交通通信补助的企业并不太多。还有部分学生遇到过不过愿意缴纳公积金的用人企业,因此毕业生自我评价福利待遇不高。

2.通过用人单位访谈、问卷调查以及毕业生回访,造成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原因如下:

(1)从整体发展来看,保险行业目前宽进宽出的用人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社会及学生家长对保险行业刻板印象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尽管起薪和待遇有一定幅度的改善,但与毕业生的期望值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部分应届毕业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克服业务拓展和淘汰考核的难关,这些都是造成人才流失比率高的原因。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他金融机构对保险人才的需求,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等对具备保险业务知识和能力的人才需求量也较大。

(2)从行业的具体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看,企业看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职业道德素养、企业忠诚度、自我学习能力、专业进取与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十个方面。而高职院校较为关注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尤其是财经商贸大类专业在教学中偏重学历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就业时无法具备岗位所需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素质。

三、大金融领域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内在逻辑

(一)岗位技能与职业能力的统一性

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关系紧密。职业能力的内涵随着经济和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现如今职业能力被认为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个人专业知识、技能、职业态度在职场中的全景展示。岗位技能是通过有计划地反复实践训练形成的能够处理某项具体任务的完整动作流程,这一解释清晰归纳出了职业技能具备的三大特点:目的性、动作性和实践性。

不能将技能等同于职业能力,但是两者具有天然的统一性。我们可以将职业能力进行分层,其中通用能力是基础能力也是低层次能力,所有行业都应该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是所有职业能力的基础,支撑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是覆盖某一专业相关职业群的特定知识和技能,这里的能力是对通用能力的补充和细化。最高层次的特殊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岗位技能是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是特定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同层级职业能力塑造,会在岗位技能上得到充分展示,具体落实到岗位职级和薪资等级上。

具体到任何一家规范的公司,我们发现公司都会为员工设计职业成长通道,从试用到正式工,从初级进阶到中级、高级到核心专家等,给予员工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规定的发展路径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职业能力的拓展和提升获得个人的发展,个人发展结果则体现在薪资水平和岗位职级的变化上。

(二)金融类岗位职业能力的提升——以保险公司业务领域为例

从图1的保险公司岗位逻辑图来看,高职金融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立足于培养通晓保险业务全流程运行的相关理论知识,精通前台(营销和销售)或中台(两核管理和保单管理)中核心岗位的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其中核心岗位主要覆盖保险营销及销售管理、保险核保核赔业务,上述核心业务由保险产品的外在载体——保险合同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核心业务技能囊括纵向从低到高的岗位进阶逻辑,或者横向转岗的可能。保险公司经营的核心业务岗位逻辑为金融保险复合型职业能力培养提供了突破口。

职级划分 1 2 3 4 5 6辅助工作者独立工作者业务骨干/基层管理者核心模块负责人/团队管理者/中层管理者专业业务带头人/部门管理者/高层管理者领域卓越专家/核心层管理者角色定位在高层级员工指导下开展工作;或独立承担技能要求相对简单的日常任务在明确的流程下,独立完成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工作;指导低层级的成员开展相关职能模块的工作应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多个模块较为复杂的工作;指导和培训低层级的员工相关领域的工作,并提出改进建议系统地运用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规划设计工作方案,对所负责模块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熟悉地指导、培训和监督更低层级成员相关职能模块的工作系统地运用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富有突发性、挑战性的工作,对所负责的多个模块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在相关领域具有专业影响力和权威性;基于企业战略和行业趋势,提出战略规划级配套核心政策和制度,推动创新与变革

图1 保险公司专业序列岗位逻辑

以国内某大型人身保险公司的核赔岗位为例,理赔人员的职责是应投保方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以法律规定和人身保险合同为依据,审核认定保险责任并进行保险金计算给付。核赔人员进入核赔岗位后,通过理赔技能的学习实践和经验累积,具有从核赔专员-核赔师-中级核赔师-高级核赔师-首席核赔师的职业上升通道。核赔岗下可细分成理赔作业、调查作业、理赔业务管理、理赔业务管理、调查业务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的技能掌握是否完备与其他岗位(例如核保岗下的体检管理、健康财富管理、寿险咨询等)的运营息息相关。

梳理保险具体业务岗位职业技能后,我们发现想要胜任任何一个岗位都离不开复合型职业能力的养成:不仅仅需要宽口径、广基础的知识结构;还应具备全局观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满足岗位和行业日新月异发展的需求;同时具备金融科技素养、风险防范意识、保险消费者教育意识和守法遵规意识。高职教育应该顺应行业职业能力培养的诉求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四、专业课程设置中“1”与“X”的思考

(一)传统课程设置与1+X证书对接存在的问题

1.1+X证书制度与现有课程体系建设——基于问卷调研。为了了解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参与1+X证书制度建设以及1+X证书与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相融情况,我们面向金融、保险、投资理财、互联网金融、会计等财经大类专业发放了问卷,问卷回收地区主要涵盖浙江省、吉林省和福建省。调研结果如下:

