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四促,竞技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2-06-26 13:26蔡海生刘国胜夏淑芳张小斌严霞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蔡海生 刘国胜 夏淑芳 张小斌 严霞

[摘 要]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结合旅游类专业特色,针对“竞技育人”开展了多年实践探索,围绕“产赛教”深度融合,构建了“四相四促,竞技强能”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普惠式“竞技育人”、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关键词] 竞技育人;四相四促;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一、研究背景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制定中国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如何进一步发挥技能竞赛体系的作用,坚持普惠和开放的发展方向,带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生产、竞赛、教学“三位一体”,推进“竞技育人”,成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

二、普惠式竞技育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职业技能竞赛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相关活动,既“顶天”,实现世赛、国赛引领,又“立地”,将竞赛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实现普惠式竞技育人,是职业教育改革提质创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竞赛过程中出现一些发展瓶颈,如学生参与度不高、专业覆盖面不全、竞赛体系不健全等,特别是“产赛教”融合不深,赛事组织与常规教学、实践实训等内容关联不密切,影响了普惠式竞技育人的效果。笔者所在团队调研发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技能竞赛与日常教学联系不紧密。教与赛在组织、师资、内容、场地等方面存在一定冲突,大赛开的是小灶、日常教学是大锅饭,项目竞赛标准与职业标准、职业技能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没有很好地融合。

二是赛事指导与课堂教学联系不紧密。教赛相关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双基地建设标准等整合不深,大赛没有普惠全体学生,没有形成“在学中赛、在赛中学”的氛围。

三是赛事训练与生产实训联系不紧密。如何在赛项设置、竞赛规程、竞技要求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当前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值得思考。

四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联系不紧密。师资结构优化、教师水平考评、参赛平台搭建、竞技成绩应用等还有许多短板,以竞技强能为导向的竞技文化和教学相长的氛围尚未形成。

三、“四相四促,竞技育人”模式探索

团队设立“教赛相融”目标,强化“课程引领、项目带动、竞赛锤炼”,做好“产赛教”深度融合;设立“课赛相通”目标,将竞技文化“进教案、进课堂、进基地”,做到“训、赛、创、服”一体化;设立“产赛相连”目标,构建“产赛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校企共同研制“产赛教”融合共生的标准体系;设立“教学相长”目标,以“竞技文化、竞技校园”建设为依托,鼓励师生积极参与竞技活动和竞技赛事,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团队着力从“建机制”“搭平台”“强融合”“抓协同”等方面,强化普惠式竞技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与竞技相关的制度、平台、项目等建设,完善“院赛普惠、校赛规范、省赛拉动、国赛引领”的竞技强能机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和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竞技育人能力。深化“竞技课堂、竞技文化”教学改革,搭建“标准对接、任务驱动、技能导向、多元评价”竞技强能平台,教学上融入竞技理念和竞赛标准,解决大赛与日常教学实际脱节的问题。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四方激励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技能大赛标准,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育训结合、德技并修,将教学过程、生产过程、竞赛过程融为一体,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以教学诊改为抓手,强化部门协作、校内外协同,加强教师团队、师生团队建设,形成“賽标引领、竞技联动、专业优势、职教品牌”的竞技强能效应,解决“为获奖比赛”功利化趋向的问题。

四、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实施情况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将整个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突出全程化、跟踪式培养管理和质量管控,帮助学生实现竞技强能、技能成才。

首先是入学之前的早期介入。学校努力提高生源质量,优先录取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特别是获得本专业从业资格证书或者在技能竞赛中获奖的考生,筛选有潜质的学生提前加入训练团队。

第一学年,侧重厚植基础。实施专业课程竞技考核,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竞技训练,了解专业技能赛事,提升专业技能认知,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和专业学习团队,进行专业层面的技能展示、交流切磋。

第二学年,侧重综合体验。引进企业介入教学与学生管理,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实际运作和相关课程应用情况,熟悉技能竞赛标准和企业生产标准,组织优秀学生参与校外竞赛。

第三学年,侧重创新实践。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途径进入企业实操,由企业和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考核;组成师生专业学习实践团队,针对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企业工作经验。

(二)主要成效

学校通过“院、校、省、国”四级竞赛机制和竞技体系,形成了“不怕吃苦、勇于竞争、开拓创新”竞技校园文化。在校生提升了技能和综合素养。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西餐宴会服务大赛一等奖、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一等奖等多个重大奖项,5名学生入选第44届、第45届、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营。教师育人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校通过“名师名匠”培育“校园工匠”,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聘请企业工匠来校任兼职教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有效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学生就业创业效果得到增强。第三方调查显示,旅游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提升,2017—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为91%,专业对口率为80%,企业满意度为95%。尤其在2020年全球旅游业受疫情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受到省教育厅表彰,获得省厅给予的406万元留赣就业创业专项补助资金。

五、经验启示与发展展望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2021年6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工院校建设成为集技工教育、公共实训、技师研修、竞赛集训、技能评价、就业指导等功能一体的技能人才培养综合基地”,提出要“构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竞赛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职业教育已经由扩张规模转向提升质量,由提升质量转向构筑品牌,培养高技能人才,建设技能中国,是职业院校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职责与使命。

笔者所在的团队积极参与“技能中国行动”,依托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旅游类专业,探索实践了“四相四促,竞技强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合高职人才成长实际,培养了德技并修、技能精湛的专业人才;切合双高计划建设要求,增强了改革创新、提质创优的发展能力;切合行业产业人才需求,实现了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办学目标;切合职教高地建设大局,提供了竞技强能、匠心筑梦的有益经验。学院形成了“旅商特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产课赛相长,教学赛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21-55-10)。

[作者简介]蔡海生(1972—    ),男,江西万年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刘国胜(1964—    ),男,江西金溪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夏淑芳(1980—    ),女,江西丰城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管理;张小斌(1982—    ),男,江西石城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严霞(1975—    ),女,江西鹰潭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