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剧形式同构戏剧教学内容

2022-06-28 21:46乔华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戏剧教学游戏活动

乔华

内容摘要:2020年中职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学科要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应用教育戏剧的理念并融入儿童游戏学科的内容构建语文课堂,是一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尝试。在此过程中落实“四维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基。

關键词:戏剧形式 戏剧教学 戏剧故事 游戏活动

2020年中职语文“新课标”在前言的“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部分指出,语文学科要“强化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中职语文“新课标”与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共同之处是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前者同时强调了要在“任务”“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这一指导思想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了知识和能力是通过与环境、与他人互动,在工作任务过程中生成的。中职语文“新课标”的新要求,突显了语文课为学生就业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功能。笔者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特点以及早教、幼教机构的从业需要,汇编语文教材中的戏剧篇目,选取该专业“儿童游戏”科目的部分游戏活动,跨学科地设计语文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应用教育戏剧的流程实施课堂教学,搭建语言运用的场景,构建发展思辨和审美的情境,同时帮助学生习得就业适用的教育戏剧一般流程和游戏活动方法,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完善其能力结构,在语文课程中达成“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职业教育的育人总目标。

一.跨学科的教学设计研究思路

笔者分析了中国知网上2017-2021年间四十六篇高中学段(含中职)语文学科戏剧篇目的教学研究期刊论文以及十篇硕士论文,看到单篇教学研究中,从戏剧的文体特点出发研究《雷雨》教学的内容、方法的研究最多,其次是从传统戏曲艺术的特点出发研究《窦娥冤》的教学内容、方法的研究;而《雷雨》的教学研究又多聚焦于悲剧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从课文的教学价值的把握角度来看,从文体、题材入手、以剧本分析为主要方法,教学戏剧欣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占多数。另外,2020-2021这两年的研究又多聚焦于四维“语文核心素养”;诸多课例都设计了读剧、演剧等戏剧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与剧情,感知戏剧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的特色,在此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再有,关注“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多数提到了“过程性评价”对发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值得关注的是,来自于中职校的教学研究多从培养职业素养的角度看待戏剧篇目的教学价值。一些研究将四维“语文核心素养”与就业能力划等号,但其论证过程或者缺省或者语焉不详。综上,多数研究认可戏剧作为综合性舞台艺术能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教学价值,但就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研究仍显不足。

本研究借助教育戏剧的理念系统设计教学流程和学习活动,研究如何应用教育戏剧中的戏剧故事与游戏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戏剧中的游戏活动又是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游戏”学科的重要内容。因此,这一设计既聚焦于戏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文体的教学价值,突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着眼于应用能力的习得等关键能力的培养,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这一研究的出发点是融合语文学科与儿童游戏学科的教学要点,应用教育戏剧实施语文教学,在戏剧的框架内、借助戏剧活动开发教学设计,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统一在戏剧的结构框架和艺术特点之中。

二.“三步走”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依据戏剧结构设计教学周期

将教育戏剧应用于语文学科,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活动,师生共同建构课堂。课堂的结构设计依据教育戏剧的一般流程和形式开展,课堂的内容设计着眼于戏剧艺术的独特特点和四维语文素养。这些教学内容在连续的、周期性的戏剧结构流程中依次展开并形成相对完整的大小戏剧教学周期。在教学流程设计上,台湾教育戏剧专家张晓华教授的理论提供了诸多启示,他认为完整的教育戏剧的课程设计是依戏剧动作为核心来发展的。“戏剧是思想、人物与事件因果关系等诸要素安排在动作统一上之组合,一般以幕(Acts)、场(Scenes)或情节段(Episode)等续列,逐步呈现至结束为止。”[1]相应的,单次课的教学流程可划分为相当于课堂导入环节的序幕,相当于新授、练习环节的场次,相当于课堂总结环节的收场;整本剧的教学流程可按照相当于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三幕剧的戏剧结构来实施。设计课堂的教学流程与结构形式,还需要考虑到任务模块的设计,后者则以戏剧故事和核心问题为中心展开;整堂课的教学流程就是一个个任务模块的串联过程。这一思路从框架设计上保障了过程、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的落实。笔者从高中语文、中职语文教材中选取了经典悲剧《赵氏孤儿》、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伪君子》、悲喜剧《茶馆》以及正剧《玩偶之家》设计了六十课时的教学内容,每个剧本以十二个课时为单位设计了“开端”、“发展”、“高潮与收尾”的三个戏剧活动小周期,而每个小周期又以四个课时为单位设计了导入环节、第一个戏剧活动、第二个戏剧活动、结束活动顺次进行的四个任务模块。依据整本剧的结构设计教学周期和单次课的教学流程,既需要考虑戏剧的结构与节奏,还需要考虑大、小周期内的教学目标序列。

