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的三维视角

2022-06-30 01:21于衍学孟定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7期
关键词:理论研究乡村振兴战略

于衍学 孟定芳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項系统性工程,需要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其内涵基础上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地位、实施的必要性,从国家、民族、社会、基层民众以及制度、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方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产业振兴是关键,人才振兴是保障,文化振兴是条件,生态振兴是前提,组织振兴是核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三维视角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7-0004-04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该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时代性课题是需要解答城与乡的统筹及其现代化问题。为此,乡村的城镇化战略一度成为破解这项课题的重要战略。然而,城镇化战略可能带来城、乡两方面的消极效应,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取代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催化剂”。在某种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维护和平衡了城乡各自的发展优势,破解了城乡统筹及其现代化课题,是“后精准扶贫”时代乡村发展的主要手段,成为国家层面的一项重大战略。这项战略的实施大致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的。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过程,但它又是一种体现乡村振兴实践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过程”。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实践是“精神与物质”抑或“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换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及其结果相统一的过程,是乡村振兴战略理论“见之于”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及其结果的一种客观过程。然而,当前包括学术界在内,似乎更加注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过程及其结果,作为指导这种实践过程和结果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似乎还不能与实践着的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笔者认为,在尚未厘清乡村振兴战略是什么、有何作用等基本问题的情况下就大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问题,难免会影响乡村振兴的进程和实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建构乡村振兴战略理论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指导,是当前学术界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拟从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重要意义及其实践路径等三个维度进行探讨,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理论研究进程。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合式概念,是由“乡村”、“振兴”和“战略”构成的,这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也具有复合性。就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而言,这种复合性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各种内部矛盾,以及由这些内部矛盾所决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特征、构成要素、运行过程、发展趋势等等的“集合”。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内涵,乡村振兴战略亦不例外。科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既要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复合性入手,更要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性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复合性分析

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内涵”是一种“战略”的内涵。这种“战略”是乡村振兴的“战略”。也就是说,从事物的复合性切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和理解“战略的内涵”和“乡村振兴的战略”两层重要含义。首先看“战略的内涵”。“战略”原本是军事术语,主要有三个关键性要素,即“全局性”、“谋划性”以及“纲领性”。也就是说,要对某事物“战略的内涵”进行分析,就是要从该事物所具有的“全局性”、“谋划性”以及“纲领性”等方面入手。这是我们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重要条件。其次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如前文所述,“战略”概念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全局性”、“谋划性”以及“纲领性”特征。也就是说,在谋划这种“战略”所针对的对象事物时,要从上述几个方面特征入手予以把握。显然,在这里,“战略”所针对的对象事物是乡村振兴。换言之,“乡村振兴的战略”,就是从“全局性”、“谋划性”以及“纲领性”方面对乡村振兴进行有计划的系统性思考。这种“系统性思考”的产物实际上就是乡村振兴的战略,这是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复合性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问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分析

一般意义上讲,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部联系。这种内部联系又是由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决定于乡村振兴战略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必须要从乡村振兴战略本身固有的特殊矛盾入手。乡村振兴战略本身的特殊矛盾,又决定于乡村振兴这一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特殊矛盾。乡村振兴本身固有的特殊矛盾是什么?根据乡村振兴的实践调查和分析,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本身固有的特殊矛盾有两个,一个是乡村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中国乡村整体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乡村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尚不能满足这种合理要求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党和国家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乡村社会发展上的基本标准和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基本状况不能达到这种标准之间的矛盾。由此,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本质,就是党和国家以解决乡村振兴本身固有的“两个特殊矛盾”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对乡村发展的“全局性”、“谋划性”、“纲领性”思考,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特殊矛盾”,达到乡村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中国乡村整体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乡村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相一致;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乡村社会发展上的基本标准和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基本状况相一致。

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复合性和乡村振兴战略本质的分析,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国家主导下,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中国乡村整体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乡村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尚不能满足这种合理要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党和国家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乡村社会发展上的基本标准和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基本状况还不能达到这种标准之间的矛盾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中国乡村社会发展进行的全局性和纲领性的一系列谋划和思考。EE5FFD85-A0CB-4B7F-A7F5-E18F1EBC639F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是国家级战略,是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旨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战略,是党和国家在“三农”问题上的工作重心和重中之重。近年来发布的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核心内容和主题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方向性战略;农村经济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美丽中国乡村建设的关键性措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现代化建设的强基固本之举;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思想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接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三农”问题上的精神旗帜。乡村振兴战略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社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以及人民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性

