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

2022-07-01 22:29方东玉
民族文汇 2022年37期
关键词:柔性管理应用

方东玉

摘 要: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改革了教育体制并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开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改革、完善和创新,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文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充分贯彻落实了柔性管理理念,在日常教学管理中以此为依据,促进大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充分激发。本文主要论述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大学教学管理;柔性管理;应用

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并且人们对大学教学管理的要求也明显提高。受此趋势的影响,大学院校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质量,而在管理手段中,柔性管理属于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它不仅可以实现人性化的要求,还可以满足社会的要求[1]。因此,本文主要对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状况进行论述。

1柔性管理的概念

柔性管理起初主要是指一种有关生产的体制,该生产体制的基础是柔性管理的理念知识,企业通过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产工作的水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开始应用柔性管理,当代大学生是主体对象,而以人为本是柔性理论的本质。同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将柔性管理应用于大學教学管理工作中,可以准确的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行为规律和心理,以大学生为基础实施非强制性手段,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能够使大学生自觉性的服从组织管理。因此,将柔性管理应用于大学教学管理中尤为重要,此管理模式也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大学生对其具有较高的接受度[2]。

2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特征

2.1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和扁平化

刚性的组织结构在传统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高的使用频率。教学管理的权力在此组织结构中会集中为几个点或一个点,导致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不够人性化。然而,将柔性管理应用于大学教学管理中,可以尽可能地实现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扁平化。管理权力在此组织结构中会被下放,在教学管理问题的处理及工作中,大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而能够将良好的机会和机遇提供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更加乐于接受。除此之外,应用柔性管理以后,会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网络化,网络管理的节点即为大学内部的工作小组或团队,因结构存在扁平化的特点,所以各个节点是平等的,从而更加方便各个节点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沟通[3-4]。

2.2管理决策的柔性化

指挥层和领导层的工作人员在以往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中主要担任决策者的角色,而大学生群体等大学内部的组织人员只是执行决策,长时间应用此种教学管理模式会降低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进而会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然而,传统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是相对立的:一方面,通过应用柔性管理,能够使管理决策更加柔性化,并且会将大部分的管理权下放至基层当中,即大学生群体中,有利于在大学生的自身管理工作中将部分中小型的管理问题解决,并且能够减轻决策层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管理决策不仅变得更加柔性化,并且满意准则的使用也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大学管理结构中大部分人的要求,在下达各种管理决策时也更加弹性[5]。

2.3组织激励更加合理、科学

激励方式的实行在大学柔性教学管理工作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柔性管理理念中包含合理、科学的激励方式,它指的是一种对组织成员的关心和鼓励,此激励手段主要有非物质激励和物质激励两种方式。在实行柔性管理期间需要充分结合上述两种激励方式,两者的作用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物质激励主要是低层次的需求,即大学管理组织成员的需求,除了将此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以外,物质激励无法发挥出其他更加重要的作用;而非物质激励可以将组织成员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同时能够营造出和平、宽松的环境[6]。

3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的意义

传统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相互对立的,对于柔性管理来说,以人为本是其管理的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通过长时间的应用,可以使其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并且,柔性管理对实践的重视度较高,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对实践性的人才具有强烈的需求,所以柔性管理模式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符合。除此之外,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此学习环境中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进而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竞争力有效提升,可见柔性管理的应用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发展极其重要[7]。

4现阶段存在于大学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4.1教学管理的人本性比较缺乏

大学教学管理大部分采用刚性管理,其组织结构十分严密,奖惩制度非常严格,且具有硬性的管理制度,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容易将柔性因素所起的引导、启示、激励作用忽视,也就是说在教学管理中其人本性比较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会对高效、先进教学管理手段的形成产生制约作用。

4.2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

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出来,考试安排、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均是统一的,这会对学生表现、活跃自己产生不利影响,很难将有竞争性的多样化人才培养出来。同时,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不注重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活力和创新力,与社会严重脱节[8]。

5在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

5.1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培养人、理解人、尊重人,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引导其强化自我管理,使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且,也需要将良好的教学环境提供给老师,对老师进行积极鼓励,使其不断完善自我,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其教学水平有效提升,更好地实现科研、教学目标,实现自我。

5.2将情感投入于教学管理中

在教学管理中,教职工需要注重情感的投入,不断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对学生表示尊重、理解和关心,师生之间需要强化沟通力度,使教师对学生内心具有充分的了解,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教师需要帮助、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大学生正处在迷茫时期,教师需要指导其樹立正确的三观,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激励机制合理应用,对学生的进步和努力表示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9]。

5.3在教学管理中重视建设校园文化

文化和制度可以引导人的行为,然而制度属于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而对于文化而言,它是人们内在的价值体系,会在个体心理结构中内化,因此营造出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能够将环境育人的作用发挥出来,并且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自觉性的成长、规范其行为,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全体师生通过共同的努力,能够将和谐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建立有浓厚学风、正直校风的文化环境,进而强化学生的荣誉感,使得学生机体更加向上、健康,并且还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发展和实现。

5.4在教学管理中开展民主管理

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它不仅是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同时全体师生也有参与的责任,将柔性管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发扬民主的精神,强化师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参与意识,在学校建设工作中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让师生形成对学校的归属感,使其提高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将民主管理应用于教学管理中以后,会使得学校的管理活动更为可信、透明,进而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可以更好地推进柔性管理。

5.5柔性监控教学管理工作

在教学目标、教学理念的双指导下,对于教学管理工作,学校需要不断强化创新力度,柔性化管理课程内容,在大学教学期间课程内容的柔性化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教学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相适应,做到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在教学期间将可变性、自主性的特点突显出来,同时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在教学期间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手段,不可以将课本的知识和教学内容生硬的填塞给学生。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考核方式,因学校的考核政策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所以需要柔性监控教学工作,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管理的形式和内容得到创新,还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培养[10]。

结束语

在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是一次革新,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为大学生创造出高效、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大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促进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创造力有效提高。当今时代发展十分迅速,所以在大学教学管理中应当合理、充分的运用柔性管理模式,进而将我国的教育目标实现,并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伍菡. 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J]. 教师,2020(8):17-18.

[2]陈籽名,刘祯豪,陈泽豪. 柔性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应用[J]. 神州,2019(26):76,78.

[3]杨丹. 柔性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6):7.

[4]周德学. 大学教学管理中柔性管理的应用[J]. 亚太教育,2021(21):35-36.

[5]易洁. 柔性管理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5):1-3,7.

猜你喜欢
柔性管理应用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浅析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