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

2022-06-27 10:10钟法红
中国民商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

钟法红

摘 要: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促使金融危机导致实体经济风险问题不断增加。对于我国来看,处于国民经济下的各行各业其实都已经受到了影响,而在经济如此消极的今天,很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被迫减产或停产,因此无法真正实现按期归还债务,造成担保企业被迫进行清偿,导致担保风险愈发高涨。对于企业而言,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做到保证以担保业务的应用促使自身健康发展,其实也要防止此类风险带来的危机。只有实现对担保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并通过内部控制进行优化,这时才能够规避风险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担保业务;经济风险;内部控制

在经济市场运行中,企业想要实现长期发展,依然需要通过不断扩大自身业务来促使企业的经济利润获得提升。但是,对于整个经济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风险的不断加剧,导致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要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因此具备着担保业务的企业想要真正防止受到担保经济风险而带来的影响,则必须要对担保业务进行有效控制,更要通过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确保所有工作都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时才能真正实现使企业安全地运行,并防止触及“担保地雷,”以此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加长久。

一、企业担保业务简述

从广义上来看,担保业务的由来是由银行所开展的一项业务服务,当某交易方中的一方提出申请后,银行可以允诺申请人,当其无法履行承诺时,由银行去承担对另一方的所有义务行为[1]。但是,从企业的角度上来看,企业的担保业务其实指的是企业作为担保人,以自愿、公平的原则,实现与债权人进行约定。如果债务人自身无法按时履约,则需要按照相关合同所签订的内容,使其自愿承担所有的法律责任。这种制度的起源来自于商品之间的交易活动。在早期,这种活动往往是以商品的交易为基础,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或者是以钱货交易的行为来履行的。作为交易主体来看,这时期失信问题的产生其实并不冲突,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没有担保的行为。但是,由于商品交换的形式随着时间的不断更替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商品以及货币来看,在交付时产生了时间差,这时就产生了债务与债权两个概念。如果债务人如果无法得到信赖,那么债权人就需要通过某些方式,确保能够实现债权,而担保制度就在这个过程中应运而生。在当前的经济市场发展中,这种制度能够使债权人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但是对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来看,也能够通过可靠的资金供给关系,促使企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对于这种业务而言,它具备着双面性,可能会牵涉到重大的经济损失,而这就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实现对担保风险进行有效控制,这样才能通过管控措施的使用,降低此类风险带来的影响。

二、企业担保业务产生的风险

想要实现长期发展,企业就必须要保证所有资本要素具备全面性,而对于所有的资本要素来看,资金是最不可缺少的一项。一般来讲,不管企业从事哪一个行业,市场竞争都是十分激烈的,尤其是针对一些密集型劳动型企业,整体的寿命较短且风险较大,所以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其实并不愿意给予担保。对于这类企业,他们整体的实力不足,且规模较小,能够用于抵押给银行的资本较少,所以这类企业往往只能够依赖于企业间的联保,或通过互保的形式来保证自身的融资能够有效落实,这时才能促使企业实现长期发展。但是,对于这种现象来看,是有利也有弊的,这也导致这种生产之间的担保问题,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担保风险问题的存在,其实取决于被担保企业自身是否有着较好的履约能力。因为,被担保人如果有资金乱用的行为,导致整体的经营出现恶化,则使企业自身就无法实现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债务的偿还。而作为担保人自身来看,就必须要按照合同的内容履行自身的承诺,同时也要负好自身的连带责任。这种实际负债的问题,必然就会给未来的经营带来直接性的损失。就企业而言,对外担保额如果已经超出了自身的偿还能力,这时却要受到连带责任进行赔偿,那么就会导致担保方作为偿还主体出现财务困境,进而就会产生财务风险。