(1)专业参与“1+X证书”试点情况及“X证书”作用效果。专业教师对教育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背景和目的相对了解,且认为高职院校确有实施该制度的必要,而参与调研院校专业全部参加1+X证书的考证。总体上,调研院校专业均比较重视试点工作,其试点状况和效果“很好”。在“X证书”作用效果模块中,80%的教师认为学生参与1+X证书试点,对帮助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效果具有较大帮助,而20%的教师认为效果因人而异。而对于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教师认为1+X证书试点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接了职业标准和生产实际,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并优化了课程配置。

(2)在专业与“1+X证书”适配模块调研中,90%的教师认为,所在专业参与的“1+X”等级证书的实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50%的教师已经取得与任教学科相关的“X证书”。但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对比中,20%的教学专业反映目前与“1+X”证书制度要求存在不适合情况,且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技能与考试内容不相配套。因此,在“所任教专业教材是否适宜职业技能证书考证”方面,存在30%的专业反馈并不适宜。

(4)“X证书”引入专业情况。在调研专业中,70%的教师参加过“1+X证书制度”相关的研讨、会议或培训,而除非授课教师外,88.90%的教师会将“X证书”考核的相关内容融入授课,提升学生的考证/课堂学习积极性。对于所在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认识中,60%的教师表示就业“较好”或“非常好”,但也有40%的教师表示“一般”。而基于“当前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调研,80%的教师认为比较符合。在专业教学能力提升模块中,教师认为,专业教学中最大的困难主要为学生学习兴趣不足(40%)、缺少实践指导教师(30%)、教学资源不足(30%)。当前,教师所采用的较为普遍的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途径包括校际访问交流(70%)、学历教育深造(60%)、参加企业实践(60%)、到企业挂职(60%)。

2.存在的问题。基于调查,我们可以现有财经类课程体系,偏重理论教学的教学结构,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实践运用和岗位迁移能力较弱的结论。在已经开展的1+X证书建设实践中,技能考证与课程体系的融合度不够深入,主要存在的原因有:

(1)保险的核心岗位技能与课程体系匹配度不高。现行课程体系延续传统大而全的理论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无法突出营销与销售管理、两核管理、客服服务等核心业务岗位技能的养成。另一方面,虽然按照职业教育要求设置了技能课程或在理论课程中添加实践教学课时,但是课程设计与实际技能差距较大,无法帮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

(2)课程体系无法体现技能等级的进阶。以1+X人身保险理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来说,证书的技能标准按照工作领域初级分为职业认知和理赔作业管理;中级分为职业认知、理赔业务管理和理赔管理;高级分为职业认知、理赔审核和理赔风险管理。三个级别的技能标准中均含有职业认知模块,但是不同级别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从开设课程覆盖技能要求的角度分析,《保险理论与实务》和《人身保险实务》完全覆盖初级的技能考核要求;而在中级和高级考证方面,由于技能考核偏重于实务环节,重点考核了法律(中级)和医学(高级)在人身保险理赔中的运用,专业课程《人身保险实务》《保险法规》和《保险医学》的教学内容均有涉及人身保险理赔的部分,但仅限于理赔原则、流程、相关法规的学习理解和记忆,没有理赔岗位具体技能的模块分解和能力分层实训。传统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体现技能等级的差异化和阶梯进阶。

(3)职业能力复合型不突出。积极参与社会治理(老龄化和大病保障)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保险业改革创新的动力,而近年来金融科技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更带动了保险险种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创新,甚至是重构。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下,高职保险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脱离保险学科的背景,也不能忽视市场的变化趋势。职业教育应更多地体现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在通用能力对接上知识半径可以再大些,选择更多能够涵盖金融的工具和业务,养成高情商、强服务意识,通晓信息手段和金融科技的课程,帮助学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能力,成为新时期金融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在专业能力训练方面不仅要设计合理的实训项目,更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引领,而客观上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或相关岗位从业经历是较普遍的现象。

(二)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课程设置的新设计

1.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为了解决传统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基于复合型职业能力塑造的理念,以多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调研结果为基础,引入多项“1+X”职业技能等级考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课程设计思路采取:稳定“1”不变,“X”依据需求变。

(1)稳定“1”不变。“1+X”证书制度中的“1”是指学历证书,具体可以理解为职校学生在圆满完成职校学习任务后所获得的毕业证书2根据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1993年编制的《教育法导读》,学历证书是学制系统内的教育机构对完成学制系统内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分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书三种。。当今中国的发展阶段已不是工业化初期,工业4.0(智能职责)和服务业等产业的升级,都需要职业教育培养足量的具有扎实基础,能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因此,当下和未来的职业教育不是培养流水线工人,不是培养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培养能够适用科技发展、经济金融市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正因为如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能脱离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学科基础,不能忽视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公共课程学习,应当更加重视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确保职业院校的学生具备各个学历层次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2)“X”依据需求变。“1+X”证书制度中的“X”是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3资料来源: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简单来说,“X”代表两个维度:一是与专业相关的1个或多个职业岗位。二是特定职业能力的不同等级。高等职业教育之所以与普通教育不同,更多的在于实践性、应用性。以保险理赔为例,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会通过学习大数据、区块链等知识,构建反欺诈模型,而高职学生需要能够解读模型数据,做出是否存在保险欺诈的可能性以及是否需要理赔或如何理赔的结论。因此,职业技能证书“X”的推出就是考核和训练学生是否考上具备行业核心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这里的能力可以等同于职业能力最高层次——特殊能力。