从哲学意义上讲,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1]。也就是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社会尤其是乡村社会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六个方面决定的:一是由乡村群众日益提升的对中国乡村整体发展的合理要求,与乡村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尚不能满足这种合理要求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二是由党和国家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乡村社会发展上的基本标准和中国乡村社会发展基本状况尚不能达到这种标准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三是由不断缩小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之间发展差距的客观要求决定的。四是由完成社会主义本质对实现共同富裕客观要求的历史任务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乡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五是由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任务决定的。物质决定意识。中国乡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左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铸牢包括乡村人口在内的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尤其是在当前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情况下。六是由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工程决定的。在乡村,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探寻一种精神和灵魂的归宿,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物质经济工程,也是精

神文化工程,是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战略性举措。以上六个方面,决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历史必然性。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时代功能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具有立体化、多层次性的系统工程,这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在理论与实践等各个层面具有功能多元化特征。在国家层面上,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党和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在乡村社会中的发展目标。在民族层面上,它既能够统筹协调各民族地区城乡社会的发展,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社会层面上,乡村振兴战略既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主要“抓手”,又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乡村建设的“推动力量”;对乡村群众而言,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保障“后精准扶贫时代”乡村群众生活富裕和人民幸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和人民幸福,有利于更加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加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及其理论与实践,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

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

如前文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重要举措”[2]。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紧紧抓住这“五个振兴”,是根本之策。

(一)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興战略的关键

尽管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的系统性的,而非是单纯的乡村经济发展战略,但是乡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基于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乡村振兴战略成败的重要标准和基础性因素。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乡村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依赖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是一种依托于农村资源但又高于单纯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加工+科技含量”式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依托于农村产业以及农村产业带来的产业资源“红利”。然而,该发展方式大致存在两种发展“取向”,一种是产业兴盛,一种是产业衰败。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乡村“产业兴盛”而非“产业衰败”。也就是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关键是振兴乡村产业,其中包括创办新的乡村产业和复兴既有乡村产业。乡村产业振兴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

(二)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1]乡村群众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共享者,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者和实施者。能否充分调动乡村群众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此其一。其二,我们在承认人民群众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具有决定性力量的基础上,并不能否认人民群众中杰出人才和先进分子的重要作用。乡村中的杰出人才,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所具有的保障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乡村人才能够反映他们所在乡村的发展趋势,比普通群众“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提出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第二,乡村人才能够根据自己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乡村产业等发展策略,并组织和带动身边群众共同发展致富。第三,在乡村振兴不同发展阶段,乡村人才的一些主张或措施,能够对乡村振兴战略起到某种推动和促进作用。第四,乡村人才的创业创富及其产业发展活动及其成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能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和乡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正确认识、培养和使用乡村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EE5FFD85-A0CB-4B7F-A7F5-E18F1EBC639F

(三)文化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条件

文化既受到所处时代经济条件的制约,又能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起能动的反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文化的这种反作用,集中体现在对乡村振兴的谋划、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乡村精神生活面貌、乡村人才的培养以及乡村发展的科技与技能等四个方面。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就是要注重从乡村实际出发,悉心制定乡村振兴“蓝图”,规划乡村发展“道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就是要不断创造和改善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乡村精神面貌;就是要努力培养乡村人才,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科学技术和技能,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智力支持。

(四)生态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决定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以生态振兴为优先目标。也就是说,生态振兴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同步的和相统一的。这种统一性,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就是节约资源并把节约资源放在第一位的过程;其二,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过程中,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切实坚持保护自然优先,恢复自然为主,坚持保护环境、利用自然与乡村产业振兴相统一。其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将乡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并进,着力推动乡村经济和产业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在生态保护和修复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其四,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逐渐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地域格局、产业格局、文化格局,创造有利于乡村振兴的乡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五)组织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

乡村振兴战略,根本上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之间有一种紧密关系,即农村基层党建的加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要求,乡村振兴是基层党建和组织引领推动的必然结果[3]。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组织效能作用下的一种“引擎”,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力量、协调力量和“主心骨”[4]。如前文所述,乡村振兴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工程。这项工程能否建成、能否收到预期成效,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决定的,但其中最核心和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基层党组织[5]。激发各种乡村团体组织的作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激活和协调乡村各种团体组织的关键性力量,在联结、整合、凝聚及监督各类乡村团体组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樞”作用[6]。农村基层党建的成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之间,存在某种直接性关联,这种“关联”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中之重”[7]。

参考文献:

[1]   赵家祥,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4,345.

[2]   董向东.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J].甘肃农业,2019,(8):32.

[3]   耿强.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8,(52).

[4]   赵岩.打造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J].人民论坛,2018,(32).

[5]   冉鹏.乡村振兴尤须党建引领[J].领导科学,2018,(13).

[6]   田丽.农村基层党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现实路径研究[J].南方农业,2019,(29).

[7]   吴凤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2).

[责任编辑   柯   黎]EE5FFD85-A0CB-4B7F-A7F5-E18F1EBC639F

猜你喜欢
理论研究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从中国特色到中国学派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