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07-03 12:33刘英灵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微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英灵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突出的特点和显著优势在课程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将微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为学生阅读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实现“无界”学习,学生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可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增强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为小学语文阅读添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

语文学科是偏向感性、注重学生文化素养和情感教育的学科,但阅读课程却是严谨的,在小学教育中起到核心作用的课程之一,专业性较强,所以为了照顾小学生好动、不够专注等特点,教师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引导十分重要。而相较于传统的阅读课堂来说,利用微课创设多维学习课堂,在阅读过程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有利于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展开教学。

一、先学后教体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育是一个整体性的学科,所以教师应当养成整体意识,利用微课视频将课文剧情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尝试总结出书籍或文章的逻辑链条,并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析,文章剧情中的前因后果是否合理等,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为了达到這一目的,教师可以选择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对选中的阅读材料进行自学。例如,在进行《将心比心》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设立课程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对《将心比心》的故事剧情进行独立的学习和阅读,让学生从心理角度分析,为什么文章中的人物都选择友善待人,让学生思考文章剧情想表达出的、“宽容和理解”的人生态度,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投影出剧情梗概,或是播放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然后让学生观看相关的纪录短片,通过微课的直观呈现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要不要多点宽容和理解,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保持怎样的情绪,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人物为什么能“将心比心”,以及“将心比心”这一价值观的意义,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了解到文章整体的逻辑脉络,进而对文章所体现的人生道理产生更加透彻的理解。

二、讨论式课堂展现学生个性化思维

个性化思维也应当是阅读教学中的重点,因为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都是不尽相同,学生自身的童年经历、爱好习惯、性格特征等都会影响他们对某一类书籍的鉴赏能力,如果在阅读课程中不重视学生个性思维地培养,以“量产”的方式强制学生阅读教师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会磨灭掉阅读兴趣,无法开发学生的学习天赋,阅读课堂也会缺乏活力。尤其是在多媒体课堂中,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师的可操作空间更大,能呼应更多学生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阅读个性,让学生能独立地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并且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文章或书籍勇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念。例如,在引导学生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提取《三国演义》中的精神内涵,根据电视剧情向学生讲解《三国演义》的故事主线和故事分支,让学生对三国历史有初步的了解。在学生对《三国演义》进行了完整的阅读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突出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大胆发言,鼓励学生最喜欢《三国演义》的哪些人物、是从哪一段剧情开始欣赏这个人物的,如有些学生看到了“曹操献刀”后,被曹操这一人物的魄力所折服,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想法和态度大胆地表达出来,并且对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态度观念表示肯定,让学生更有信心,以讨论式的课堂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

三、自主阅读理解锻炼学生独立思维

学生的独立思维也应当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习惯、学习观念、行为准则等特点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能让学生在小学就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未来的学习生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重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锻炼,多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将学生代入到与阅读材料相关的情景,让学生独立地对文章进行阅读理解,再矫正一些学生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四年级的课文《父亲的菜园》为例子,教师要先将学生带入到父亲因失去菜园,而感到心情失落的情景中。然后再让学生对《父亲的菜园》整篇文章进行细致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菜园对父亲的意义、父亲为什么要重建菜园、重建菜园的过程体现出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等问题,让学生独立的对文章脉络进行判断。在学生自主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的结果,逐步讲解“父亲为了重建菜园而劳累奔波”“重建菜园的过程曲折艰难”“菜园最终长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等重点剧情,让学生审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自主阅读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自主阅读也不代表教师完全放弃课程讲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逐渐将学习主体转化为学生,自己扮演引导者、补充者的角色。

四、深入了解教材内容,与多媒体教育相结合

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认识汉字、阅读书籍,教师除了要深入了解教材的内涵,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外,教师还要明确阅读教学不能脱离教材实际,虽然微课视频十分先进精准,但是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育中,也要从教材重点出发,树立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能深入挖掘教材中能与微课互相结合内容,并对书籍寓意进行润色、简化,在创设微课阅读教学课堂的同时兼顾教材知识的讲解。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课堂前,应当提高自身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挖掘教材的能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制定正确的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多进行严谨的思考,选择的内容应该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教育法的指导下,教育的模式和策略都应当与时俱进,要看到时代变化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要重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更加灵活多变,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响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微课也能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增加语文教学趣味性。所以教师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时要注意对多媒体教育模式进行开发,思考如何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认识汉字、阅读书籍。

参考文献:

[1]李玉娇.简析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8(20):186.

[2]赖挺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升方法探析[J].新智慧,2019(03):128.

[3]陆晓霞.基于微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64-265

猜你喜欢
微课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