(二)预设戏剧故事落实教学目标

2020年中职语文“新课标”拓展模块“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专题部分提到,本专题的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以正确价值观阅读与鉴赏中外优秀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2]。据此,戏剧拓展课要以认识戏剧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鉴赏戏剧艺术、初步学习撰写短评、尝试排演课本剧、尝试短剧或剧本片段创作等内容作为知识、能力维度的主要教学目标。认识戏剧的文体特点,进而开展思辨、审美、创作维度的教学,是戏剧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以戏剧结构形式同构戏剧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戏剧故事的选取与预设的依据正是这一教学目标,戏剧故事能否呈现、落实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

1、梳理文体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从戏剧剧本中选取戏剧故事,教学文体特点,首先需要设计文体知识序列的目标,这样可以保障大小周期的教学目标稳步有序推进。梳理戏剧的文体特点离不开戏剧研究的奠基之作和著名论断,也可以参考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读、课后习题说明、教参等相关参考资料,从中梳理文体相关的教学要点。悲剧、喜剧是戏剧的两种基本类型,悲喜剧和正剧都是由这两种类型演变而来的,戏剧类型理论是剧本研读的起点,是一级文体知识教学要点。在此之下是戏剧冲突理论,诸如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成分”、“突转”、“发现”等术语,黑格尔的“行动”来源于人的“意志冲突”等论断,是戏剧鉴赏普遍适用的理论,可以作为二级文体知识教学要点。此外,一些著名的剧作理论能够帮助开掘剧本鉴赏的深度,打开短剧或者戏剧片段创作的教学思路,可以作为三级文体知识教学要点。比如,剧作理论家拉约什·埃格里认为,剧作“前提”是“情节”的内在驱动力,精心构思戏剧的前提是剧本创作的第一步;而约翰·霍华德·劳逊认为可以从戏剧的“高潮”部分看出角色的动机是否贯穿始终,借助这一理论可以塑造出动机充分、说服力强的角色,进而整体把握戏剧矛盾冲突。五个剧本的三级文体知识维度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威尼斯商人》:喜剧;动机、戏剧冲突;延宕、戏剧节奏、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文理想。《赵氏孤儿》:悲剧;离奇的情节、“大团圆”式结局;两种正义观。《玩偶之家》:正剧;突转与发现;三一律与客厅剧。《伪君子》:喜剧;“扁平化”的喜剧角色;生命机械化说与喜剧效果。《茶馆》:悲喜剧;小人物的命运与社会批判性主题;“卷轴画”似的戏剧结构风格。另外,教学设计时还需注意篇目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围绕教学价值精选“情节段”