很多企业自身的治理结构其实并不完善,这就导致控制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存有部分人掌握权力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同时,对于这类型的企业来看,有时领导者为了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会存有滥用职权的问题,这就导致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章程以及法律法规在使用上,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落实,这种一人独大的现象,有时会导致基本程序都无法落实到位,最终通过人情关系来进行担保,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形同于虚设,无法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此外,对于企业自身来看,在进行对外担保时,这种经营的模式以及运行的模式,其实也会使市场的风险变得更大,而对于各个企业而言,互相联保已经成为一种融资的手段与方式,这种方式促使了纵横交纵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这种互保的链条一旦形成,如果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良好,则可以保证运行的稳定性,但如果有任何一个企业在某一环节中出现问题,势必就会导致整个链条圈的其他企业发生经济风险,最后就会出现多米诺效应,进而使得企业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三、企业担保业务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关系

担保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严格的法律措施,它需要当事人按照约定,确保能够以合同作为主体,实现对约定的内容进行履行,以此使债权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实现。但是,对于市场中的企业来看,其实可能会出于许多因素开展担保业务,这时作为主体来看,企业所提供的担保业务既可以是以服务的形式,向长期稳定的客户进行担保业务的供给,也可以是作为母公司,实现对子公司提供担保,这些所有担保的行为均属于担保业务当中的内容。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来看,担保其实是一项可以通过融资行为促使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方式,而对于对外担保来看,它的种类其实很多,比如履约担保、投标担保、质量担保、承包担保、借款担保、工程维修担保、租赁担保、质量担保、分期付款担保等诸多形式均属于对外担保。但是,当一个企业所提供的担保业务已经生效时,那么被担保企业如果无法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实现到期偿还,则企业必须履行自身偿还的责任,这时担保所产生的债务就会成为企业的负债,这也促使了担保责任一旦形成,必然会存有潜在的风险。在这一点上,想要保证企业在运行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投资者能够使其与债权人获得自身的利益,那么在运行此项业务发生前,就必须要通过控制来确保所有担保的行为均能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通过保证程序落实的有效性,同时订立相应的责任制度,确保所有内容的全备性,进而通过订立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对合同的内容进行优化,真正做到全面掌握被擔保人自身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情况,以此才能做到对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防范,并减少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或避免经济损失问题的发生。

四、企业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的方式

(一)精准掌握关键点

对外担保其实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业务,但是自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使企业自身能够对其有高度的重视,还要实现将所有的风险控制到合理范围之内,更要通过设立警戒线的方式,保证所有程序落实的严格性,这时才能够使自身的管理行为能够真正为经济风险的发生做好规避。毕竟,只有所有的风险能够存于警戒线之内,这时即使发生经济风险,也能够进行抵御。这就需要企业就自身的经营特点与实际情况来定立警戒线,并进行细化与量化,同时写进章程之中,确保其约束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获得提升,这样才能够使目标设置得更加明确。比如,在企业开展担保业务时,必须要对其性质和金额进行确认,领导者还要做好授权,更要进行合理分析,这时才能有效规避风险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针对金额的设置来看,不得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还要将担保预警机制进行有效设立,这样才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带来的影响。

想要真正实现把控风险,那么就需要先对被担保企业进行调查,以此确保其业务活动的常性,而且要对其财务状况、业务范围等进行全面地了解,这时通过精准掌握,并真正实现对被担保企业的所有情况进行信息的分析,进而才能够真正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与此同时,想要保证所有工作的有效运转,那么在合同签订时,也要保证合同内容的完备性。企业必须要明白,合同的签订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只有认真对待,并保证对合同的重视度有所提升,这时合同的内容才会愈发完善,进而才能够进一步保障企业自身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要做好前期调查,更要对被担保企业自身贷款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确认,这样才能够确保所有工作落实的有效性。

(二)强化制度约束力

只有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订立的完备性,同时使制度的约束力度得到提升,这时才能在内部管理工作开展中,进一步降低风险问题带来的影响。对此,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升级:

第一,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当中,通过适当进行职责分离来确保运行时能够防止一人独大的现象出现,就能通过这种现代化的内控管理手段,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毕竟,这种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使不同人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并且也能够以内部牵制机制的有效打造为主,防止徇私舞弊问题的发生。这时,只要保證所有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责,同时防止这些工作人员出现互相勾结的现象,那么就能有效规避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对于担保业务当中所开展的职责分离来看,主要为审核人员与申请人员不可为同一人;调查人员与审批人员不可为同一人;复核人员不可为拟定人员;核实人员不可为记账人员;拨款人员与履行人员不可为同一人等。通过这种方式,则可以有效规避不良问题的发生。

