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试题的情思特征与解题教学研究

2022-06-30 23:08徐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5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解题教学

徐岩

【摘要】新高考的核心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从历史学科新高考的考察目标上看,主要是通过对必备知识的熟练掌握,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从新高考的历史试题中可以看出,情境试题成为考察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新情境的设定,将所学的必备知识融入,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与运用能力。而“情思教育”是一种在新情境的设定中,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构建学生德行与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与新高考的核心功能高度吻合。教师如何运用情思教育,实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同时学生又能掌握学科知识?

【关键词】新高考试题;历史学科; 情思特征;解题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设置为:1.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2.坚持正确的思维导向和价值判断。3.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为目标。可知,历史学科的教育既注重学科知识,又注重思维能力与价值观念的培养,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在考察内容的“四层”中,由学科素养到核心价值的考察更是明确必须选择能够体现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问题情境。由此可知,新情境在新高考中成为考察学生思维能力与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情思教育”则是通过“入境、融境、悟境、出境”的教育、学习及解题方式,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增强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2021年高考历史广东卷呈现了明显的情思特征,试题以新情境为主要表现形式,考查学科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丰富的情感价值取向。这使得解题教学融入了更多灵活多变的内容,在促进学生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宽了解题教学的深度与高度。

下面以2021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第18题(1)问为例,以“情思教育”的解题教学方式为主要途径,简述高考试题中的情思特征与解题方法,从而诠释情思教育在历史试题教学中的应用。

例,2021年高考历史广东卷第18题(1)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摘编自(美)克莱顿·罗伯茨等《英国史》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8分)

本题以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作为情境,列举了关于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影响的两种不同的观点,让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对两种典型观点进行分析,指出两种观点的局限所在,形成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与看法。本题将唯物史观运用到高考试题的情景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处理情境问题的重要思维。题目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依托情境,通过典型观点的局限,找出观点的不足,生成全面辨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合理、科学地运用这一思维方式对历史事件进行科学评价。

一、“入境”——捕捉信息,带入情境

“入境”就是指在学生仔细阅读试题之后,进入到所创设的新情境中,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寻求问题的解答,这是情思教育在解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前提,即“身临其境”。情思教育强调教学利益,根本上是为了学生在学习体验中的意义学习和主动构建创造一种思维和思想场。

在本试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放大题目设置的关键信息,让学生明确如何回答,让学生正确“入境”。第一个小问的问题是“分别……指出观点的……局限”,通过放大题目的有效信息,让学生清楚以一个“评委”的角色去评价观点应该用什么样的关键语句。例如“这一观点很客观,很全面,很片面,忽视了……,夸大了……,仅仅从……方面”等。“身临其境”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学生答题方向上减少偏差,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二、“融境”——分析情境,融入所学

“融境”,情思交融之意。在进入题目所设情境后,以入境后的角色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理解,进行活跃的思维活动,将思维与情境材料融为一体。融境强调的是入境后的活跃思维的过程,关键就是要将情境信息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与融合,从中找出情境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融通之处,将题目的信息进行微观有效的分析、整合与多角度的宏观把握,将微观与宏观融合。

在本题的解题教学——融境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提醒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的两种不同观点,总结出材料中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影响的两种观点的核心内容。第一种观点是强调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压榨,使得工人阶级的生活窘迫;第二种观点则是强调工业革命给工人阶级带来了生机,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其次联系教材所学的相关内容,回忆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一分为二地辨证看待,既促进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也增加了贫富差距等相关内容;最后将情境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情境带入的角色分析,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活跃的思维过程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逐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三、“悟境”——思考提升,宏观领悟

悟——领悟,通过对情境具体问题的分析,形成科学宏观规律的过程。通过教师在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与理解,形成对此类问题的根本性的本质性的认识。在历史学科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形成对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认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即透过现象看本质。悟境是情思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提升思维能力,领悟本质规律,生成思维深度与升华情感价值的重要体现。

在本题的解题教学——悟境环节中,教师在融境环节即将情境内容与所学知識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很容易让学生一目了然,发现本题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绝对的,与所学的一分为二、全面辨证地看待历史、评价历史的方法存在巨大差异。这样自然而然得出材料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所在。参考答案如下:

局限性:观点一片面地反映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消极影响,忽视了对工人阶级的积极影响;观点二片面地反映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积极影响,忽视了对工人阶级的消极影响。

显而易见,材料情境中的观点片面,不全面、不客观。学生很容易领悟到要辨证地、全面地看待历史事件,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评价观点。

四、“出境”——掌握原理,应用探索

“出境”,指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本质规律,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的基础上的灵活运用,即理论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新情境的探索与创新中学会运用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关键在于“随机应变”。变是不同情境的外在表现手段,相应的变式教学则考查学生对于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凸显思维程度的扩展与深化。这是情思教育中量化、外化其情思交融成果的最重要体现。

本题在其设计理念中巧妙地将这一应用实践环节直接延续到本题的作答当中,在一个题目中合理地完成了“入境、融境、悟境、出境”闭环模式的融合,体现了题目设计理念与情思特征的完整性。

在本题的解题教学——“出境”环节中,因学生已经由上述环节了解了题中两种观点的局限所在,总结出科学地看待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所以下一个问题“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相对而言就是对“出境”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具体实践,即一分为二、辩证地、客观地分析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参考答案如下:

笔者认为应该一分为二、辨证地、全面地看待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积极方面:促进了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作用加强;消极方面:使得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由题目得出的基本原理也可通过其它情境进行实践探索:

以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江苏卷)历史第20题为例,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A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 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 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变换条件设定情境问题,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环境去认识事物的规律、原理与本质属性,了解变量与定量的关系;灵活运用所学原理与规律,在不同的情境中实践的结果也是不尽相同的,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能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与实践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历史高考试题为凸显历史学科的课程标准,更多地运用情思特征来考察学生所学基本知识与实际情境的融会贯通,以基本历史史实作为依托,从情境中来到情境中去,实践得出理论,理论运用实践。情思教育学习中的“入”与“出”的逻辑关系,强调教学要从学习的本质出发,教师通过有效的“引情、启思、促行”,引导学生渐次实现“入乎其内”“得乎其理”“出乎其外”。情思教育能够很好地体现高考历史课程评价体系的要求,将情境教学有步骤、有方法地渗透到历史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使学生更愿意走进课堂,既提升了学生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还促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陈靖,韩焰明,陈洪义.高中历史“情思教育”的四重境界[J].教育与管理,2019(11):46-49.

[4]陈洪义.情思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5]刘峥嵘,陈洪义.高考試题中的情思特征与数学解题教学的融通——以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文、理科第3题为例 [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0(11):61-63.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解题教学
高中数学课程解题教学探讨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中学数学中的解题教学及案例分析
探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训练
简论教育装备与历史学科的关系
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题海无边,方法为船
关于历史学科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