精选有价值的“情节段”,预设第一个戏剧故事并据此发展第二个戏剧故事,是教学小周期课程内容设计中的重要问题。从整本剧中选取“情节段”的依据,是能否落实教学目标与能力的训练要点,同时,还需要考虑这一“情节段”在整个流程环节中的作用,包括须满足学习“兴趣”“动机”等个性倾向性认知特点的要求,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以及有利于发展多维评价。据此,从教学内容的安排角度来看,导入部分的“情节段”需要能够引起兴趣,其提出的核心问题需要贯穿新授、练习及收束等整个教学小周期;相当于新授部分的戏剧故事,需要紧扣教学目标选取整本剧中最有探索价值的情节;相当于练习部分的戏剧故事,则要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与第一个戏剧故事延伸、发展出来的问题组织与呈现;总结部分的内容要能全面回应导入问题,并达成多维评价目标。为此,核心问题和作为第一个戏剧故事的“情节段”是教学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教学小周期中的“开端”“发展”“收束”的顺序,五个剧本的核心研讨问题与相应“情节段”的选取举例如下。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等人是如何在激烈的冲突中逆转形势的?(第四幕第一场“威尼斯法庭”)——夏洛克为什么不愿和解?(第一幕第三场“威尼斯广场”)——本剧的喜剧性体现在哪里?《赵氏孤儿》:程婴为什么会牺牲亲生儿子?(元杂剧第三折;芬顿改编版第十场“牺牲”)——赵氏孤儿向养父屠岸贾复仇时,如何解决养育之恩的问题?(元杂剧第四折;芬顿改编版第二十四场“复仇”)——两种版本的故事主题是否有区别?《玩偶之家》:娜拉的秘密牵扯出哪些人?(第一幕节选)——信件在全剧中起到什么作用?(第二幕节选)——娜拉所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是否会发生?《伪君子》:桃丽娜这一角色在冲突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第三幕第三场)——奥尔恭这一形象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第三幕第六场、第七场)——比较答尔丢夫与夏洛克的形象并分析其特点。《茶馆》:第一幕中的角色分别代表哪种势力?(第一幕节选)——第二幕中这些势力是否发生了变化?(第二幕节选)——这是一部悲剧还是喜剧?教学设计时可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再基于核心问题选取“情节段”,这样就可以保障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三)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关键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作为公共基础课,要体现通识教育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3]为实现学科育人总目标,就要落实课程与课次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中国知网上的诸多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例,都设计了读剧、演剧活动。这种角色扮演活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语文课堂,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并在行动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剧本。但由于缺少戏剧活动方法的指导,这些戏剧活动更多地表现为“为动而动”,且多数戏剧活动仅设计为分角色朗读,缺少创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戏剧形式同构戏剧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游戏活动作为学习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游戏目的、游戏方法上的说明和指导,并且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儿童游戏”学科相互衔接,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游戏活动是主题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活动设计与戏剧故事的选取同等重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游戏活动的选择依附于课程内容,游戏活动与戏剧故事是否契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展开;另一方面,游戏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也具有开放性,它可以根据学情反馈及时调整,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目的,或叠加运用不同的游戏活动,或挖掘同一活动的不同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获得感,游戏活动的形式不必拘泥于教师的示范与讲解,课堂中允许变形和创新。这样,教师的权威才能被淡化,教育戏剧的功能才能真正体现。比如在实施“教师入戏”等游戏活动时,教师通常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来维持课堂秩序、掌控课堂节奏或者协助解决具体问题,教师的及时介入是必要的。然而,教育戏剧的精髓是力求避免因教师干预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应时刻把学生是否有收获作为干预程度的调节依据。再比如游戏活动“身体写字”,既可以作为暖身游戏,又可以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部分。在《赵氏孤儿》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设计为用身体的一个部分书写戏剧主题,或为戏台撰写布景对联等活动。游戏活动的设计,既为达成具体课次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服务,也为培养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服务,从而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体验游戏活动的实施过程,初步体验教育戏剧的活动流程,为其从事早教、幼教工作储备知识技能。

三.戏剧形式与戏剧内容同构的设计理念

用教育戏剧的形式开展戏剧篇目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以剧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这种设计既围绕“四维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展开,也是聚焦关键职业能力的一种尝试。其出发点是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其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需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戏剧是对行动的模仿,认为戏剧的本质是动作。包括张晓华在内的诸多教育戏剧专家都认为,无论是有剧本的课本剧还是无剧本的创作性戏剧,教学设计和课堂结构都首先要有“戏剧结构观念”。[4]应用教育戏剧的流程和一般方法实施戏剧篇目教学,从形式到内容都聚焦了戏剧的本质特征——动作性,这是戏剧形式与戏剧内容得以同构的理论依据。从教学内容来看,这一设计仍立足语文课堂,遵循中职语文新课标“中外文学作品研读”专题的教学要求,教学剧本欣赏、舞台剧艺术欣赏、评论写作、短剧创作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辨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从教学方法来看,以戏剧形式同构戏剧内容,虽然应用了教育戏剧的流程、方法,但主要目的不在于借助戲剧活动开发肢体、讨论生活议题、社会议题等等。设计这些教学活动,目的是保证就业所需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突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以教育戏剧作为手段与方法的学科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教授是在戏剧的框架内完成的。“戏剧性”同时表现为课程的外在结构,授课活动本身就是面向学生示范教育戏剧的应用方法。学生初步体验教育戏剧的实施流程,初步了解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应用或开发游戏的方法,就能够在教育实习和就业中有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也有更为充足的择业底气。

参考文献

[1][4][5]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23.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3,1.

(作者单位: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戏剧教学游戏活动
浅谈游戏活动与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游戏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浅议游戏在小学体育课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传统戏剧艺术的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戏剧教学的课堂实效性研究
入乎剧境 精于体悟
浅谈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