第二,每一项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和执行时,都必须要通过正确的授权审批来实现保证所有责任的订立均具备明确性,这时通过建立出正确的业务授权审批方式,并保证程序执行的严谨性,则可以有效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对于担保业务的产生来看,可以在授权审批上进行优化,以此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例如,在担保业务进行落实之前,通过审批工作的开展,实现对被担保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对比,符合条件则通过审批,能够有效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对于此项制度的定理来看,它可以通过约束行为的开展,实现对非正常的审批行为进行规避,这时如果被担保人自身的资质不足,就无法订立合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所有的担保标准以及责任等内容进行订立,并且通过严格的有效审批,就能够对所有内容进行确认,这样就能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

第三,企业由于担保可能会产生很多经济风险,致使企业的经济遭受损失。因此,这就需要通过责任制度的有效订立,确保担保准则、担保原则以及制度建立的完善性,这时才能够防范风险。对此,企业必须要实现就担保的标准、原则、条件等内容进行全面规划,以此来确保担保业务在运行时,能够更加规范。比如,对于被担保企业来看,在进行经营生产的过程中,需保证其常态性。如,所有活动必须要正常、其信誉较好、经济效益较好,同时企业自身又具备着较好的财务制度,并且其运营资金比较合理。这样,通过准则应用,实现在信息调查时能够对这些基本条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则可有效防止经济风险问题的发生。

第四,在现代管理制度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必须要保证凭证与记录的充分性,这时才能够反映出整体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通过这种载体的形式,确保控制形式开展的有效性获得提升。比如,在基本工作落实上,只要确保凭证与记录的完整性,则能在控制措施应用上,有效防止经济业务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更可以通过审查工作的落实,检查出企业是否存有舞弊的现象。例如,在一个企业开展担保业务时,收到被担保企业提交的申请,则可以编制出相应的受理书,然后去了解被担保企业的所有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情况,进而做到将所有工作进行一一落实,从而避免漏登情况,这样通过预先设置编号,并确保所有的内容均已进行收录,则能够有效防止风险问题的发生。

第五,想要进一步做到降低风险问题的发生,那么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中,其实也需要通过定期跟踪的方式,去了解被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情况。这种工作的开展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自身在担保业务开展中,可能潜在的承担风险,从而就能通过有效措施的使用,使风险的发生变得更低。比如,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针对已签订的担保合同必须要进行有效保管,并且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要对被担保企业整体的财务情况与经营情况进行定期跟踪,这样能够发现被担保企业是否存有经营恶化、财务恶化的情况,同时也可使被担保企业作出说明,以此通过恰当的处理,就能够有效减少或规避发生经济损失问题的发生。

第六,想要降低担保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其实也能通过反担保制度的应用来进行规避。在一定情况下,作为企业自身来看,可以对被担保企业提出要求,使被担保企业为企业自身提供一定的担保。通过这种反担保的形式,即使发生风险,企业自身所产生的损失也可以从这种反担保的方式下获得受偿。此外,对于企业来看,也可以通过内部审查制度工作的开展,使所有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核查,让审计人员能够对所有业务处理的内容进行检查,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内部工作开展的全备性,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内部徇私舞弊所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

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必然就会使企业遭受此方面带来的风险。因此,作为一个企业来看,想要实现将担保业务的风险变低,就要结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行优化,这时才能保证所有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均能够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吴蔚红,吴尉芬. 论丽水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的发展研究[J]. 中国外资,2021,(02):80-81.

[2]李青梅. 政府性担保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析[J]. 财会学习,2020,(24):187-188.

[3]王婧. 融资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以H公司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02):163-164.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J电气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基于我国国情的COSO报告应用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角度的利润操纵行为探究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