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思考

2022-07-02 12:23于正永朱重龙钱建波贾建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智慧校园

于正永 朱重龙 钱建波 贾建强

摘要: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做好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至关重要。以“人本、协同、共享”为理念,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着力做到“五个提升”,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服务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信息化有效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校园;智慧教学生态;智慧服务;数据大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5-0138-02

学校全面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和《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秉持“人本、协同、共享”理念,以服务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生需求为动力,以数据治理为抓手,在学校现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江苏省首批智慧校园示范校、智慧江苏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1],进一步汇聚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多方优质资源,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教学生态、创新智慧服务、打造校园“数据大脑”,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让师生享受“智慧苏电”“平安苏电”“幸福苏电”带来的美好体验。

1 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

以“一朵云、两平台、一中心、一门户”为主架构,打造“1211”“智慧苏电”升级版,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和应用服务三层。在基础设施层着力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夯实承载智慧校园运行的物理地基,融合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性能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大资源池。在数据层着力打造全校全量数据中心。通过物联网接入平台,将所有设备数据采集汇聚,通过人脸识别接入平台,将所有人的数据采集汇聚,结合现有的业务系统数据,构建全量数据中心,配合科学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方法,按照国标、行标、校标的数据标准,形成学校的数据资产,为上层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支持。在应用服务层着力打造智慧融合门户。通过建设智慧融合门户,为师生等提供所需的资源、信息、服务和数据等一站式服务,探索面向开放生态的智慧校园新架构。此外,智慧校园的建设既需要外部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指导与约束,又需要内部的运维与安全保障体系的强力支撑[2-5]。

2 建设内容与路径

2.1升级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智慧校园支撑能力

构建高质量的多网融合网络环境。实施校园网扁平化建设,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升级骨干网络及出口总带宽,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实现学校教学、办公、生活等主要区域的5G网络全覆盖,探索5G+智慧教育应用与创新;深入推进IPv6升级,实现校园网用户的IPv6普遍访问和校园网信息资源的IPv6普遍服务;完善校园物联控制和生物特征识别网络,构建多网融合网络环境[6]。

升级高性能的虚拟化数据中心。升级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优化升级高性能、高可用、可灵活扩展的云计算平台,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性能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四大资源池;通过应用研发和标准研究,探索面向开放生态的智慧校园新架构,持续优化基础软件平台,实现高可靠、高并发、可扩展的基础软件应用支撑,统一数据标准,完善数据治理,开放接口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师生提供智慧服务;建立多级数据容灾备份体系,保障数据安全。

建设新一代的智能校园卡系统。以“虚拟卡为主、实体卡为辅、人脸局部应用”为建设思路,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以在线金融支付为中心,实现集中式平台化管理,覆盖身份识别、聚合支付、信息服务、流程整合、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形成高效稳定、功能全面、扩展灵活、管理方便的新一代智能校园卡系统,通过网上门户、自助终端、智能手机平台,为师生、商户等提供业务办理、消息推送、大数据呈现、决策分析等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

2.2构建智慧教学生态,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打造智慧学习空间[7]。持续推进智慧教室建设,丰富教学手段,为教学大数据提供数据支撑。以省级现代電子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建设基于VR/AR、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实验实训中心。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促进差异化、个性化的泛在学习。打造“智慧课堂、虚拟仿真、网络学习平台”三位一体的智慧学习空间,创新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

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服务模式。构建从建设、应用到评价的资源开发机制,制定资源开发标准,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成校内与校外优质资源融合体系,形成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集聚效应,打造资源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继续深化与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智慧职教、中国大学MOOC等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资源的社会化服务,将电子制造技术与设备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拓展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资源库,有力支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和社会培训。

全面提高师生信息素养。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信息化培训和信息化竞赛为抓手,以提升师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为目标,优化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体系[8]。健全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激励机制,创新和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学习有效性评价方式,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依托国家教育部师资培训联盟和省级教师培训基地,继续发挥信息化团队的优势,开展信息化师资培训,创新培训模式,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力量。以信息化竞赛为抓手,开展信息化水平提升沙龙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

2.3创新智慧服务,提升师生体验感

建设智慧融合门户。建设集资源、信息、服务、数据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融合门户,实现师生可以最快速、最高效找到校内所能提供的应用、服务、资讯以及数据。建设资源子门户,为学生、教师、社会人员搭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信息子门户,整合资讯和个人数据的页面,通过各业务系统接口实现数据的整合集成与实时显示,为师生提供各类信息资讯、信息综合查询和即时提醒服务。建设服务子门户,重点优化建设“一网通办”师生办事大厅,为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数据子门户,建立个人信息化档案,全面展示师生全生命周期的个人数据,建设“一表通”系统,降低教师重复填表的工作量,搭建数据可视化平台,动态呈现数据状态。