随着技术迭代、法律政策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核心岗位数量会有所增减,核心职能要求会有所变化,因此专业不能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定期在教育部根本的证书目录中筛选合适的X证书以形成专业或专业群的“考证池”。与此同时,关注00后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至关重要的,这是学生是否选择考证,是否愿意为考证付出成本的关键。因为00后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就业时的宁缺毋滥,因此所筛选的证书要符合学生对生活品质和丰富精神内涵的追求。只有对专业、行业、自我未来职业定位有较为清醒的认知,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才会调动。

2.基于1+X证书制度的投资保险专业课程体系新设计。将保险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岗位能力深化课程,这三类课程分别对应职业能力三个层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中,公共课程对应的是行业通用能力,是财经商贸类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都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涵盖《现代金融基础》《经济学基础》《会计基础》《人工智能导论》等课程。专业课程对应的是专业能力,这里指覆盖保险专业相关职业群的特定知识和技能,课程涵盖《保险理论与实务》《风险管理》《营销技巧》《保险法规》《汽车保险定损与理赔》等课程。岗位能力深化课程对应特殊能力,覆盖职业技能等级考证(课程不固定,随X证书和级别的不同可灵活调整)。

根据前期调研结论,投资保险学院下两个专业毕业生从事岗位排名前列的是:专业序列前台的销售岗位(保险营销员、信贷专员、客户经理等等);专业序列的柜面人员(银行柜员、保险或证券公司的客服人员)、保险公司的两核人员或其他金融机构的风控专员,见图2。

图2 课程体系与1+X考证融合

(1)证书筛选,形成开放式的证书池。证书池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学生职业能力与区域经济和行业市场发展紧密相连而不脱节,技能证书的增减将随实际情况(如更多批次证书发布等)进行调整。如根据上述职业岗位,在已发布的4批“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筛选,选择与保险实务专业有较高契合度的是精算实务分析、人身保险理赔、金融产品数字化营销、交通事故查勘估损与理赔证书。选择与财富管理专业有较高契合度的是健康财富规划、金融产品数字化营销、家庭理财规划、金融智能投顾证书进入证书池。

(2)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证书考级的对接。在设计新的课程体系时,首先要树立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理念,并基于提升学生复合型职业能力调整专业课程顺序以及各类别课程比例。其次要根据岗位能力需求实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或根据投资保险行业岗位需求开发相关专业课程。针对高职保险专业岗位核心职能课程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契合度不够的现状,及时开发核心技能实训课程与技能证书考级对接是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省力的做法是开设考证辅导课。举例来说:在每个考证节点学期开设1-2学时/周的考证辅导课,通过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回顾前置知识点,强化相关核心技能。例如中级辅导课强化具备不同理赔类型案件审核的能力以及除外责任条款和人身保险理赔遵循的法律原则;高级辅导课强化重大疾病的确定和相关理赔实务,从而满足相应级别职业技能的岗位要求。

表3是某1+X证书考证辅导课的教学内容,提供表格内容的展示,可以发现,考证辅导课不是对前置知识的重复,而是在原有知识结构上的强化补充。如果课程教学是大而全,考证辅导则是精准卡位,对核心技能和流程的深化。

“1+X”证书制度下的复合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以岗位技能为核心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是一种尝试,而实践的成效取决于高校、高能的创新型教学团队,取决于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1+X证书(中级)职业能力掌握水平 匹配专业课程《保险客户服务与管理》内容初步 熟练 强化 前置基础 考证补充客户需求服务需求了解能理解增值服务内容(服务产品体系,服务产品内容) — ■ —能了解增值服务的基本知识 (服务目的,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基本内容。对保险客户增值服务有完整的了解,能够对提供的服务的对象、内容有明确的认知客户增值服务能够根据客户信息或通过交流对保险客户的定位有准确清晰的判断增值服务使用能在指导下完成客户的分类 — ■ — 能处理简单的客户分类能了解较为复杂的服务使用规则和服务流程;能在指导下完成服务使用。—■ 能了解基本的服务使用规则能够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增值服务反馈能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运用基础的服务分析工具,完成对服务案例的分析■— 能了解基础的服务分析工具学会对收集的客户问卷反馈进行分析得出服务质量的高低,并进行完善

猜你喜欢
证书课程体系岗位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收录证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