开展师生服务治理。建设“大平台,小应用”模式的基于微服务的融合服务平台, 实现“管理内聚、业务重构、服务融合”。从师生的具体需求出发,实现从“以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师生体验为中心”的理念转变,进一步梳理师生各项事务的内容、流程及要求,再造管理服务流程,推动全程网上受理、网上办理和网上反馈,实现“一网通办”,切实让师生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推进学校无纸化办公。

支撑科研与社会培训。基于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利用信息化资源、技术与手段,为学校科研和社会培训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省级科技平台的优势,挖掘潜在的科研资源,为推进科研各类平台建设和科研数字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以省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实训基地和省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建设单位为平台,为打造对外技术培训资源池提供技术保障。主动对接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支撑学校开展各级各类服务培训,发挥信息化团队的优势,开展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专项培训,增强对外服务能力。

2.4打造校园“数据大脑”,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深度感知全域数据。通过物联网和人脸识别平台建设,实现学校不同业务场景物联网终端的快速适配和接入,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监控和管理并实现大规模、多维度数据的采集、存储、检索。一方面建设物联网接入平台,实现对学校建筑、设施、环境等数据进行快速收集,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趋势预测,实现对校园的智能化控制和联动管理。另一方面建设人脸识别接入平台,通过建设校级人脸数据库,为师生提供校园门禁、无感知考勤、宿舍管理、人脸支付多场景人脸识别服务。

构建全量数据中心。通过对校内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教学过程数据、音视频数据)及校外资源数据进行全量数据采集,建立校本数据仓库,实现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数据标准制定,形成可落地的信息资源目录。以“统一标准”“统一处理”“统一交换”“保证质量”“透明开放”的方式,建立全量数据中心,为不同业务系统、不同数据库、不同数据格式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服务。运用科学的数据管理方法,对学校各业务域数据进行梳理、建模、整合、评价、控制,深入开展数据治理,完善数据标准和工作规范,形成学校的数据资产,打破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进一步提高数据合规监管和安全控制;对数据从产生、处理、整合、共享、应用到销毁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建立高质量的数据管理体系和统一的基础数据库,支撑业务高效运行,支持学校管理者运用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开发大数据智能应用。完善质量管理与数据分析平台,构建数据智能化分析与决策支持模型,全面绘制并深度解析学校、专业、课程、老师、学生五层面“画像”,智能推送监测预警,为学校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持[9]。通过建设教学大数据,形成完整的教师教学行为数据和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为教学研究和管理提供支撑。通过建设学工大数据,应用于学生各类失联预警、精准资助、心理健康等,为学生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通过建设后勤大数据,促进服务流程优化和服务模式创 (下转第147页)

(上接第139页)

新,以及绿色校园效能管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通过周期性发布成绩报告、消费报告、就业报告等多维数据报告,将学校运行状态数据化,为后期评价和改进提供依据。

2.5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切实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做好学校网络安全工作,严格防范隐私信息泄露、信息系统入侵等,强化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加强物理环境、网络通信、区域边界、计算环境的建设和优化,持续进行网络与信息安全硬软件设施的投入,部署下一代防火墙系统和CA认证,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建设网络安全行为监测、预警与回溯主动防护系统,以“零信任”理念构建“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护、联防联控”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严格按规定做好信息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作。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总体要求,持续开展信息系统的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网络安全管理队伍、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攻防和应急演练活动。做好网络安全宣传和专题培训工作,做好全校师生的网络安全防护知识普及和网站、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技能提升,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意识和自觉性。在学校支持下,探索建立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统一管理、统一监控、统一审计、综合分析、协同防护的目标。

3 结束语

通过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建成完善的校级全量数据中心,编制校本数据中心建设指南,形成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的规范标准;建成集资源、信息、服务、数据功能于一体的智慧融合门户;搭建良好的智慧教学生态,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形成“业务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产服务化、服务业务化”四化螺旋改进的实用性强、体验感好的智慧校园“苏电范式”。

参考文献:

[1] 王瑶,邓迪凡,杨凤,等.基于5G与新兴技术的智慧校园构建[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7):200-203.

[2] 王真真.新一代信息技术下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农机化,2019(22):48-49.

[3] 汪应.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智慧校园整体规划和建设——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9,32(23):25-28,40.

[4] 刘丹,任浩然,蒋远辉.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7):163-165.

[5] 杨文明.教育信息化2.0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15):249-251.

[6] 张泉,瞿菊香.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内涵演进与实现路径[J].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2020,41(3):55-58.

[7] 吴文妹.智慧课堂 智慧校园 智慧环境——新时期智慧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5):33-37.

[8] 陳桂龙.智慧校园 提升教育核心素养[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13):38-40.

[9] 谢川,吴伟,曾巧灵,等.基于智慧校园的教学诊断与改进系统研究与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73-78.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智慧校园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研究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慧校园”浪潮下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与设计
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智能云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技术智慧元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